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迹天涯独自由,手携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管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界,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传说是某朝某乞丐的绝命诗。我上学的时候在书里读到,觉得说不出的潇洒,正好在练钢笔字,便常在纸上写。写到后来心里发虚——写多了会不会以后也得去要饭?
好在没有。这些年,城市里的乞丐多了,呈职业化发展,行乞数年回乡买栋楼的流言,未必是空穴来风。写诗的乞丐没见过,倒听说过一个爱看书的。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老陈说,从前,书店门口有个地下通道,里面长年住着一个乞丐,白天在附近转悠觅食,马路上捡捡,垃圾堆里刨刨,晚上就在通道里睡觉。通常在下午两三点,不那么“忙”的时候,他会拍拍身上的灰,尽量地整一整衣冠,去工地或公厕洗洗手,就走进书店,到书架前,轻轻抽出一本书,站在那里慢慢地看。
真的是捧着书,用指肚托着书页,一张张翻过去,目不转睛,腰站得很直,头埋得很深。完了再把书掸一掸,轻巧地塞回原处。店员想赶他走,老陈都给拦住了——他看书的姿态,太文明,比大多数读者都文明很多。读的还都是人文社科类。他就这么蹭书读了好几年。后来,地下通道被拆除,他也就不见了。消失得如同一个传说,也许已经死了。谈到他时,有多愁善感者力辩:不是乞丐,在古代笔记小说里,他应该被叫作“风尘异人”。
还是10年前,在稻香楼边的水中亭里,我和两个同学聊天。两人都没发上财,但好烟还是有的,一包“中华”、“玉溪”之类拿出来敬人,另一包藏在怀里,是家乡的“盛唐”。夜很深了,快12点了吧。我们在抽烟,天上有一点点星月的光,池水黑沉沉的,偶尔波光骤闪,不知道是风还是鱼。远远有个人影走过来,矮小的一团,近了才知道是背着鼓鼓的编织袋,所以躬腰驼背。衣服烂得在夜色里也看得见飘零的布条,毫无疑问,是位乞丐。
他逡巡着走到我们面前,伸出手。同学往口袋里摸零钱,他摇头,指指同学嘴上的烟。同学拿了支“盛唐”给他,他还摇头,鼻子耸两耸,继续指着同学嘴上的烟。“靠,你还真识货!”只好给他一支“玉溪”,帮他点了火,他叼在嘴上,点头道个谢又走了。
我们看着那颗红点在黑暗里一闪一闪地远了,面面相觑。
好在没有。这些年,城市里的乞丐多了,呈职业化发展,行乞数年回乡买栋楼的流言,未必是空穴来风。写诗的乞丐没见过,倒听说过一个爱看书的。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老陈说,从前,书店门口有个地下通道,里面长年住着一个乞丐,白天在附近转悠觅食,马路上捡捡,垃圾堆里刨刨,晚上就在通道里睡觉。通常在下午两三点,不那么“忙”的时候,他会拍拍身上的灰,尽量地整一整衣冠,去工地或公厕洗洗手,就走进书店,到书架前,轻轻抽出一本书,站在那里慢慢地看。
真的是捧着书,用指肚托着书页,一张张翻过去,目不转睛,腰站得很直,头埋得很深。完了再把书掸一掸,轻巧地塞回原处。店员想赶他走,老陈都给拦住了——他看书的姿态,太文明,比大多数读者都文明很多。读的还都是人文社科类。他就这么蹭书读了好几年。后来,地下通道被拆除,他也就不见了。消失得如同一个传说,也许已经死了。谈到他时,有多愁善感者力辩:不是乞丐,在古代笔记小说里,他应该被叫作“风尘异人”。
还是10年前,在稻香楼边的水中亭里,我和两个同学聊天。两人都没发上财,但好烟还是有的,一包“中华”、“玉溪”之类拿出来敬人,另一包藏在怀里,是家乡的“盛唐”。夜很深了,快12点了吧。我们在抽烟,天上有一点点星月的光,池水黑沉沉的,偶尔波光骤闪,不知道是风还是鱼。远远有个人影走过来,矮小的一团,近了才知道是背着鼓鼓的编织袋,所以躬腰驼背。衣服烂得在夜色里也看得见飘零的布条,毫无疑问,是位乞丐。
他逡巡着走到我们面前,伸出手。同学往口袋里摸零钱,他摇头,指指同学嘴上的烟。同学拿了支“盛唐”给他,他还摇头,鼻子耸两耸,继续指着同学嘴上的烟。“靠,你还真识货!”只好给他一支“玉溪”,帮他点了火,他叼在嘴上,点头道个谢又走了。
我们看着那颗红点在黑暗里一闪一闪地远了,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