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潮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以下的几种思路,是我对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
一、消除迷信思想,消除学生的迷信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消除“唯书是从”的思想。学生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书本上的名人作家的文章、观点都是不用怀疑的。殊不知,即使是名人、专家,他们的思想观点往往也会受历史的局限和认识的局限,如果用现代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的话,就不能认为书本上的一切都绝对正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唯书是从”的思想局限,允许学生对名人专家的思想观点加以补充、发展,甚至提出异议。
2.消除“唯师是从”的思想。现在的家长往往会说他们的孩子谁的话都不听,只有老师的话管用。这未免有些夸张,但在学习中确实如此。对一篇课文的分析,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这种学习,只是被动地“吞食”,被动地接受,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创新。况且老师的那些“讲授”,有的也仅是从各类参考书中搬来的,没有什么新意,学生的创新素质从何而来?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3.消除“唯答案是从”的思想。长期以来,受标准答案的影响,学生做任何练习,都追求一个“标准答案”。面对学生“唯答案是从”的现状,我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仅是参考,其实学生上课能积极思维,做题时能结合课文内容,就能答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答案更有新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学习语文的创造。因此,学生在答题时,尽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鼓励提出问题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源于提出问题,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常问“为什么”,并渗透释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逐渐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有的碍于面子,害怕提问;有的不求其解,不愿提问;有的不得要领,难以提问。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用“强逼”的方法,“逼”着学生提问。其次,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强逼”之后,则是“引导”学生提问,学生不但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提出比较高质量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找题眼。找出题眼,由此发问。2.抓文眼。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句,依此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提问,也不宜训斥和嘲笑,应当多点拨多引导,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培养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它通过对一种事物的多角度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发散中创新。
2.培养变通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具有广度和灵活性,它较少受定势心理的影响,能随机应变地应付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
3.培养逆向思维。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想,让学生的思维来个“脑筋急转弯”,从而以反求正,标新立异。
四、提倡大胆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应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幻灯投影等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读,让学生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方位训练:如写想象作文,对课文中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的词句加以扩展充实。可以作“变文为图”或“变图为文”练习,如学一些游记文章,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游览线路图,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文,让学生画出美术图,供人欣赏。这样多方位训练,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消除迷信思想,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提倡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消除迷信思想,消除学生的迷信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消除“唯书是从”的思想。学生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书本上的名人作家的文章、观点都是不用怀疑的。殊不知,即使是名人、专家,他们的思想观点往往也会受历史的局限和认识的局限,如果用现代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的话,就不能认为书本上的一切都绝对正确,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唯书是从”的思想局限,允许学生对名人专家的思想观点加以补充、发展,甚至提出异议。
2.消除“唯师是从”的思想。现在的家长往往会说他们的孩子谁的话都不听,只有老师的话管用。这未免有些夸张,但在学习中确实如此。对一篇课文的分析,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这种学习,只是被动地“吞食”,被动地接受,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创新。况且老师的那些“讲授”,有的也仅是从各类参考书中搬来的,没有什么新意,学生的创新素质从何而来?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3.消除“唯答案是从”的思想。长期以来,受标准答案的影响,学生做任何练习,都追求一个“标准答案”。面对学生“唯答案是从”的现状,我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仅是参考,其实学生上课能积极思维,做题时能结合课文内容,就能答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答案更有新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学习语文的创造。因此,学生在答题时,尽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鼓励提出问题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源于提出问题,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常问“为什么”,并渗透释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逐渐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有的碍于面子,害怕提问;有的不求其解,不愿提问;有的不得要领,难以提问。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用“强逼”的方法,“逼”着学生提问。其次,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强逼”之后,则是“引导”学生提问,学生不但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提出比较高质量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找题眼。找出题眼,由此发问。2.抓文眼。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句,依此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提问,也不宜训斥和嘲笑,应当多点拨多引导,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1.培养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它通过对一种事物的多角度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发散中创新。
2.培养变通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具有广度和灵活性,它较少受定势心理的影响,能随机应变地应付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
3.培养逆向思维。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想,让学生的思维来个“脑筋急转弯”,从而以反求正,标新立异。
四、提倡大胆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应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幻灯投影等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读,让学生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方位训练:如写想象作文,对课文中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的词句加以扩展充实。可以作“变文为图”或“变图为文”练习,如学一些游记文章,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游览线路图,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文,让学生画出美术图,供人欣赏。这样多方位训练,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消除迷信思想,鼓励学生提问,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提倡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韭园乡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