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必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力学教学中出现的公式和实践脱节的的现象,从美育的感性角度论述在建筑力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感性渗透的必要性,并指出,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由于学科分化带来的学科分家的现象及由此产生的对于学生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在建筑力学教学中旨在利用美育的感性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力学,增强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克服学科间的分化现象,增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力学;美育;感性;公式
  1 力学的概念
  力是无所不在的!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主,及其同物理、化学、生物运动耦合的现象。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力学可粗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2 美育的概念
  美育这一概念最早由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内涵针对蓬勃兴盛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使人性产生的“异化”现象,试图通过美育的途径进行人性的补缺与新的人文精神的塑造。美育起到对人性中真善美特性的引导作用,其中蕴含着佛罗伊德精神分析研究中“超我”与“本我”的抗争,其研究一直以来锁定在人的感性认识,鲍姆嘉通的独特贡献是将沃尔夫的“认识能力”的低级部分转化为“独立的低级认识能力”,这一转化给予力学研究和教学以重要的启示。此外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建筑形象设计这一与力学相关的学科中,学生对建筑物中的结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如果稍加引导便觉如此简单。力学学生实际经验的缺乏与形象设计对形式的追求都导致了对力学真实理解的偏离,具备较强逻辑推算能力的前者在走向工作岗之后面临从零开始的尴尬,颇具感性的后者耿耿于怀于力学公式的艰难理解最终导致完全失去对力学的兴趣。此种问题与现象使得力学与美育的交叉研究成为必然。
  3 力学与美育的交叉
  像力的无所不在一样,我们还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间接或直接的经验都来自现实生活,见惯不怪的习惯与对自身需求的追求使我们认为很多事物的存在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从来不去考虑其背后得真正含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在其文《设计与“修补术”》中发表了对设计的看法,将设计分自发的设计与自觉的设计。自工业革命至今,自觉的设计日渐发展,不但设计者与制作者分工,使用者几乎遗忘了日用品的来源,人们告别了自作自用的时代,即便设计者一再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考虑,却总是不断加大了人和所用物品诗性内涵的距离。学科分化的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则是学习力学的学生发现了力学公式本身的原理,由于经验的缺乏全然不知其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从而使学习与实践产生分裂,导致学生也变成了类似于建筑工人的终端接收器,从而造成学习与实践的脱离,带来建筑专业学生不懂建筑的现象,很多学生因此失去对专业的兴趣,这也成为阻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以上问题确证力学与美育的在交教学中的交叉成为必要,如前所述美育是培养人的感性认识的学科,所谓感性认识即距离我们的体验与感受最近的认识,能使人由于学科分化导致的“终端接收器”重新找到作为人的终极渊源,在生活与力学公式学习之间找到一座联系的桥梁,脱离公式的牢笼。当前我们国家在教育中提倡的通识教育正在试图突破学科分化带来的生活与知识之间的异化现象,突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缺离,交叉学科的研究是寻求人类终极的努力。建筑力学教学同样应适应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滲透,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科间的陌生现象,建立真正的姊妹关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便是当前工作极力倡导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工和专业化的情况下,没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很难铸就优秀的公司和企业。
  建筑力学教学的美育渗透应尝试使学生意识到力学与生活及实际应用的的联系,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力学发展史的知识。美育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同样蕴含了引导人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努力,但是无法使人将美育与数学、力学、科学等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联系起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归根结底在于具备审美的生活态度,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受到启发,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把在自然中的奇妙景观表现出来,所有人类社会的成果都是对大自然的发现的延伸,建筑物中的蕴含的力学原理同样源于此。
  4 建筑力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要做到在力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首先要弄明白美育的含义,找到力学与美育的关联。如前所述,美育是感性的,也就是说,美育包含了感受力。力学的公式和符号是对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规律的总结,但这种规律转换为公式之后,由于公式计算本身的规律性,学生们稍具相关数学知识与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可以理解,但却无法意识到这一规律的丰富性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这种引导的重要方面便是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从最为平常的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延伸至专业相关,在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学常识到专业力学的转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语言描述上的深入浅出。
  力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障碍也是非常顽固的。因为学科分化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很多年里造就了许多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内涵着“分化”,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不同专业之间难以找到相互之间的的联系,尤其是在本文所讲力学的美育渗透。专业化可能促进了某一学科的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也少有人试图去使非专业的人士理解他们所谓专业的知识,而要使非专业的人士理解专业的知识,进行包含感性的美育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站在他人立场上的理解方式能够使我们对所谓专业有更本质的认识,对于提高专业人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 总结
