联华快客 规模化下的亏损黑洞

来源 :品牌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华快客的规模在本土便利店中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店数已经达到2000多家,树立了华东地区的绝对地位的同时,在华南地区的发展也势如破竹,成为仅次于7-11便利店的“榜眼”;华北虽然并不景气,却也在不断攻坚之中。但是,联华快客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是有规模无盈利,并且一直在变脸与扩张中挣扎,企图用差异化来寻求突破。但如此种种并不能改变便利店的多舛命运。
  
  四次变脸
  
  今年4月开始,联华快客传出消息,将把旗下经营数年的直营店(俗称“熟店”),转型为加盟店。据说,快客的在职员工和社会人士只要投资八万元就可以成为快客“熟店”的加盟主。这是联华快客自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变脸。历数快客的四次变脸,每一次无不是因为其局部范围的惨淡经营所致。尽管快客已经成为便利店中的一只大鳄,并且在局部区域实现盈利,但它的每一次转身,依然艰难。
  1997年,联华超市开始发展便利店,为了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使用“联华便利”作为商号,利用联华超市的供应商资源和物流配送体系,而且联华便利的招牌颜色和联华超市是相似的,不管从外观上还是经营内涵上来说,当初的联华便利都像个小超市。相对于联华超市来说,仅仅是店铺面积、营业时间和招牌有所改变。
  2002年初,蔡立仁接手联华便利,着手为便利店“变脸”,将公司旗号变更为“联华快客便利”,并且主要用“快客”汉字和“QUIK”英文字母作为门店标志,门店招牌底色由蓝色改为醒目的红、橙、绿三色。将其目标消费者的定位主要放在15-35岁的人群。随后,针对消费人群的需求,快客便利对商品结构、陈列、设备等一系列内部经营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2005年,蔡立仁为了突出LOGO的图案,淡化文字,又着手对联华快客进行“整容”,以朝阳图案作为品牌标志。与此同时,确定了时尚为快客的主攻方向,将目标消费群体重新锁定为时尚消费群。在网络选址上逐步加强高档社区、商务楼、高档宾馆等高端市场的网点开发。
  
  扩张梦魇
  
  扩张几乎成为所有便利店的梦魇。这既是其追求盈利的必经之路,又是给其带来巨大经营管理压力的罪魁祸首。逸马国际顾问集团总裁、便利店研究专家马瑞光认为,连锁企业盈利一定是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店内营业盈利,被称为显性盈利;另外一种叫隐性盈利,包括供应链管理、资本运作等获得的利润。而便利店的显性盈利所获得的现金流通常不足以支撑它的迅速膨胀,所以便利店主要依赖隐性盈利生存。隐性盈利的前提,就是有规模。
  联华快客在频频变脸的同时,也不断加大扩张步伐。这一方面为它的盈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却加大了其管理难度和资金周转风险。
  也有人认为,联华快客因为拥有联华超市物流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常温”物流,因此,大大降低了其配送成本和仓储成本,其盈利率应当比别的便利店高得多,其规模扩张压力也应小很多。但一些业内人士却并不赞同这点。在便利店发展初期,借助超市“自动补货系统”,由总部集中订货,能够保证基本的销售业绩,却减弱了门店的随机应变能力。而当达到几百家甚至上千家门店规模的时候,便利公司应当开始考虑新建配送中心,结合超市配送中心,大大提高配送效率。不仅如此,商品订货规则与补货系统也应发生新的变化,当便利店拥有一定规模时,应当逐渐给门店一定的订货自主权,把商品分为统管商品、必配商品和选配商品。统管商品由总部决定品种与要货数量;必配商品由总部决定品种,门店决定要货数量;选配商品,由门店决定品种和要货数量。只有以这种模式,便利店才可能在白热化竞争中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快客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扩张问题。目前,联华快客的开店总数已经达到2000多家,在长三角拥有便利店总数的半壁江山,实力已基本稳固;在珠三角联华快客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开店数升至榜眼位置,仅次于7-11。尽管如此,它的盈利仍成问题。在华东,拥有半壁江山的快客直到2004年才开始实现盈利,在华南、华北地区,联华快客的扩张速度仍然步履艰难,盈利日程更是遥遥无期。今年才从广州调任北京便利店总经理的杨爱国也坦言,联华快客在广州的扩张速度,离两年前300-500家的计划相距甚远。而且,联华快客所具有的海派连锁风格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区域市场有较高的卖点,但在受港澳流行文化影响深远的广州市场,其受欢迎程度就大打折扣。因此,今年开始,联华调整了公司整体的发展策略。发展的重心,由全国范围内扩张,转移到在优势区域集中发展、巩固。上海、江苏、浙江成为该公司发展的大本营。理由是这些区域距离上海较近,购买力强,市场经济秩序比较好,公司对市场熟悉,并已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和物流体系。快客便利店目前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杭州、宁波六个城市,没有进入新的城市的计划。
  
