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寻的惊鸿丽影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广西东兴。我和朋友在北仑河边散步,夏末的阳光洒落在我们身上,暖暖的。突然,她摇动我的手臂:“快看,桥中央!”
  循着她的声音,我朝北仑河上的跨国大桥望去,对岸便是越南的城市芒街,一位越南美人正朝着中国款款走来。她三十岁出头,穿一件镶拼色块的波普风格绸衣,窈窕的身段若隐若现,浓密的长卷发不时在微风中飘动。最迷人的还是她的笑,她笑得恬然自若,大而深的黑眼睛里装满了令人赞叹的——自足充盈,或者爱。
  这幕场景令我深深铭记,而它所带给我的感动,则是在之后那碎片化的生活中逐渐发酵出来。那个女人用她毫无保留的明丽,呈现出一个丰盛的小世界,惊艳了我,也打动了我。原来生活中可以有这般的美好,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片断,却能迅速地调集起我的感觉、审美、经验、情感,让我在一刹那脱离此在的藩篱,飞升向一个自由自在的无利害的美的诗国。
  此后的每一次旅行,我都渴望着再次邂逅这种惊艳。这种独特的审美期待,或许可以形容为我内心的一座小火山,它沉潜着,汇聚了无数生活的岩浆与情感的碎屑,等待着一次猛烈的爆发——那时,将会有光,有热,有鲜艳的色彩;有冲击,有震撼,有反思与回忆。在火山爆发后,它哪怕是面对疮痍的荒凉,也会像科特·柯本(Kurt Cobain)那样,说出“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让我眼前一亮的题材与质素,都是诗的风景。我还意识到,在现代汉诗以加速度批量生产的今天,我曾读过多少诗歌,都已忘记,甚至无从回忆起作者的姓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忘?是因为它们不具备那个越南美人所具备的东西,不能将一种特别的温度烙进我的记忆;在面对其他文本的干扰时,它们不自觉或主动地进入同一个序列。而要避免这样的同质化,写出一首能让人记住的诗,需要的,正是大写的名叫“我”的心性,是无畏的惊艳和特立独行的底气。
  我必须快速成长,必须敞开我的诗歌,接纳这样的惊艳和底气。所幸的是,总是有一种冲动在推动着我这么做;在我做时,生活也并未亏待我,它带给我的种种考验和困惑,都是诗的祝福。惟愿我手心里那个“惊艳/底气—经验/诗歌”的能量场会继续旋轉下去,它不应只恩惠我的诗歌,还应照耀我的人生。
其他文献
士乙上身穿着厚厚的黄色套头衫,下身白色旧了的牛仔长裤,脚上趿着木屐,斜斜地靠在黄棋家的门框说:“带你会个朋友,绝对异秉。”  黄棋看着士乙,这家伙有学问的,读的书多,连“异秉”这词也用的,不愧为岛城名流。黄棋也读过,异秉源自汪曾祺老先生的同题小说。小说玩味纷呈,有一处颇为精绝:卖卤味的王二发了点儿财,人都问他有什么异秉,王二说,只有一点与众不同,先小便后大便。人们拍手赞曰: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人
期刊
大连早于1945年就解放了,解放后受前苏联文学的影响较深,1954年1月便创办了《海燕》文学月刊。1980年代《海燕》在国内文坛声名鹊起,邓刚、达理、孙惠芬、素素先后从这里走上文坛,邓刚、达理先后获得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素素、孙惠芬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较活跃的小说家有老藤、津子围、陈昌平、于永铎、王金杰、李月峰、张鲁镭等;散文创作主要以素素、宁明、李皓为代表,后继乏人;大
期刊
迁坟给补偿,迁出一盔政府补贴5000块钱。这个消息像起了大水一样,沿着青云河直冲了下来。很多人家都被冲了个人仰马翻。那一阵子,青云河两岸东一撮,西一撮,到处都是披麻戴孝的。  不久前,接到老叔的通知,说轮到我们这一片了,让我们立即回去迁坟。我们兄弟都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各地赶回。老叔老婶已经安排好了,算好了吉时,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每盔坟包前,都摆上了旌,还请了一个老道诵了经文。然后,我们就跟着
期刊
