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孝道留下新注解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嵩县车村镇张槐杨家岭陈鹏军的DV里——10年前,得知父亲患了重病,在为父亲积极治疗的同时,他用DV记录了父亲最后10年的耐光,将父亲的音容笑貌做成视频《我的父亲母亲》,作为父亲节最好的礼物献给父亲。在疾病缠身近10年,儿孙绕膝精心陪伴了近10年之后,2013年4月24日,陈鹏军84岁的父亲走了。
  老思路的新方式
  老话常讲:“于欲养而亲不待”。此语旨在劝诫,意在提醒世人要守孝道,但遗憾的是多数时候都是事后诸葛式的徒劳悔悟。相比之下,河南孝子陈鹏军得知父亲病重后,用DV记录父亲最后十年的确有先知先觉的意味,同时他也是一个可值得研究的好榜样。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是春秋齐国人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原文是“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该名言原意就是劝诫,同时也有感叹时光不再之意,所以后来人们将这句话分将开来使用,用“树欲静而风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确,有很多事物都是有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生老病死也是这样,于是及时行事是迫切必要的,当然有很多人将其理解成了及时行乐。
  个人觉得,任何事物都有时代性,也受时代左右。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讲的也是孝道。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一篇,其实原话还有后一句,应该说很关键,但后来被人们忽略了,原句是这样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远行要有必要的理由,而且还要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这个“游必有方”其实很具现实意义,而且提出了孝道究竟该有何现实作为的问题。如今,经济发展,个人人生奋斗的成本难度和目标要求也非往昔可比,因此孝道的确还是需要一些新的方式,这不是光靠“有这份心”就可行的。因此说,陈鹏军用DV记录父亲最后十年就很有榜样力量,至少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孝心,同时这也是一条净化自己和反思自己的好连径,值得称道。
  邢大军
  亲情是有期限的
  “子欲孝而亲不待”,洛阳嵩县的一名男子,十年前得知父亲得了重病,用DV记录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在父亲去世的那天,他把十年来记录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做成了视频,作为献给父亲的歌。父亲老去的身影,花白的头发,让人动容。陈鹏军的目的是父亲节快来临了,提醒所有儿女,都常回家陪陪父母。做生意的他,在老父亲去世的时候,仍旧后悔没有更多时间陪他,然而他的视频却给很多中青年人带来启示,不少网友表示看了感动落泪。
  “头上父母大如天”,孝道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然而当今社会,孝道的淡漠和缺失却并非个别现象。老人长期“空巢”,孤单寂寞;“啃老一族”不以为耻反以为理所当然;更有不孝子女殴打父母甚至遗弃父母。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以丁祖伋为镜,问问自己,当双亲年迈时,我们是否会耐心多陪陪他们,当双亲久卧病榻,我们是否能够全心全意去照顾,像当初我们小时需要时,有父母陪伴左右,生病时有妈妈抱着,耐心守候。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耳畔响起那首《父亲》,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感动,我感谢一路上有父亲的呵护,更愿用一切换他的岁月长留。
  陈鹏军是个普通人,之所以感动那么多人,是因为他能在这个忙碌、浮躁的社会中,用10年的岁月记录对于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的父亲的影像,他在告诉人们,孝道是个永恒的话题,不论你有多高的成就,获得多少名利,都要回归家庭及时对父母尽孝,因为亲情是有“有期限”的,明白这样的道理,往往是越早越好。
  董岩
  被动示爱与主动尽孝
  父亲节快到了,媒体想起父亲,许多人想起父亲,做父亲的也想起自己的父亲。河南洛阳嵩县的一名孝子,十年前得知父亲得了重病,于是用DV记录了父亲最后十年的音客笑貌,这些视频在网上一时走红,触碰着人们的心弦,释放着也许尘封已久的亲情记忆。