  尴尬地位
  
  不同于7-11的单纯背景和可的的光明牛奶企业背景,站在快客背后的是华联、百联(华联不久前被百联集团并购)。这种背景给它带来一定的规模优势的同时,也让其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许多时候几乎沦落为百联集团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7-11本身是投资商业集团的主营业务,可的则被光明牛奶看作重要的渠道商,惟有快客,仅仅是百联集团很小的一部分。不仅并非主营业务,而且营业面积,效益贡献都不高,许多地区实现盈利都相当困难,这使它地位尴尬。
  对于联华来说,其旗下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快客三个业态的品牌在整个集团中所占的比例是递减的。而早在四五年前,由于受到大卖场和便利店的双重挤压,联华标准超市的经营出现困境,主要精力都用于探索标准超市转型的问题。直到2004年年底。第一家门店“金汇店”转型成功,他们才摸到方向。大卖场与部分并购门店度过了整合期,接下来的迅速拓展成为联华又一重要任务。
  这种情况下,联华调整了公司整体的发展策略。大卖场成为联华今后的投资重点。据联华介绍,从资金安排上,今后70%资金将投在以世纪联华为品牌的大卖场;长远来说,公司大部分销售额和利润都将来自大卖场。而超市、便利店将积极发展加盟店。在这两块业务中,加盟店占2/3,直营店占1/3。按照联华的说法,“超市和便利店已经营运多年,有了宝贵的网点资源,对公司也有品牌效应,这两块业务我们当然也不放弃。”但是,从其发展计划中,可以窥见快客逐渐失宠的趋势:逐渐以加盟方式取代直营店模式,减少运营成本。这无疑会影响便利店的扩张速度,在便利店盈利目标并不明确的状况下,想用高昂的加盟费去吸引别人的青睐,这让人深感怀疑。
  
