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厘头文化中的狂欢化思想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88636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厘头文化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颠覆,体现出一种交替更新的精神。本文以无厘头电影的代表作《大话西游》为例,从狂欢的语言,狂欢的广场,狂欢式叙事时空和怪诞人体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无厘头文化中所体现的狂欢化思想,旨在对现代流行的无厘头文化做一次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无厘头文化;狂欢化理论;《大话西游》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72-02
  
  无厘头文化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周星驰的电影。该类电影以其先锋的创作手法和现代性的内容开创了喜剧电影的新时代。这类电影通过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情节设置、时空转换等方面创造性的实验而豁然独秀。后来随着周星驰电影的流行,无厘头文化专指其电影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即做事没有目的,蔑视权威,语言粗狂,行为怪异等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对立的文化形式。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十九世纪被发现以后,广受人们的赞扬。其理论涉及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研究等很多方面。其思想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全民参与、亲切平实的反正统文化的生活。狂欢化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大众性、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双重性和相对性。 无厘头文化和狂欢化理论有相通之处。两者都体现一种全民参与、违背常规、颠覆正统的精神。本文以无厘头文化的代表作《大话西游》为例,从狂欢化理论的几个突出方面即广场、语言、怪诞人体形象、狂欢式叙事时空入手,分析狂欢精神在《大话西游》中的体现,以此来寻找狂欢化理论在无厘头文化中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可揭示狂欢化理论在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一、无厘头文化中的狂欢化思想
   (一)狂欢的广场
   影片的场景选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在这片沙漠上,人(一群强盗)、神(牛魔王、紫霞仙子、菩提老祖等)与妖(蜘蛛精、白骨精等)上演了一场好戏。在这里,人神妖好像没有差别而可以共存。这正如巴赫金提到的狂欢的广场。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①在狂欢的广场上,没有等级的区别,人们可有随意交谈,大肆娱乐。巴赫金总结出狂欢广场的四个主要特点;插科打诨,亲昵,俯就,粗鄙。②在狂欢的广场上,人们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不论官员、贵族还是乞丐、小丑,都是可以随意开玩笑的对象。在此中世纪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电影《大话西游》中,唐三藏的一声“观音姐姐”足以消除人神之间的距离;而孙悟空也敢对唐三藏又骂又打,丝毫没有尊重长辈的意思;至尊宝还能与白骨精何晶晶、仙子紫霞相恋,人妖神似乎都有七情六欲。至此,影片展现出一种新的人际相处模式,不分高低贵贱,不论人神妖魔。
   (二)狂欢的语言
   《大话西游》中的语言非常经典,是青少年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也成为无厘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语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言风格,透露出说话者无所顾忌、蔑视权威的性格特点。本文将从影片所用的方言俚语、辱骂和语言中涉及到的肉体下部形象三方面分析其狂欢化特点。
   影片中的人物对方言俚语的使用可谓是信手拈来。不仅有大量的广东话如“拜托”,“给我个理由先”等,还有英文单词(goodbye,I do,stop),甚至还有日语版的“等等”。而且影片运用夸张式口语化、重复化表现等手法,将电影的台词融进街头小巷的百姓口头禅,使电影娱乐性被成功的注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状态中。③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语言都很熟悉,影片和观众之间有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狂欢化广场: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观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察者,他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而倍感亲切,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互动。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由于人们与世界变得随便而亲昵而使得语言插科打诨、风格自由不拘、幽默风趣。④
   影片中的辱骂也独具特色。像“我kao”,“你他妈”等词语随处可见。这些骂人的话、诅咒、脏话等都是语言的非官方成份,在传统的文化中是禁忌的,它们被认为明显地践踏公众的言语交往准则,故意破坏言语规矩。而巴赫金指出,狂欢广场上的人们是这类语言的使用主体。随意的咒骂体现出人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直率。⑤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双重性和无意义性。辱骂即赞美,表达出一种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在无厘头文化中,完全对这一类词进行了解构,是一种反权威,反传统的思维体系。在影片中,他们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拼贴,少有甚至毫无意义可言。
   (三)狂欢式叙事时空
   狂欢式叙事时空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手法,该手法使故事不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发展,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有意地延长、缩短、颠倒、混淆原来的时空间。拉伯雷本人经常采用“逆向等级”、“颠倒世界”、“肯定之否定”等手法表现这一变化。⑥
   《大话西游》的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五百年的轮回和倒流之间,人物超出了时空间的限制而任意往返于现实、过去和未来之间。在《仙履奇缘》中,当孙悟空犯下罪过,观音收他时,至尊宝清清楚楚的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仿佛回到了五百年前。而且,电影中的整个时空可以凭借一个小小的月光宝盒而发生彻底的改变,这无疑是对神话故事中神力的无限放大和夸张。狂欢的时间是超越了传记体的时间,空间也是一个开放的、时空疆域消亡的叙事体系。他们的进程遵循着狂欢化的特殊规律。⑦狂欢的时空叙事不仅指时空的颠倒,也在于强调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有意对这个时间点进行夸张的延长。例如紫霞拿剑指向至尊宝,“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的爱上我。”影片中对此情节进行了无限的延长。镜头细致地拍到了两个人物包括手脚的姿势、面部表情等全部动作。时间好像停滞了。因为狂欢的时间点往往是事物的临界点,是人物命运急剧转变的时间,这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或结局,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因此这一分钟必须给予强调和侧重。它仿佛是从历史中剔出来的时间,“这一分钟等于好多年”。⑧
   (四)怪诞人体形象
   《大话西游》中有很多形象都可以用怪诞现实主义来解释,即这些形象都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仙履奇缘》中的紫霞和青霞仙子共用一个肉体。原本她们是如来佛祖的灯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统一的,共存的。然而她们永无休止的斗争使这一存在变得矛盾而变居不定。因此,对于灯芯来说她们是一体的,而对于互相斗争的两姐妹来说,她们又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在同一个肉体上同时展现出矛盾和统一两个相对立的特征,这一肉体因此也变成了怪诞形象;还有一个例子更为典型。牛魔王的妹妹香香使用移形换影大法使猪八戒、香香、紫青霞和沙僧互换,最终导致香香和沙僧换了肉体,青霞和猪八戒换了肉体。在这个事件中,有两对典型的对立因素:男与女,美与丑。在一般逻辑上,这两对是对立的、无法共存的。但是通过这一充满神力的移形换影大法,使这两对矛盾在刹那间换了位。在一个肉体上经历了不同性别、不同审美的变化,这完全可以说是美与丑、男与女的统一和结合,矛盾而统一,斗争而共存。
