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的经典范本,对于感悟文言精练的文字表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缺乏高效模式和方法却是初中阅读教学不争的事实。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三部曲,在此仅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多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
  文言文语言艰涩凝练,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不尽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强化诵读的训练,让学生在“书读百遍”中“其义自见”。
  1.配乐诵读,创设意境。
  古典文言文中不乏景色优美、情韵丰富的优秀散文,而音乐独特的表现能力能够巧妙充分地将文本的情韵与读者的心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音乐情境中感受文言文所营造的氛围,从而深刻洞察作者蕴藏其中的价值情思。例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爱莲说》等文的教学,在初读环节教师选择合适音乐,提升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营造唯有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2.竞赛朗读,提升兴趣。
  尽管已经进入初中,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激励有效,学生求胜欲望照样可以成为教师加以运用的资源。在竞赛诵读中,学生情绪和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之中,兴趣也升至最高点。整个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言材料感知历练的过程,更是积累内化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熟练的基础上,揣摩着对语言速度和语调的体验,长此以往必将对文言文语言形成较强的语感意识。
  3.整体品读,回归本源。
  在文言文教学完毕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完善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结束。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悟读,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验和取得的认知,有效将其融入整体悟读环节中,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夯实学习的效果。
  二、强化自主,将文言文文脉疏通
  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都是教师借助教参等逐字逐句地讲解和分析,甚至常常要求学生将注解和句式特点强行记录在案。这种串讲式教学策略枯燥机械,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效益的低下。如何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呢?笔者采用教师与学生角色置换的方式,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内在意识的觉醒,提升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要注重学生参与动力的激发,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体悟。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历练。(1)自主实践,奠定基础。借助教材中的注解、资料,通过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解决问题,扎实认知基础。(2)在小组合作中查漏补缺。对查阅工具书等难以解决的生僻字词,尤其是要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讨解决问题,尤其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小组学习成果融入自身的智慧。(3)展示表达,多维互动。学生的讲解既是本小组合作成果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借助展示表演的平台接受教师和全班同学的检阅。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中聆听学生的发言,在不足之处引导全班交流探讨,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内容,要重点把握,做好总结归纳。
  三、聚集语用,将文言文学以致用
  1.以故事导入,唤醒意识。
  文言文形式上看似机械生硬,但这并不代表其内容也枯燥无趣。教师应该通过艺术化的导入环节,激活文言文文本内在的趣味元素,以便在教学之初就形成有效的心理态势,使学生从意识深处层面接受文言文、爱上文言文。
  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就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引入课文,不仅将教学的文言文内容在导入中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借助学生熟知的故事能够有效唤醒沉睡在深处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兴趣。
  2.以补充想象,呼唤创新。
  文言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教师可以借助当下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大量的留白进行想象性补充。
  如在教学《幼时记趣》时,教师则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中所描绘的仙鹤群舞和青云白鹤图,学生运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时,其思维已经与文言文的文本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对接,对文本意蕴进行了翔实的开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以舞台表演,体悟内蕴。
  文言文的教学绝对不能局限在有限的形式和生硬的框架中,否则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必然受到禁锢。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为学生的展示历练奠定基础。课本剧表演就是一种鲜活的形式。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排练预演的过程中,學生对文言文文本的深度解读更是展演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描述对人物的言语、神态和心理的准确把握,就得益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对文本的细致揣摩。
  文言文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精髓,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教师沿着读通读顺、疏通文意以及活学活用的教学步骤,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1日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
本文概要描述了澳门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并作了初步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注重经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光荣称号。昆山市曾在2004年实现国
俗话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知识达人,更重要在于要让学生“德才兼备”,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呢?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了具体说明德育教育如何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笔者将以人教版必修一第
为了进一步强化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南昌市城乡和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上半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第一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在建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第二阶段
认清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有效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发展动力理论经历了单一动力观、多元动力观和系统动力观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动力观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矛盾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