  差异化误区
  
  马瑞光分析,在中国,便利店一直很难成气候的原因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便利店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但中国人消费习惯的第一选择却是实惠。因此,一个折扣店或者士多店往往比便利店更受消费者欢迎。这种情况导致便利店在中国的市场受到很大局限——只能成为年轻人与高级白领的需要。在这么小众的消费群体内,市场又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差异化经营成为各便利店的决胜武器。
  但无论是快客还是其它便利店,在差异化路线上,并没有完全取得消费者认同。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标志不同和个别食品的差异外,便利店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按照国外的经验,最初由7-11提出的“创意增值”的理念很快被所有便利店效仿。在快客里出现的肉丸、快餐熟食、羊城通充值、电话卡充值等服务,在其它便利店都能看到。
  对此,便利连锁专业人士指出,便利店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实施经营上的个性化与竞争中的差异化,“吃”可能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武器。台湾五大便利店系统几乎都设有“试吃队”,主要以试吃新开发的鲜食为主。本土便利店过去的鲜食产品基本上是由供应商提供的,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自行开发计划。而许多企业精细经营的精神,更值得便利店学习。像统一超商,为了让“锅贴里要有汤汁”,员工试吃队成员除了吃遍全台湾锅贴,回到公司厨房里还要再试验、再练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特色,一旦形成了特色,关键是要维持与改进,因为最难对付的是那张喜新厌旧的“中国人的口”,而便利店的发展商机也就在其中。
其他文献
专注,只为成为专家  曾经看过一个米其林主办的美食节目,相当于世界版的“舌尖上的中国”,高标准,严要求的甄选世界美食介绍给全球食客。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老外,连个餐饮节目都能做到高度的互动,在米其林厨师选择菜品之前,节目组在网上,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并在FACEBOOK上建立了饕餮群,由专人打理,选择最有人气的美食种类,再进入深度的节目制作——日本的寿司和韩国的泡菜都成就了八点档的黄金收视率。  
期刊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机构。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之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建立了近500所的孔子学院。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政府以孔子的名字来命名这所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官方机构,实际上,也就是把孔子当作
期刊
没有一名销售人员,也不在全国各地举办招商会,更不依赖大型广告公司这种客户资源,仅通过互联网宣传及专业化的服务,中传互动就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专业数字营销公司、全球排名第三的网络传播集团,成功帮助众多世界级品牌和本土知名品牌进行一系列互联网营销,获得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数字营销凭借投入少、受众精准、营销效果可量化等多种优势,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企业不得不尝试的一种营销选
期刊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已经落下帷幕,作为一场全球体育盛会,其所呈现的经济效益及推动品牌价值传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球迷与伪球迷的眼球狂欢,也是一场脚尖上的营销大战,更是一次舌尖上的美食盛宴。作为最早试水新媒体营销领域的传统美食品牌,绝味凭借着丰富的新媒体营销经验独创“绝味三式”,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上演了营销界的“帽子戏法”,让企业形象在世界杯期间频频露脸,知名度和销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期刊
九十年代中期,当我进入4A广告公司时,部门是一应俱全的,调研部、策略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公关虽是独立公司,也近在咫尺,大家围绕品牌协同作战,在同一个概念和IDEA下进行整合传播营销。后来,媒介分离出去,此处不表。再后来,互联网时代开始,有了digital部门,再分离出去成了兄弟公司,当时的感受是他们似乎只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新技术做一些官网和banner,于品牌传播捉襟见肘。  此处要致敬互联
期刊
全天收视份额15.86%,广告到款3.94亿,单场活动销售过千万……2014年上半年,众多“或者第一,或者唯一”的数据再度见证齐鲁台超凡实力。现象级的节目、现象级的广告、现象级的媒体……逆势锐进的“齐鲁现象”,领驭蓝海的“齐鲁模式”,让中国TV地标——齐鲁电视台,再次带给业界诸多惊喜。  现象级媒体,强者恒强  齐鲁台的发展在于跨界和整合,立足自身但又不局限于自身,在完善自身模式的基础之上,凝聚“
期刊
与品牌一起成长  韩志翔最早接触形象设计是在担任美术教师期间。  那时候,南通市政府举办民间艺术节、招商引资等活动,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却早已名声在外的韩志翔受邀为这些活动设计各类宣传品,他设计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很多好评。后来,很多企业慕名找他,请他做产品宣传画册,设计LOGO。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他觉得做设计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便离开学校,创办了南通骑
期刊
北京大兴区西部坐落着一个小镇——庞各庄镇。近些年来,这里游人如织,声名日显,曾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也因一年一度在此举办的大兴西瓜节而得名“西瓜小镇”。瓜田中摘下带着晨露的西瓜,尝一口便知道,这里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瓜乡”。  车友们携一家老小慕名前往“瓜乡”  充满活力且喜好开拓未知的车友们,在这个初夏时节决定要亲自体验一把农耕采摘。十六辆高档轿车均来自凯迪拉克XTS车主俱乐
期刊
“麦智传扬—— 一家致力于成为本土最具合作价值的智业机构”,这是麦智传扬机构成立之初,掌门人方棱先生为公司谋划的壮丽蓝图。方棱先生认为:“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品牌运作犹如行军打仗。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品牌格局的竞争,不去改变格局,就被格局所改变。”所以,麦智传扬机构存在的价值,就是充分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创造品牌的“优势竞争力”。  麦智传扬开启了“创造品牌奇迹”的全新时代,通过“品牌优势竞争力关键
期刊
7-11在日本的单店日营业额只要达到4000-5000一元,就可以赢利。而现在北京的单店日营业额已经达到1.4万元左右,却还是亏损的。这主要是因为店数太少,导致成本过高。“人大商学院副教授江明认为,“麦当劳在中国只有100-200家店的时候,也是亏损的,这是同样的道理。”    规模化之痛    事实上,便利店业态盈利的一个砝码就是网点资源与规模效应。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便利店体系的7—11,其足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