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新型劳动者,而这些新型劳动者培养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村从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政府,企业,农民自身三方主体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蒙自市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 职业技术教育 现状问题 对策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无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是以小城镇为载体来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都要靠激发人的内在需求,最终都要靠农民自己去参与和实现。因此,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当地政府统筹协调下,充分利用农、科、教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繁荣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振兴。
一、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初具规模
近年来,蒙自市紧扣“兴产业、聚人气”的指导思想,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按照“示范带动、区域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此期间,蒙自市以科技为支撑,有效集聚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以下为蒙自市近三年(2009年~2011年)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状况。
1.全市情况。2011年,全市完成农业科技培训952期共9.9万人;举办“绿色证书”培训6期共1493人,结业1387人,其中1297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还有其他种类的培训如表1所示:
表1 蒙自市2011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部分培训内容
表1是蒙自市2011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部分培训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农业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所占比例为96%,在整个培训内容中占绝对地位。
2.2010年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情况。
表2 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内容构成比例
表2表示的是2010年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内容构成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科技人员、实用技能人才、农、林、牧、园艺、汽修、水电、工程测量、汽车驾驶员四大类的培训较多,占到84%左右。
3.草坝镇、一村、依三则村、波黑村培训情况。草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实际情况,加大农村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科、农技培训,年培训达7000人次,开办大棚椒栽培、烤烟技术、水稻防虫、生猪养殖、大枇杷和小蜜枣种植、沼气池建设、稻田养鱼、葡萄管理、果树苗木培植等培训150期20000余人次。在2009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班的基础上,2010年草坝镇又在波黑村委会波黑村成立“绿色证书”培训示范村,以户代表的形式组织学员培训,培训学员达200人。主要从种植、养殖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带动仙景、十九、明白等村委会的培训;2011年1~5月,市科技部门、农业部门、镇农业服中心抽调专业科技辅导员15名已经多次深入到草坝镇依三则现代农业核心区,加强技术指导,共举办设施农业技术培训20期,培训1100人次(其中现场培训15次,室内技术讲解5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份。
(二)农药、化肥厂家及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
在走访调查中,通过多方了解得知,一些农药、化肥厂家及经销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上门推销,直接向农户讲解科学的农药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知识,使那些不识字的农户可以较好的懂得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或与农户联合,以对农户购买指定的农药化肥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为条件,允许经销商商将自己的农药化肥广告贴与农户的蔬菜大棚上等方式,还有的农户发现自己的蔬菜得了病但不知怎样治疗,他们会直接对生病的蔬菜取样并积极向农药经销商咨询,而农药经销商也会根据情况,给农户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三)培训内容偏向于传统农业
图1 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构成比例
根据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构成比例(图1)统计显示:有31.67%的培训内容为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22.5%的培训内容为家禽家畜、养殖业,20.83%的培训内容为建筑业,而财务、文秘、金融、旅游、营销、通讯等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仅为25%。由此可见,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于传统农业,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高。
二、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
多年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由于财政预算内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小,导致教育附加费中用于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再加上地方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把职业学校学杂费当成预算外收入,并且要统筹调控学杂费的15%~20%用于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第二,校企联合办学,共同承担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经费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只有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与工程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而农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几乎没有。由于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教师工资待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对学习有畏难情绪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显示,蒙自市总人口为417156人,各类受教育人数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3 蒙自市人口受教育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蒙自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及蒙自市统计局”相关资料整理。
由表3可以看出,在蒙自市受教育的人群构成比例中,小学和文盲比例分别为42.53%、4.08%,在这一部分人群中,除去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经营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剩下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的人群,特别是那些文盲劳动力,由于不识字,再加上受周围人的影响,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极大的偏见:觉得职业技术教育华而不实,都是一些骗人骗钱的手段,还有一部分农民虽然对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参加培训时可能听得懂,也看得懂,但由于不识字,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看不懂农药使用说明书、对优良品种的选用、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等都不太清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三)农民教育观念落后,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缺乏认识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部分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少于3年,这部分农民教育观念十分落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封闭落后的小农文化障碍,这是造成农民教育观念落后的根源。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农民锐意进取的改革决心,加上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农民逐渐养成了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体制影响,大多数农民认为只有升入高一级学校,“跳出龙门”才算有出息,上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前途;第三,强烈的短期行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可以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部分农民认为种田不懂文化照样行得通,学习技术既耽误生产,又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行为极大地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大部分农民的农业技术来源于父母、邻居、朋友,科学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图2 农民农业技术来源构成比例
