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栽培对水稻DUS测试标准品种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ex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DUS测试指南》中21个标准品种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早晚季性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受早晚栽培季节影响程度最大的3个性状依次是千粒重、茎秆长和穗粒数,茎秆直径受影响程度最小;各数量性状对应的标准品种受早晚栽培季节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竹云糯,其次是桂花黄和元子占稻,川7号和矮糯受影响程度最小;单株穗数和结实率对应的标准品种早晚季表现一致性较差,提出将单株穗数代码为7的陆川早1号更换为Tsukushiakamochi,结实率代码为7的Dasanbyeo更换为特矮选的标准品种优化建议;依据晚季水
其他文献
利用3种性诱芯产品和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对比试验,分析了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防控效果和对天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3种性诱芯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糖醋液,性诱芯处理区蛀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7.66%、8.26%、7.59%,显著低于对照和糖醋液处理;其中“诱尔”牌梨小食心虫诱芯诱捕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4.48%,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本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对陕科系列玉米品种(陕科6号、陕科10号、陕科16号)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科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 m2,陕科1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 m2,陕科10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 m2。
为探讨随时代发展我国玉米品种在更替过程中植株光合特征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年代的玉米主栽品种白单4号(1960s)、中单2号(1980s)和郑单958(2000s),设置2个播种期(2018年4月15日和4月25日)形成2个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比较2种便携式光合分析仪(SPAD-502叶绿素仪和SunScan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基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光合特征的差异,对基于籽粒产量计算得到的耐热指数(STI)与SPA
粮食的生产情况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生产、种植的情况和产量情况影响社会稳定。从小麦的产区特性上来看,山东地区种植的小麦拥有作业面积广、产量大等优势特征。济南市为小麦种植主要高产区之一,因此,在济南地区的小麦相较山东省其他地区具有更高的生产、加工优势以及更好的流通发展空间,同时小麦也是济南市的重要农业经济支柱。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产品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加强济南市小麦种植的产业与产品优势格外重要。基于此,通过分析济南市的小麦作物种植优势,深入讨论小麦种植中的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 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
旨在探求不同形态的香稻专用肥对香稻产量、品质和香气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材料,设置香稻专用固体肥(T1)和香稻专用液体肥(T2)处理,不
【目的】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尤其是香气)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夏季绿茶的品质影响,为夏季绿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园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浙江杭州,始于2005年。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0、119、285、474、569和712 kg/hm2。采集连续施用12年氮肥的茶树夏季新梢一芽二叶制成绿茶样。采用GB/T 237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下广泛研究的新型农业技术,能够有效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中的营养含量,在提高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同时,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实用价值。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目的】海藻(海带)降解物对作物具有抗逆促生作用,研究海带菌解和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两个工艺生产的降解产物对菜心的抗逆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的底物浓度、接种量、溶液pH、降解温度分别对微泡菌Microbulbifer sp. SH-1和海藻酸裂解酶AlgSH7制备海藻降解产物的影响。同时,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SH-1菌和AlgSH7酶降解过程中海带细胞形态变化。并在此基
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对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水稻种植现状、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及提高水稻种植栽培效益的相关措施,旨在优化水稻栽培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经济进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