五月的大连,桃花盛开。浪漫之都,到处充满着诗意。  下午两点,阳光透过白色纱帘柔和地洒落在厨房的灶台上,此刻病愈后的我正坐在餐桌旁喝着刚刚煮好的咖啡,同时看着尼采的《偶像的黄昏》,看到第一章的第33个格言:“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很少!一支风笛的声音。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个错误。德国人甚至想象上帝也在唱歌。”  嗯,我也有同感。对于我而言,能手捧一本书安静的阅读就是一种幸福,能喝一杯咖啡或清香的绿茶也是一
期刊
Q君:  天气真冷了。  凛冽清寒。  有朋友在微信发了一条提示:今天比昨天更冷。恰巧看到,急匆匆把裙子收起,换上厚裤子,厚大衣。  出门才发现,清晨的阳光是多么具有欺骗性,它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这些日子,连包也不带了,把钥匙、手机、乘车卡都塞在大衣口袋里,觉得这样的行走真是简单而轻便。  每天走的路线固定而单一:家、学校、单位;单位、家。如此反复,一天天过去。就连中午最常去的也不过是办公楼一路
期刊
金鹗山那边就是苗圃。这个地方,原先据说是育过一些花花草草的,但如今,只有一幢幢的房舍在茂盛生长,密密匝匝,重重叠叠,从金鹗山麓,一直往南湖那边铺陈,很是汹涌。房舍都不高,三层,四层,五层,顶多七层,绝大多数是当地土著的私房。这些当年养育花草的园丁,抑或说是郊区的菜农,如今都成了城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租房屋,维护秩序。成千上万的城市过客,成了他们的客人,也成了他们收入的部分来源。主人很少,客人
期刊
进入三九的第一天,天地间纷纷扬扬飘起了一场大雪。站在楼上,透过玻璃窗户眺望,触目之处全是银装素裹。一朵朵洁白轻盈的雪花,在天地这个大舞台上,恣意飞舞,如同一只只蝴蝶在一株艳丽的花朵前盘旋。远处的山峦被雪包裹起来一个一个放在了天边。房檐堆砌毛茸茸,没有裁齐的边痕,楼顶、树冠、塔尖全都胖了起来。汽车盖子上留下梅花般的印痕,地上有了深深浅浅、东倒西歪的脚印。2018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如约而至。  好久
期刊
继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连续两届斩获雨果奖之后,科幻作为一个被重新发现的研究热点,又一次进入主流文学的视野中。然而,面对今天的科幻文学,大多数研究者和评论者却感觉到某种无力——不仅是出于知识体系的局限,也是因为评论者对于科幻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观感到无力。科幻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然而,对于每一个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乌托邦,评论者似乎失去了热情与耐心,陷入了某种空洞的悲观
期刊
一  有一天在会议室开会,圆桌前坐满了同事,我留意了一下,桌子上放的茶杯大大小小十几个,不锈钢的、有机玻璃的、保温的、磁化的,形形色色,花样繁多,但就是没有搪瓷的。很明显,风光一时的搪瓷茶缸现在已经落伍了,至少是在大城市,很少有人再用了。  曾几何时,搪瓷制品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物品,包括脸盆、茶杯、碗、盘等等。30年以前,在每个家庭里几乎都可以找到搪瓷制品的身影,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
期刊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星星有多少  因为星星那么多  我怎么数的过来呢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哪颗星星最亮  因为看星星的角度不同  我们的答案肯定不一样  我喜欢数星星  也不怕别人问我  那些星星叫什么名字  因为对每个星星寄予的希望不同  我给她们起的名字也不一样  我喜欢数星星  也喜欢邀请别人一起数  但是我们不说话  在沉默中陪伴  只有这樣才能专心和星星私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