  在建筑力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有上述的必要性,本文之所以要再次强调乃针对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过高估计而造成学生沉迷于公式推算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意识,用感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产生方式,借助于美育的感性方式协助学生在力学公式计算与实践应用方面找到平衡点,一旦学生理解了力学源起,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仍然需要严谨的计算以达到建筑庞大体魄的需求,即鉴于行业的需求与学科属性,美育作为人文学科具有从属于建筑力学对实践性、精确性有着较高需求的专业,而非用美育的感性取代建筑力学教学的理性推理。
  参考文献:
  [1]张玉敏.建筑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5
  [2]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邢双军.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6-73
  [5]钱学森,周培源,钱令希,郑哲美,何广乾,陈宗基.论工程力学[J].工程力学,1984,1(1):3-6
  [6]李德月,潘蓉.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简支梁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1984,1(1):64-70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已全面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获取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自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每一个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普通公民,都可以自由提供、选择和分享信息,门槛低、限制少。一方面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良莠难分,容易误导大学生。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隐性德育;
期刊
【摘要】《女医·明妃传》是一部蕴含丰富中医养生文化的电视剧,本文探讨中医养生文化影视剧成功的原因,以及关注其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科学性问题,探讨中医养生文化影视剧的发展问题,从而使中国的中医药影视剧能够从中获得借鉴和反思。  【关键字】:养生文化;影视剧  Look at the Chinese health culture from the TV drama "female bio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学生掌握与准确应用起来有一定困难。本文将系统阐述该课程的重难点及相关的学习方法,以期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和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学习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建筑人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源泉。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期刊
【摘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为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从相知 、相爱、出走、结合,最终却分离毁灭的爱情悲剧。而《伤逝》的爱情悲剧根源在于子君陷于停顿而涓生却不断向前的人生追求。它给当今恋爱婚姻中的青年男女很多启发和思考:当爱情来临时,该如何选择?爱情在婚姻中如何维持长久?爱情不能盲目冲动,要为对方负责。爱情在婚姻中需要保鲜,需要共同成长。  【关键词】:《伤逝》;子君;涓生;爱
期刊
【摘要】:散文家周作人,性情较平和,除抗争小品文外,不少是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在二十年代中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著成就的一流作家 , 是以记叙为主的现代白话艺术散文 (亦称美文或小品散文 ) 的最早提倡者和开创者 , 同时 , 他还是重要的散文理论家。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文体理论  周作人创造了别具滋味的散文,而散文则雕塑了他作为文学
期刊
【摘要】: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被引入中国以后, 随着历史进程的需要,它的作用和功能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在文学领域, 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胡适等中国学者对文学进化论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使进化论的内涵不断深化。作为生物学的进化论被运用到人类社会,与严复的创造性翻译密切相关,进化论被运用到文学领域,梁启超则功不可没,刘师培和王国维等人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创新使文学进化论得以发展,而进化论真正在文学界获
期刊
【摘要】:道德自我教育是道德内化的重要方式,是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不断内化为内心法则、自觉践行继而形成道德品格的过程。本文从大学生开展道德自我教育的多学科理论出发,力图从不同角度阐述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为大学生更好的开展道德自我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道德自我教育;道德社会教育;大学生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反映在道德生活领域表现为:人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社交的普遍化,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公众的信息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变得更多元化、数字化。其中微信服务平台是针对企业、媒体等有大量需求的团体用户提供订阅服务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图书的借阅步骤,使得学生即使不去图书馆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进行借阅。但是
期刊
【摘要】: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高度可雇佣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
期刊
【摘要】:介绍了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的研究发展状况、主要性能及应用前景,展望了微晶玻璃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发展;性能;新型建筑材料  微晶玻璃又称玻璃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控制晶化而制得的一类含有大量微晶体和玻璃体的多晶固体材料。微晶玻璃兼有玻璃和陶瓷的优点,但又不同于玻璃和陶瓷。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与玻璃相近,但其性能却与玻璃截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