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体制2007改革进展和2008改革动态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国家邮政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邮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邮政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一、2007年邮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政企分开工作顺利完成。2007年1月29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到2007年9月,全国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和邮政公司完成挂牌,邮政监管机构和邮政企业开始正式运行。邮政事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政企分开改革中保持了队伍稳定。一年来,我们通过推进邮政业法制建设,编制发布行业“十一五”规划,开展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建立邮政业统计体系,起草发布快递服务标准,积极争取发展政策,改善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开展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强化服务质量监督指导,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强化社会监督,保障了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有效实施;通过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市场秩序,与工商总局联合开展“规范服务、促进发展”活动,推动行业自律,建立奥运邮政安全机制,加强集邮市场和邮政用品用具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积极稳妥推进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改革。一是推进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分业经营;二是调整业务结构,努力提高邮务类、速递物流类业务比重;三是成立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正式揭牌成立。到今年1月底,全国各省(区、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邮政储蓄分行全部组建完成;四是推进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
  
  (三)“四完善”的改革配套机制逐步到位。一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支持下,于2006年11 月开始调整邮政基本资费。增加了邮政企业业务收入,减轻了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亏损负担。二是国家财政部出台了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亏损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2007年给予部分邮政网点维修改造专项补贴,改善了邮政网点服务能力,保障了邮政普遍服务正常进行。三是从2006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实施了对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西部和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贴,改善了西部和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条件。五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加大了对邮政企业承担普遍服务的扶持力度。据初步统计,2007年有8个省(区、市)在邮政设施建设、网点规划布局、道路通行费减免以及信报箱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企业新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四)体制改革促进了邮政业发展。2007年,是近年来邮政业整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效果最好、各类企业发展最均衡的一年。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我国邮政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国邮政业总收入达到930亿元,增长率为16%。其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年收入预算,邮务、金融、快递物流三大业务板块发展齐头并进,邮务类和快递物流类业务比重明显提高;全行业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实现收入340亿元,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速。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在网络建设、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拓市场,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做出的邮政体制改革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邮政业发展的路径是清晰的,邮政监管是基本有效的。改革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活力,使全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改革是我国邮政业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的关键抉择,是消除影响邮政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实现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2008年改革动态
  
  200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7日对邮政工作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线,深化邮政体制改革,优化行业环境;加强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行业发展;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08年邮政业的宏观发展目标是:邮政业收入规模达到1065亿元;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快递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网络型快递企业基本达到行业服务标准;邮政业服务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重点环节实现了新突破。
  (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行业发展。
  (三)加强指导完善监管,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
  (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夯实了工作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IMA(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MYO(肌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展开具体分析。方法:从我院2018年2月 2019年3月期间妇科诊室中收治的患者中定向拣选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剔除肌瘤,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剔除肌瘤。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血
2008年1季度,全国完成购置土地面积7922.1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9.7%,同比去年增幅上升38.3个百分点,高于商品房施工面积涨幅的2.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3.8个百分点。商品房完成施工面积15862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45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商品房竣工面积785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高于新开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
今后一个时期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大供需双向调控力度,继续抓好已出台的调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工作,同时调整完善有区别的信贷、税收政策,形成合力,稳定房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快报、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简报提供的数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升,住房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普通商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疾病特点,并分析重型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0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分析上述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从而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同时,分别统计重型糖尿病足患者与轻型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重型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且该患者普
近几年来,江苏省从抓粮食行政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和经费落实入手,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依法监督,初步形成全省依法管粮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省、市、县三级粮食局全部建立监督检查机构,先后出台配套制度19项,全省监督检查人员达1000人。2008年省粮食局共安排组织了14个专项检查活动,全省共开展各项监督检查2728次,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市场稳定和粮食经济发展。      一、抓粮食市场监管“动真
作者题记:  走进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即是走进了人文气息无比浓郁的大学园,也是走进了满目芳菲、美景如画的大花园,更是走进了与网速同步且“理论更重实践”的现代科技园。扑面而来的是只争朝夕、一日千里的滚滚热潮,视野所及之处,一艘荷载蓝色阵容的现代化超级航母正刺破滔天巨浪,在世纪接力中将一个个出色的水手输送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他们在那里大显身手,一路凯歌……    第一章:  劳力者也治人 颠覆传统    
“小型车是绿色先锋”,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奇瑞提出了做“世界小车王”的目标。同时,奇瑞为节能环保汽车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2003~2008年):主要进行弱混合与中度混合动力轿车、燃气替代燃料轿车以及节能环保动力系统的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第二阶段(2004~2010年):主要进行强混合动力轿车、醇类与醚类等替代燃料轿车的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第三阶段(2005~2015年):开发燃料电池
综述篇  2007上半年主要工业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2007上半年,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态势良好,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生产快速增长,供需总体平衡;冶金、有色、建材行业生产加快增长,效益水平明显提高;机械、纺织、轻工行业生产和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电子行业增势减缓。前5个月,12个主要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冶金、建材、电力、机械、纺织、煤炭行业利润增幅均超过40%,电子行业利润由1~2月下降14.2%转为
编者按:为了把握2008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和运行基本情况,今年初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召开了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并由司领导分组赴东北地区开展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了《东北地区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阐述了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报告》分析认为,东北地区投资、消费
揭秘世界富豪的传奇经历,  提炼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  探寻可以借鉴的创业之路,  《点石成金》帮助你捷径觅宝……    财富档案  克罗克缔造了全球闻名遐迩的超大型企业,将金色的麦当劳旋风刮向全美国,刮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演绎着它的传奇。从1955年开始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以经营汉堡包为主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厨房”。在某种程度上麦当劳是社会组织化的“典范”,当它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