  这位用DV记录父亲最后10年的网友谈不上有什么惊人的孝行,既未割肝救父,也未服侍左右,他只是通过DV机这双“眼睛”饶有兴味地记录了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种朴素、平淡,细思量却又动人心魄的爱,想想看,许多人可以把同等甚至更多的时间花在儿女身上,记录他们的如花岁月,却未必肯把心思用在垂垂老矣的父母身上。
  隔空遥想,我仿佛看见那些辗转病榻的父母,那些孤独地徘徊在窗口的父母,那些守在电话机前盼着儿女的父母,那些做好了一桌饭菜却被孩子“爽约”的父母……
  在节日缭乱的今天,父亲节、母亲节,似乎已变成一种应景、一种任务,被动示爱与主动尽孝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为父母做点什么与给父母买点什么也有着天壤之别。
  记录父母的音容笑貌和点滴生活,体现的是对父母的欣赏、尊重、呵护之情,重温时宛若亲常在,每每忆起直如昨天。
  还有一个细节引起笔者的注意。这位有心的孝子说他们兄弟姊妹从小受益于良好的家教,像父母一样平和、本分地生活、工作,鲜与人龌龊、嫌隙……真应了那句老话: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难得有这样的父亲,也难得有这样的儿女,可以如此淡然、如此自然地展露寻常生活中的亲情之美。我想这一家人在共同面对亲人的离去时,决不至于哭天抢地、唯恐别人不知,也决希会极尽铺排炫耀之能事,大约更不会弄个豪华墓地供旁人眼红。此刻,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若干年前一个小女孩的墓志铭:我来过,我很乖。
  这句话让我想起就会心酸而感动,而就其纯度和深度而言,与在儿子镜头中走完最后10年的父亲带给我们的感动,是多么的相似啊!我以为,亲情中是容不得半点伪饰、做作的,也不能掺杂一丝戾气和计较,哪怕你有天大的理由,那都是不孝。
  夯石
  尽孝的标准是尽心
  我们被陈鹏军感动,是源于他10年间坚持不懈的DV拍摄,还是源于镜头后面我们看到的他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无疑,应该是后者。10年间的拍摄,绝非一朝一夕的冲动和激情,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警策,做不到;没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自励,做不到。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承认,陈鹏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首先,他有DV,虽然DV在城市已相当普及,但在农村,仍属家用电器中的奢侈品,并非今天想拍,明天起早就去买这么简单。其次,陈鹏军可以放下生意,来到父亲身旁,如果身在外埠或求学、工作在海外,有这心也一定没这力。另外,从媒体报道中得知,陈有兄弟姐妹六人,是一个分工协作尽孝的大家庭。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陈鹏军的孝行感天动地,但对别人并没有必然的效仿之功、天然的模仿之用。
  那么,陈鹏军孝行的价值何在呢?我们说,在孝心。尽孝就是尽心。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这直接决定着每个人尽孝的方式的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孝心,而把这片孝心尽最大的努力呈现在父母面前,就是尽了孝。我们同样问心无愧,同样一往情深。你在温哥华求学,想着隔三差五的问候一下父母的饮食起居,就是尽孝;你在海南岛求职,想着隆冬季节中的父母,别犯了老寒腿,就是尽孝;你就在本市,拖着疲倦的身躯,周末带着父母去园博会看看,同样是尽孝,这样的尽孝,就是在尽心。我们提倡这样的理念,天下孝子尽心当仁不让,尽力事在人为。
  中国古代伦理教育我们: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孝行占据着国人评判道德标准的制高点,由此生发出的古训至今制约着许多人的行为规范。但尽孝,终归不是每个屋檐下的攀比,不是以牺牲个人事业为代价的接力赛,不是尽孝还是少为社会做贡献的二选一,说到底尽孝是我们的内心活动,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尽孝与否的衡量标准只有是否尽心。
  宇翔
其他文献
在为民族解放和保卫新中国立下功勋的灿若星河的中国飞行员中,有一位英雄非常特殊,其一: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空战中,他是唯一一位击落过日本战机和美国战机的中国“战鹰”;其二: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作为“领头雁”的他,率领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编队飞过天安门,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其三:离休后,这位穿梭于战云硝烟中的“雄鹰”架起了空中友谊之桥,成了联结国内外航空界的“和平鸽”,他不辞辛劳地奔走,10年
期刊