从中可以看出,有33%的农民农业技术来源于父母传授、33%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源于邻居、朋友之间的交流,有17%是靠自己摸索,而来自于政府宣传、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较为科学的渠道的比例不足20%,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获取相关农业科学技术的渠道并不是很合理、很科学。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一般性、普及性的知识,再加上初高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并不能为农村学生的就业和实际的农业生产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大多靠父母传授、邻居朋友之间的交流。第二,政府机构的宣传教育主要由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实施,而这些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是很高,所宣传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水稻、玉米种植,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农民很难获得,农民只能依靠自己的摸索。
(五)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不仅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而且还对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偏见:认为只有上高中,进入大学深造才是人才,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还不如直接回家种田种地。农民把受教育仅仅当成深造或走出农村的一种手段,而没有看到农民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巨大潜力,进而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长远眼光和认识,更看不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仅满足于对农民进行一般的扫盲性教育,交给农民普及性的,但与农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的知识,或仅仅把举办成人学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一项任务、一种点缀,没有把它与改变农村面貌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学校定位的偏差,导致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民看来是空洞无用、可有可无的。
三、加强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组织和领导
蒙自市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等手段,积极统筹协调、组织动员教育、农业、科技、乡企、农机、水利、水产、林业、供销、政法、金融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逐步形成政府统筹、部门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新格局。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职业学校改革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与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农业“绿箱”政策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措施,这一对策也适用于蒙自市的农业发展,因此,蒙自市人民政府、蒙自市财政局要重点加强“绿箱”政策中的一般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减少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按“绿箱”政策的相关原则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农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当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民成长的教育培训机制。此外,蒙自市人民政府要积极与蒙自市教育局配合,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以及教育附加费中用于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比例,并安排专门的培训经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镇企业管理资金等用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强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和实践基地。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为建设生态、安全、高效、健康的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方针和理念,坚持走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办学的道路。 蒙自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动力培训中心等各种培训机构自身的优势,加强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成政府统筹和社会参与的新型培训机制,特别要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及实践基地建设,尽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为农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使农民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例如,根据传统农业大镇草坝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草坝镇或人口比较密集、交通比较便利、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依三则村,充分整合利用村委会的办公楼资源,成立小型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点,并根据当地一年四季所种植的蔬菜、水果品种,定期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从而为农民参与培训节省交通费用与时间。
3.鼓励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年来,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依赖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很少参与。目前,办学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蒙自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开拓新的办学渠道与途径,大力鼓励、支持并规范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办学,逐渐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主体格局,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充足的经费,从而为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对于草坝镇,草坝镇人民政府可联合当地的绿通公司、一些在农户中有良好信誉的农药、化肥经销商、厂家、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出资,为当地建立小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点、改善培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大力支持是重要支撑
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计划申请培训资金,同时,降低农民学员收费标准,制定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不能借培训之机增加农民负担。此外,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定位,完善培训内容,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理论多于实践,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只会纸上谈兵,其实际操作技能远不如一名技术工人。因此,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作为组织和实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更要坚持实际、实用和时效的原则。
对蒙自市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应紧按照“示范带动、区域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重点加强大棚蔬菜,如甜椒、茄子、番茄、黄瓜、葡萄等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培训学校。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蔬菜果树栽培与管理、绿色食品开发、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等)科技教育培训班,绿色证书培训班等,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2)培训方式。以农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充分发挥文澜镇综合服务社区以及其他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的作用,采用专题培训、送科技下乡、现代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方式,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和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为农民提供以粮种供应、配方施肥、防病治虫、栽培管理等为重点的服务;
