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抽吸术在臃肿皮瓣整形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脂肪抽吸术(下简称吸脂术)对22例患者的皮瓣进行修薄整形术,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风吹手畸形(windblown hand)的治疗.方法 对18例患者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一期改善拇指功能;二期纠正手指尺偏畸形;三期解决手掌、手指屈曲.结果 术后随访6~72个月,3例患者失访.15例中有11例拇指外展、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效果满意;9例手指尺偏畸形得到纠正,5例再次手术,经系统康复训练后4例畸形纠正,1例部分纠正.结论 先天性风吹手畸形的治疗应分次手术,每次解决1
期刊
目的 探讨圆盘状受体(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DDRs)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取13例瘢痕疙瘩,10例增生性瘢痕,10例正常皮肤,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经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成纤维细胞中DDR1、DDR2水平.结果 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DDR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20.98对4.2,P<0.01;7.9对4.23,P<0.05),瘢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股部埋藏睾丸的方式修复阴囊皮肤缺损对睾丸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育龄期贵州小型猪为实验动物,随机将雄性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手术切开阴囊制作股部埋藏睾丸动物模型,对照组手术处理同实验组但睾丸不移位.3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各取2只行睾丸活检,观察睾丸的病理变化.然后将实验组、对照组6只分别与雌猪配对喂养3个月,观察有无生育,并在动物模型建立6个月后再次对所有实验组和对
自Bertelli等[1]首先报道了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的概念及其应用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但由于手背部有其特殊的外形和功能,用此皮瓣修复后常出现手背臃肿、外观欠佳,不能达到功能与外观的统一.自2002年5月以来,我们将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经修薄后移植于手部创面,临床应用12例,术后手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
期刊
1999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7例(9侧)大转子处Ⅲ度、Ⅳ度[1]褥疮,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探讨唇腭裂在婴儿期同期修复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十年来同期修复婴儿期唇腭裂468例,对术后3年以上患者进行语音评价.结果 468例婴儿均完成唇腭裂同期修复,术后出现并发症173例,死亡1例.其中94例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74例出现腭部缝合口裂开(63例为悬雍垂裂开),2例唇部切口感染,1例因术中缺氧出现脑瘫,2例出现恶性高热(其中1例死亡),1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大出血.术后
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即Kasabach-Merritt(K-M)综合征较为罕见[1],死亡率高,在新生儿期更为危险,患儿常因DIC或颅内或内脏器官出血死亡[2].我们应用手术方法治疗1例危重新生儿期的K-M综合征,结合复习既往文献报道如下。
期刊
随着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的进步,为保乳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和保证.但国人乳房相对较西方人小,在局部扩大切除后如不适当地进行填充修复常可出现局部凹陷畸形,造成保乳术后乳房外观上的缺陷.我们采用背阔肌带蒂微小肌瓣即时转移的方法进行保乳术后乳房塑形32例,获得良好效果。
期刊
整形外科是美丽与血运之间的持久战争[1].乳房缩小成形术的发展即是对此最好地阐释.  1 乳房缩小成形术的发展历史  乳房缩小成形术始于1731年,早期以缩小乳房体积为主要目的,随着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房缩小成形技术不断改良完善,至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直至Lejour技术[2,3]的盛行,在保证乳头乳晕复合体成活的同时,不断追求更高的美学效果及功能的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