黄华从事外事工作几十年。陕北时期,他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红色根据地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做翻译。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入外交部,曾陪同周总理出席日内瓦和万隆国际会议,亲历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前后后等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黄华著书史料丰富,文笔平实,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在宴会达到高潮时,基辛格连叫难受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本人
期刊
我和邓妈妈的第一次访谈时问:“一生璀璨精彩的邓丽君,可有什么遗憾?”我以为自己问了聪明的问题,可以套出她的辉煌情史,和为什么始终没有结婚之类等大家爱谈的话题。完全没有想到,竟是这么“大”的遗憾,邓妈妈蓄满泪水的双眼,全然放空地看着遥远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没有回去过的原乡,还是再没有回来过的女儿?我赶忙安慰她:“不遗憾的,邓丽君的歌声回去了,整个大陆都在唱她的歌,不遗憾的!”邓妈妈的大颗泪水终于
期刊
据统计,我国每年意外死亡人数高达320万。万一遭遇不幸,那么买过的房子、股票、保险以及不同的银行账户等该怎么处理?为此,北京一位85后小伙创立了“网络遗嘱”网,专门替人保管重要的信息资料,一旦用户遭遇不测,该网站會将这些私密信息,传递给用户指定的联系人。他是如何玩转这个创意产业的呢?  高空惊魂引发创业狂想  2012年11月,曾先生在广州出差时,不幸因车祸逝世。噩耗传至杭州家中,他的妻子欧阳女士
期刊
5月26日9时30分,站在上海华尔道夫酒店客房的落地窗前,92岁的犹太老人GaryMatzdorff(中文名马公达、马自达)依依不舍地将目光从外滩移开,转头看了看钟。已到与导游Dvir(迪文)约定的出发时间,他与妻子Nancy(南希)一起下楼乘车,在迪文这位精通犹太难民史的以色列记者陪同下,回到了曾经生活过十年的提篮桥地区。  这是马公达自1949年离开上海后第6次回沪探访。中国梦,上海情,始终萦
期刊
去年11月,金马奖“影后”秦海璐和“荧屏军人专业户”王新军正式公开了恋情。秦海璐成名已久,在圈里被誉为“戏霸”。王新军与秦海璐一样,也是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戏霸”,他因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军人形象,成为当红实力男星。2011年,两大“戏霸”在合作电视剧《独立纵队》的过程中碰撞出爱的火花,成为幸福甜蜜的恋人。  两大“戏霸”对对碰,套路不同惺惺相惜  1978年,秦海璐出生于辽宁大连,9岁时进入营口市戏
期刊
“天天流浪不好活/多少冷漠的目光时刻盯着我/带着美梦闯呀闯/结果闯下了祸/丢了一个傻老婆/心痛像刀割……”在过去的10个多月里,来自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57岁的李贯军一路上唱着为妻子写的歌,开着一辆由三轮车改装成的“房车”,在北京与山西间苦苦寻找着走失的妻子。  为寻妻踏上流浪路  5月27日上午,在廊坊市区新华路上,一辆由农用三轮车改装成的“房车”引来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三轮车被塑料布和棉被裹得严严
期刊
一舞成名,60岁的她跳起了“钢管舞”。喜欢她的人叫她“红牡丹”,不喜欢的人管她叫“老妖精”。  爱红衣也爱跳舞  一头金发、大红上衣、黑色紧绷的长裤,过膝的高跟长靴,孙凤琴让人无法与她的真实年龄——60岁,联系到一起。  十几岁国内刚刚流行烫发时,她就去把头发烫了,后来流行染发,她又跑到理发店将头发染成金色,成名后又进行了整容。面对种种质疑,开朗的孙凤琴说,“我喜欢红色的衣服,喜欢穿时髦的衣服,整
期刊
56年前,她追随信仰,跟从丈夫,返乡务农从教,无悔建设家乡;90余岁高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严于律己,心系群众。龚全珍,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夫人,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  信仰的力量  “过九不过十,是莲花的风俗。去年已经热闹地办了90大寿,今年我91岁了。”5月z2日,龚全珍指着手中一只双面相框,告诉记者,“算起来,跟着老甘到莲花县56个年头了。老甘最大的信念就
期刊
只因村上公共债务自己经了手,就连本带息个人承担偿还重任;10年间遭遇丧女、重病等百般磨难,都不动摇履行承诺的决心;花甲之年离乡背井艰难打工,仍坚持分215次结清全部5万多元“欠账”。湖南省宁乡县农村老人南凤枚、廖立成夫妇的执着与诚信,感动了众多乡邻。宁乡县文明办推举南凤枚夫妇为当地道德模范。  在湖南省宁乡县城关沙河综合商贸市场一隅,记者见到今年68岁的南凤枚、70岁的廖立成夫妇时,他们租住在一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