(3)培训地点。培训场所尽可能选择田间地头、大棚实践基地,这样既能使农民学到真正的知识,又能为农民节约培训的交通、食宿费用,不耽误农业生产,大大方便群众;
(4)培训时间在学习时间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多变,多办短训班,长短结合,以短为主,总之要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都真正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
(5)培训教材。给农民培训的教材应注重实际,文字描述尽可能通俗易懂,多使用图形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2.适当开展无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部分农民认为培训费用过高、实用性不大是使他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可联合起来,适当开展无偿职业技术培训,如:让科技人员和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配合,利用民族节日、集会集市、文艺演出等娱乐方式向农民宣传科技知识;也可充分利用红河电视台、红农网、印发科技小册子等方式向农民介绍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推广站的相关人员可采取到村镇挂横幅、贴标语、办黑板报、讲座、现场宣讲等形式向农民免费宣传某些农业生产技能的实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有条件的村镇还可以请学有所成的农民现身说法,与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同时,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还可以采取先免费指导培训,让农民看到真正的经济效益后再收取适当培训费用的方式,通过宣传使农民“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农民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是外部因素,而农民自身的参与才是最本质的因素,因此,蒙自市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激起农民自身参与受教育的热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小部分农民不识字,而大部分农民是只识字不见效益,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内容定位上,首先必须与“致富、增收”等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蒙自市各个乡镇的农业发展情况,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教育,使农民逐步摆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使其切实感受到学科技、用科技的好处,并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使农民树立起热爱农村、建设农村、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的正确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逐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波.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构建—基于中外比较分析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2(12):104-110.
[2]杨波.国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4-7.
[3]管爱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学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74-76.
[4]盛子强,曹晔等.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3-58.
[5]江游,孙友然.中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51-55.
[6]万福玲.培育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5-7.
[7]彭琼英,邱有荣.打造联合舰队 推进绿色证书培训工程[J].四川农业科技,2009(8):55.
基金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2468)、红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D1001)和红河学院机构重点课题“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以红河州为例”(项目编号:10JGZ203)的支持。
作者简介:李继云(1979-),女,红河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统计与区域经济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农民 职业技术教育 现状问题 对策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无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是以小城镇为载体来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都要靠激发人的内在需求,最终都要靠农民自己去参与和实现。因此,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在当地政府统筹协调下,充分利用农、科、教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繁荣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振兴。
一、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初具规模
近年来,蒙自市紧扣“兴产业、聚人气”的指导思想,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按照“示范带动、区域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此期间,蒙自市以科技为支撑,有效集聚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以下为蒙自市近三年(2009年~2011年)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状况。
1.全市情况。2011年,全市完成农业科技培训952期共9.9万人;举办“绿色证书”培训6期共1493人,结业1387人,其中1297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还有其他种类的培训如表1所示:
表1 蒙自市2011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部分培训内容
表1是蒙自市2011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部分培训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农业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所占比例为96%,在整个培训内容中占绝对地位。
2.2010年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情况。
表2 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内容构成比例
表2表示的是2010年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内容构成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科技人员、实用技能人才、农、林、牧、园艺、汽修、水电、工程测量、汽车驾驶员四大类的培训较多,占到84%左右。
3.草坝镇、一村、依三则村、波黑村培训情况。草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实际情况,加大农村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科、农技培训,年培训达7000人次,开办大棚椒栽培、烤烟技术、水稻防虫、生猪养殖、大枇杷和小蜜枣种植、沼气池建设、稻田养鱼、葡萄管理、果树苗木培植等培训150期20000余人次。在2009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班的基础上,2010年草坝镇又在波黑村委会波黑村成立“绿色证书”培训示范村,以户代表的形式组织学员培训,培训学员达200人。主要从种植、养殖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带动仙景、十九、明白等村委会的培训;2011年1~5月,市科技部门、农业部门、镇农业服中心抽调专业科技辅导员15名已经多次深入到草坝镇依三则现代农业核心区,加强技术指导,共举办设施农业技术培训20期,培训1100人次(其中现场培训15次,室内技术讲解5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份。
(二)农药、化肥厂家及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体
在走访调查中,通过多方了解得知,一些农药、化肥厂家及经销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上门推销,直接向农户讲解科学的农药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知识,使那些不识字的农户可以较好的懂得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或与农户联合,以对农户购买指定的农药化肥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为条件,允许经销商商将自己的农药化肥广告贴与农户的蔬菜大棚上等方式,还有的农户发现自己的蔬菜得了病但不知怎样治疗,他们会直接对生病的蔬菜取样并积极向农药经销商咨询,而农药经销商也会根据情况,给农户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三)培训内容偏向于传统农业
图1 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构成比例