   在“无厘头”电影中,这种怪诞形象和场景占了很大的比例。它将原本传统的因素表现地杂乱无序、无逻辑、无意义。可以说,怪诞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美学范畴的反叛,并有力地打击了长期以来僵化封闭的美学传统。⑨
   二、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大话西游》中有很多的狂欢化因素和特征,狂欢的广场、狂欢的语言、狂欢式叙事空间和怪诞人体形象是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因此,我们可以说《大话西游》所代表的无厘头文化和狂欢化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都倡导文化的全民性,主张推翻等级(即权力的相对性),采用独特的方式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反叛和颠覆。他们看似荒唐却蕴含真理。正如谭亚明所说,“‘无厘头’的语言和行动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⑩
  
  注释:
  ①②“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以下简称(“诗学”)。钱中文主编.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61;162.
  ③齐秋萍.无厘头电影狂欢化浅论[J].电影评介,2006,(23):15.
  ④杜娟.当代大众文化的“狂欢”气质及其渊源——兼论《故事新编》与“无厘头”影片[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7.
  ⑤⑥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14;469.
  ⑦齐秋萍.无厘头电影狂欢化浅论[J].电影评介,2006,(23):15.
  ⑧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史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78.
  ⑨肖朗.“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美学特征[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06):106.
  ⑩谭亚明.周星驰现象研究[A].蔡洪声,宋佳玲,刘桂清.香港电影80年[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26.第2卷第3期Vol.2,No.3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家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审美心胸的理论,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跟道家在性情方面的独特见解有莫大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道家独特的性情观才引发了中国美学史上的这一重要理论。   关键词:道家;性;情;审美心胸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1-02     中国传统审美心胸理论的最早阐发可以追溯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
期刊
摘 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子女敬养父母,善事父母的基本原则。一部恢宏巨著《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其中“孝”就是其核心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孝在当时的背景下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今是否仍然价值犹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关键词:论语;孝道;孔子    文章编号:978-7-5369-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文坛上的“乡愁文学”是在海峡两岸分离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形式。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传达出了两种独特的乡愁意境,一是关于加强两岸文化认同层面的文化乡愁,二是关于呼唤两岸统一层面的地理乡愁。   关键词:余光中;文化乡愁;地理乡愁;乡愁世界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25-02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平等是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平等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并做出了新的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发展  
期刊
将再建450所幼儿园 到2016年公办园比例达到50%  本刊讯 9月26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全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全面部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副省长庄长兴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胡保存主持会议。  2011年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了1758所,增加10
期刊
摘 要:辛亥革命的胜利,袁世凯起到了充分值得肯定的作用,称其为辛亥功臣似乎并不为过,然而其最后却走上了称帝之路,成为了“窃国大盗”,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笔者试图从文化、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探析其原因。   关键词:袁世凯;辛亥功臣;窃国大盗;原因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36-03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近来学术界对其功过是非
期刊
摘 要:佛家经论浩如烟海,论其心性者更是名相繁多,深广难测。本文仅以《师子吼菩萨品》为例,从一阐提人皆具佛性为出发点,阐明心与佛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心”为八万四千法门之精髓所在,同为道家内圣之法及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关键词:心性;佛性;师子吼菩萨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01-03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此为众生成佛
期刊
摘 要: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重要导向,传统哲学理性主要表现为生活世界的一种外在教化,是普通民众的“立言人”和“代言人”,而不是生活世界内在的文化启蒙。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不仅有着学术的根据和需要,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批判;当代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14-02 
期刊
摘 要:“全民皆相亲”已成为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如何从众多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则是节目组首先要考虑的。本文着重从《称心如意》的嘉宾邀请上以及节目录制场景两点上来分析《称心如意》的创新点。   关键词:称心如意;创新;嘉宾;录制场景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45-02     “全民皆相亲”是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已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
期刊
摘 要:童子军是英国人贝登堡创办的一种儿童教育模式,通过对儿童的一系列训练,使其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和意志的训练。这种教育模式自其开始创办取得了良好了效果,而后在全世界进行推广。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的科举制度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弊端,清末的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必须进行改制的境地,而这一时期的国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处在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下,青少年作为社会建设的储备军,需要更加适合这一群体的良好的教育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