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超在老年脑梗死粥样斑块52例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 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结果: 实验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彩超;老年脑梗死;粥样斑块;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21-02
  脑梗死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为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随着医学技术和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彩超检查在全身动脉病变检查方面的应用价值得到普遍肯定。为了更好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的价值,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及在我院进行检查的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诊断标准(1995年)[1]:①急骤发病;②多无前驱症状;③存在短暂性意识障碍或意识清楚;④腰穿脑脊液不含血;⑤存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或(和)颈动脉系统症状。并经MRI或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5.2±4.7)岁。以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MRI、CT检查确诊无脑梗死,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64.8±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以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查侧的对侧,自颈总动脉的起始处起,沿着胸锁乳突肌的外缘进行纵切扫查,对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的交叉处、颈总动脉的起始处、颈外动脉依次显示。在纵切扫查完成之后,再将探头旋转90°,然后沿着血管的走向进行横切扫查,对颈总动脉分叉处与颈内动脉起始处端1cm及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cm处的后壁中膜的厚度进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以及后壁中膜厚度(IMT)。正常颈动脉的管壁呈“双线征”,也就是两条平行强回声带被一条无回声带或低回声带分离,而两线之间的距离就是IMT。斑块回声类型:钙化型、纤维型、脂质型、脂质纤维型。
  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特征分型实验组52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9例,斑块总数46个,斑块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9例,斑块11个,斑块的发生率为22.5%,实验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比较表[例(%)]
  组别例数斑块例数发生率%斑块总数钙化型纤维型脂质纤维型脂质型
  实验组523975*464(8.70)5(10.87)9(19.57)28(60.87)
  对照组40922.5117(15.22)1(2.17)0(0)3(6.5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研究对象的IMT对比实验组的IMT为(1.21±0.27)mm,对照组的IMT为(0.67±0.14)mm,实验组的IMT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IMT比较表(x±s,mm)
  组别例数IMT值
  实验组521.21±0.27*
  对照组400.67±0.1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由脑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脑血流减少、中断导致该动脉供区缺氧缺血,最终引发脑组织坏死、脑膜损伤[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原因:动脉内膜出现溃疡或者损伤,然后胆固醇在内膜下层沉积,导致血管壁的脂肪出现透明性改变,从而出现纤维增生、动脉迂曲变硬、管壁厚度不均匀、
  纤维素及血小板等出现聚集、黏附、沉着,然后形成血栓,随着血栓的不断增大,导致动脉管腔变窄、完全堵塞、出现不同程度及范围的梗死。本研究中,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蔡氏[3]研究指出,斑块中的脂质含量与斑块破裂相关,脂质含量较多的斑块,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比较少,受到血流切应力的影响容易破溃,导致斑块内出现溃疡或出血,从而形成血栓。本研究中实验组的颈动脉斑块主要以脂质型为主,同相关报道一致。
  颈动脉的位置表浅,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不容易受到干扰。彩超检查对颈动脉的病变的检查具有快捷、直观、易操作等优点,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对斑块的大小、性质以及形态进行直观的观察,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赵胜利,李秀芬,张宏春,等.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43-1444.
  [3]蔡爱花.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医学,2013,10(2):91-929.
  (收稿日期:2015.02.0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确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5例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于同一指定日期的清
【摘要】目的:观察他汀降脂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对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仅使用低蛋白饮食治疗,观察组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低蛋白饮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UAER和血清TNF-α、hs-CRP、SCr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体内UAER及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P>0.05
【摘要】脾胃疾病病变复杂,病因病机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病久又易见虚实夹杂,使之论治也十分复杂。闵范忠教授辨治脾胃病常采用辨证辨病相互结合的方法,多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为基本治法,并随疾病和病症进行加减,疗效明显。  【关键词】脾胃病;中医药疗法;闵范忠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23-02  闵范忠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带教
【摘 要】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吸入福莫特罗粉治疗,分别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EV)、白天哮喘症状评分和晚上憋醒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白天症状评分和晚上憋醒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摘 要】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采用乳酸林格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羟乙基淀粉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羟乙基淀粉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式面对面社区健康教育,每月1次,时间1年,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心理干预、饮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X线监视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胫骨成角(8.5±1.2)°、胫骨短缩距离(5.2±1.1)mm、胫骨旋转(6.5±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儿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取口服补液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患儿脱水症状恢复时间及大便形成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
【摘 要】 目的:探索玉女煎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测定玉女煎多糖的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玉女煎多糖提取的影响,并确定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玉女煎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的蒸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玉女煎多糖的提取。  【关键词】 玉女煎;多糖;正交试验;苯酚-硫酸法  【中图分类号】R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