根据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构成比例(图1)统计显示:有31.67%的培训内容为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22.5%的培训内容为家禽家畜、养殖业,20.83%的培训内容为建筑业,而财务、文秘、金融、旅游、营销、通讯等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仅为25%。由此可见,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于传统农业,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高。
二、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
多年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由于财政预算内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小,导致教育附加费中用于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再加上地方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把职业学校学杂费当成预算外收入,并且要统筹调控学杂费的15%~20%用于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第二,校企联合办学,共同承担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经费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只有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与工程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而农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以及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几乎没有。由于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教师工资待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对学习有畏难情绪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显示,蒙自市总人口为417156人,各类受教育人数情况如下表3所示:
表3 蒙自市人口受教育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蒙自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及蒙自市统计局”相关资料整理。
由表3可以看出,在蒙自市受教育的人群构成比例中,小学和文盲比例分别为42.53%、4.08%,在这一部分人群中,除去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经营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剩下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文化素质较低、思想保守的人群,特别是那些文盲劳动力,由于不识字,再加上受周围人的影响,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极大的偏见:觉得职业技术教育华而不实,都是一些骗人骗钱的手段,还有一部分农民虽然对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参加培训时可能听得懂,也看得懂,但由于不识字,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看不懂农药使用说明书、对优良品种的选用、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等都不太清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三)农民教育观念落后,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缺乏认识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部分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少于3年,这部分农民教育观念十分落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封闭落后的小农文化障碍,这是造成农民教育观念落后的根源。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农民锐意进取的改革决心,加上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农民逐渐养成了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体制影响,大多数农民认为只有升入高一级学校,“跳出龙门”才算有出息,上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前途;第三,强烈的短期行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可以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部分农民认为种田不懂文化照样行得通,学习技术既耽误生产,又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行为极大地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大部分农民的农业技术来源于父母、邻居、朋友,科学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图2 农民农业技术来源构成比例
从中可以看出,有33%的农民农业技术来源于父母传授、33%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源于邻居、朋友之间的交流,有17%是靠自己摸索,而来自于政府宣传、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较为科学的渠道的比例不足20%,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获取相关农业科学技术的渠道并不是很合理、很科学。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一般性、普及性的知识,再加上初高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并不能为农村学生的就业和实际的农业生产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大多靠父母传授、邻居朋友之间的交流。第二,政府机构的宣传教育主要由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实施,而这些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是很高,所宣传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水稻、玉米种植,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农民很难获得,农民只能依靠自己的摸索。
(五)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不仅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而且还对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偏见:认为只有上高中,进入大学深造才是人才,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还不如直接回家种田种地。农民把受教育仅仅当成深造或走出农村的一种手段,而没有看到农民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巨大潜力,进而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长远眼光和认识,更看不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仅满足于对农民进行一般的扫盲性教育,交给农民普及性的,但与农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的知识,或仅仅把举办成人学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一项任务、一种点缀,没有把它与改变农村面貌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学校定位的偏差,导致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民看来是空洞无用、可有可无的。
三、加强蒙自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组织和领导
蒙自市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等手段,积极统筹协调、组织动员教育、农业、科技、乡企、农机、水利、水产、林业、供销、政法、金融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逐步形成政府统筹、部门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新格局。政府在逐步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职业学校改革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与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农业“绿箱”政策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措施,这一对策也适用于蒙自市的农业发展,因此,蒙自市人民政府、蒙自市财政局要重点加强“绿箱”政策中的一般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减少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按“绿箱”政策的相关原则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农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当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民成长的教育培训机制。此外,蒙自市人民政府要积极与蒙自市教育局配合,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以及教育附加费中用于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比例,并安排专门的培训经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镇企业管理资金等用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加强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和实践基地。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为建设生态、安全、高效、健康的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方针和理念,坚持走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办学的道路。 蒙自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动力培训中心等各种培训机构自身的优势,加强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成政府统筹和社会参与的新型培训机制,特别要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及实践基地建设,尽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为农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使农民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例如,根据传统农业大镇草坝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草坝镇或人口比较密集、交通比较便利、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依三则村,充分整合利用村委会的办公楼资源,成立小型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点,并根据当地一年四季所种植的蔬菜、水果品种,定期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从而为农民参与培训节省交通费用与时间。
