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实施以来,培养单位已经形成了基本工作机制。但是,质量报告编制仍存在政策建议功能有限、质量监督效用较弱和指标不能全面有效反映学术评价和社会需求而制约自律作用发挥等问题。以质量提高适应需求为视角,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质量建设为指导,按照符合政府要求、体现多重对象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体现办学定位和制度化等原则开展编制。
【关键词】研究生 教育质量报告 编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导师能力提升项目“基于质量提升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研究”(sdyy17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10-01
一、质量报告编制背景
“全面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主题,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 “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质量标准,发布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质量报告编制现状
当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全部开展了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初步形成了工作机制。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工作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培养单位仅仅把质量报告发布作为终点事项,质量报告既没有给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建议,也没有让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单位教育质量发挥实际监管作用。其次,缺乏有关信息监测,未能实现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预警功能。最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指标设计,尚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学术评价和社会需求,起不到培养单位的自律作用,质量报告与当前开展的双一流建设、学位授权审核和合格评估等实际工作中联系较少,产生孤岛效应,造成不被重视,功能弱化。
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没有完全达到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等各方的期望,质量报告编制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调整完善,以促进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质量报告编制相关研究
围绕上述目标,很多学者和专家在质量意识、质量观、质量主体和研究生报告编制思路、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和研究。综合而言,虽然各类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报告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年份较早,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研究偏少。另外,有关质量报告的原则和思路有较多论述,这些研究推进了对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理解,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些原则思路,比如如何围绕质量建设和服务社会需求的目标,设计和规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研究还没有出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关于质量提升的一般性研究和程序设计性研究更少,缺乏意义上的实际操作指导。因此,围绕质量提升,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属于亟待推进的研究工作和领域。
四、质量报告编制指导思想:提高质量适应需求
当前,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愈加立足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现实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在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日益紧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征日益明显,高等教育的办学面向,服务对象,都朝向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因此,研究生质量教育报告的定位应该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发展规划,引导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质量报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理应担负这样的功能使命。
五、质量报告编制原则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建议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报告内容应该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要求
作为行使质量監督职责的研究生教育行政部门,其职能包括高教行政立法、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政策引导、中观组织协调等方面。因此,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应该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反馈。这种反馈性质的报告本身就属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的一部分。
(二)报告内容应该满足多重对象的需求
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内容应考虑政府、社会、培养对象三方面的需求。首先,应该有政府开展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有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阐述,要为政府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其次,要对招生以及就业等社会民众和媒体热衷的内容给予科学客观的介绍,越是社会关切,越不回避。最后,对比其他培养单位,内容应该有各项数据全面客观的横向比较。
(三)报告应该展现研究生教育与本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高等教育特别研究生教育肩负了产业、城市和高校融合发展的重任。质量报告应该详细展示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报告应展示研究生教育对一流学科建设、政府产业发展导向产业支持的贡献度。
(四)报告应该体现培养单位的办学定位和治校理念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应该立足于学校整体的办学定位,应该融入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长远规划之中。根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划设计研究生教育发展,建立自我对标的研究生发展数据分析系统。因此,培养单位应建立个性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作为研究报告的指标体系。这样,质量报告既作为撰写目标也作为工作手段,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培养单位办学目标的实现。
(五)报告应该应该体现制度化、系统化和特色化
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编制过程,其实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估的过程,因此,研究生质量报告制度应该切实规范化和系统化,通过对质量指标体系进行细分研究,构建属于本培养单位特色的质量指数,将质量报告制度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在设计和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流程、节省成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确保社会各个利益群体获取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渠道的便捷性。从信息公开,到信息研究,最后信息引导,切实实现大数据教育管理功能,最终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制度不仅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马后炮,还是晴雨表。
参考文献:
[1]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4-07-24(003).
[2]周文辉,付鸿飞,陆晓雨. 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缘起与实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8):44-49.
[3]赵传珍.推进高校管办评分离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106-107+49.
【关键词】研究生 教育质量报告 编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导师能力提升项目“基于质量提升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研究”(sdyy171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10-01
一、质量报告编制背景
“全面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主题,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 “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质量标准,发布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二、质量报告编制现状
当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全部开展了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初步形成了工作机制。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工作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培养单位仅仅把质量报告发布作为终点事项,质量报告既没有给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建议,也没有让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单位教育质量发挥实际监管作用。其次,缺乏有关信息监测,未能实现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预警功能。最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指标设计,尚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学术评价和社会需求,起不到培养单位的自律作用,质量报告与当前开展的双一流建设、学位授权审核和合格评估等实际工作中联系较少,产生孤岛效应,造成不被重视,功能弱化。
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没有完全达到国家要求和社会需要等各方的期望,质量报告编制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调整完善,以促进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质量报告编制相关研究
围绕上述目标,很多学者和专家在质量意识、质量观、质量主体和研究生报告编制思路、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和研究。综合而言,虽然各类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报告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年份较早,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研究偏少。另外,有关质量报告的原则和思路有较多论述,这些研究推进了对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理解,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些原则思路,比如如何围绕质量建设和服务社会需求的目标,设计和规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研究还没有出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关于质量提升的一般性研究和程序设计性研究更少,缺乏意义上的实际操作指导。因此,围绕质量提升,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属于亟待推进的研究工作和领域。
四、质量报告编制指导思想:提高质量适应需求
当前,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愈加立足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现实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在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日益紧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征日益明显,高等教育的办学面向,服务对象,都朝向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因此,研究生质量教育报告的定位应该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发展规划,引导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质量报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理应担负这样的功能使命。
五、质量报告编制原则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建议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报告内容应该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要求
作为行使质量監督职责的研究生教育行政部门,其职能包括高教行政立法、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政策引导、中观组织协调等方面。因此,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应该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反馈。这种反馈性质的报告本身就属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的一部分。
(二)报告内容应该满足多重对象的需求
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内容应考虑政府、社会、培养对象三方面的需求。首先,应该有政府开展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还要有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阐述,要为政府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其次,要对招生以及就业等社会民众和媒体热衷的内容给予科学客观的介绍,越是社会关切,越不回避。最后,对比其他培养单位,内容应该有各项数据全面客观的横向比较。
(三)报告应该展现研究生教育与本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高等教育特别研究生教育肩负了产业、城市和高校融合发展的重任。质量报告应该详细展示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报告应展示研究生教育对一流学科建设、政府产业发展导向产业支持的贡献度。
(四)报告应该体现培养单位的办学定位和治校理念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应该立足于学校整体的办学定位,应该融入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长远规划之中。根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划设计研究生教育发展,建立自我对标的研究生发展数据分析系统。因此,培养单位应建立个性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作为研究报告的指标体系。这样,质量报告既作为撰写目标也作为工作手段,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培养单位办学目标的实现。
(五)报告应该应该体现制度化、系统化和特色化
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的编制过程,其实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估的过程,因此,研究生质量报告制度应该切实规范化和系统化,通过对质量指标体系进行细分研究,构建属于本培养单位特色的质量指数,将质量报告制度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在设计和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流程、节省成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确保社会各个利益群体获取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渠道的便捷性。从信息公开,到信息研究,最后信息引导,切实实现大数据教育管理功能,最终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制度不仅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马后炮,还是晴雨表。
参考文献:
[1]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4-07-24(003).
[2]周文辉,付鸿飞,陆晓雨. 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缘起与实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8):44-49.
[3]赵传珍.推进高校管办评分离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106-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