3.鼓励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年来,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依赖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很少参与。目前,办学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蒙自市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蒙自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开拓新的办学渠道与途径,大力鼓励、支持并规范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办学,逐渐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主体格局,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充足的经费,从而为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改善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对于草坝镇,草坝镇人民政府可联合当地的绿通公司、一些在农户中有良好信誉的农药、化肥经销商、厂家、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出资,为当地建立小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点、改善培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大力支持是重要支撑
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计划申请培训资金,同时,降低农民学员收费标准,制定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不能借培训之机增加农民负担。此外,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定位,完善培训内容,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理论多于实践,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只会纸上谈兵,其实际操作技能远不如一名技术工人。因此,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作为组织和实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更要坚持实际、实用和时效的原则。
对蒙自市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应紧按照“示范带动、区域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重点加强大棚蔬菜,如甜椒、茄子、番茄、黄瓜、葡萄等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培训学校。红河州农业技术学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蔬菜果树栽培与管理、绿色食品开发、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等)科技教育培训班,绿色证书培训班等,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2)培训方式。以农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充分发挥文澜镇综合服务社区以及其他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的作用,采用专题培训、送科技下乡、现代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方式,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和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为农民提供以粮种供应、配方施肥、防病治虫、栽培管理等为重点的服务;
(3)培训地点。培训场所尽可能选择田间地头、大棚实践基地,这样既能使农民学到真正的知识,又能为农民节约培训的交通、食宿费用,不耽误农业生产,大大方便群众;
(4)培训时间在学习时间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多变,多办短训班,长短结合,以短为主,总之要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都真正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
(5)培训教材。给农民培训的教材应注重实际,文字描述尽可能通俗易懂,多使用图形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2.适当开展无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部分农民认为培训费用过高、实用性不大是使他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偏见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可联合起来,适当开展无偿职业技术培训,如:让科技人员和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配合,利用民族节日、集会集市、文艺演出等娱乐方式向农民宣传科技知识;也可充分利用红河电视台、红农网、印发科技小册子等方式向农民介绍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科技推广站的相关人员可采取到村镇挂横幅、贴标语、办黑板报、讲座、现场宣讲等形式向农民免费宣传某些农业生产技能的实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有条件的村镇还可以请学有所成的农民现身说法,与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同时,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还可以采取先免费指导培训,让农民看到真正的经济效益后再收取适当培训费用的方式,通过宣传使农民“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农民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是外部因素,而农民自身的参与才是最本质的因素,因此,蒙自市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激起农民自身参与受教育的热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小部分农民不识字,而大部分农民是只识字不见效益,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内容定位上,首先必须与“致富、增收”等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蒙自市各个乡镇的农业发展情况,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教育,使农民逐步摆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使其切实感受到学科技、用科技的好处,并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使农民树立起热爱农村、建设农村、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的正确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逐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波.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构建—基于中外比较分析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2(12):104-110.
[2]杨波.国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4-7.
[3]管爱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学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74-76.
[4]盛子强,曹晔等.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3-58.
[5]江游,孙友然.中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51-55.
[6]万福玲.培育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5-7.
[7]彭琼英,邱有荣.打造联合舰队 推进绿色证书培训工程[J].四川农业科技,2009(8):55.
基金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2468)、红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D1001)和红河学院机构重点课题“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以红河州为例”(项目编号:10JGZ203)的支持。
作者简介:李继云(1979-),女,红河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统计与区域经济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