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必要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高校改革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趋势。本文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剖析我国高校目前本科生教育管理的弊端,阐述了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改革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高校的本科生教育阶段,在坚持辅导员制的基础上,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和具有专业背景的党政管理人员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思想及发展方面的个别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2.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
  导师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强调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导师制可以使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以在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和基本标准的同时,由导师与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己有水平和潜质以及导师的学术专长,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学习、就业计划等,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充分发挥,全面发展。
  (2)德育和智育并重。在导师制模式下,学生在学期间与导师联系紧密,导师能够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
  (3)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导师可以发挥专业特长,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帮助学生确定专业学习目标,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带领学生从事学术科研活动,使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
  (4)促进教学相长。导师制下的师生被特定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关系,通过交流彼此更加了解,教师和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再教育,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
  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克服现行高校教学方式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强化高校的育人功能。
  1.从教师方面看,要克服“教书”与“育人”的脱节
  高等教育发规定,大学教师既有教书的义务,又承担着育人的职责。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施行的是教学与育人相分离的“双轨制”,大学教师的育人的功能一定意义上被弱化,教师比较注重教材知识的传递,只管讲授,不考虑学生的反映,师生间缺乏适当的课外交往,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纯粹变成了传播知识与接收知识的关系。同时,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一般由专职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工人员与专职教师沟通不够,客观上导致教学与育人相分离。
  在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下,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导师的学识、专长、意识、态度、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等都会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利于使育人的目标与教学、科研乃至学生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
  2.从学生方面看,要实现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化同步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从总体上看其知识的学习与个人社会化是不同步的。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大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的弊端、独生子女及低龄化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等。
  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升学率和考分是“指挥棒”。学生在大学前教育阶段接触实际生活、动手操作机会少,主动思考问题少,缺乏现实生活磨练,社会化进程受阻,心理发展不健全。这些弊端必然会带入大学,致使很多大学生社会能力低,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无法适应。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中小学教育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具有自信、勇于追求和创新、可塑性强等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律意识、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在适应能力、内化能力、挫折耐受能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而网络的负面信息也常常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人格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社会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新生入学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对其学习、升学、就业、科研、社会实践及生活方面给予关怀和教导,并使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科研、生活结合在一起,落到实处,使大学生的社会化正常进行。
  3.从教学方面看,要处理好班级授课制与个别化教育的矛盾
  在我国传统本科教育中,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由于是群体教学,过于集中化、同步化和标准化,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志趣、特长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少,缺乏相互理解,教学相长更难实现。
  实行导师制可以使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以在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和基本标准的同时,由导师与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己有水平和潜质以及导师的学术专长,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就业计划等,并依此展开个别化的学与教,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华得以显现,成为有健康、健全个性且“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的人。
  4.从教育结果上看,要协调好素质教育与应试训练的冲突
  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应试训练,对于发展个性重视不够,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大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要以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为宗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才。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实行素质教育,实施因材施教。
  本科生导师制正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适应大学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导师一般在专业上都学有所长,同时,所指导的学生人数有限,因此,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地为其制定学习计划、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定期地进行检查评定,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振彪,陈晓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2]曾凡东.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3]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研究,2005,(1).
  [4]谭士元.发挥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5,(2).
  [5]王艳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其他文献
木瓜属于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曹州木瓜是菏泽的传统珍品,明清时期,为皇家贡品.主要栽培品种有豆青、玉兰、粗皮剩花、细皮剩花、佛手、狮子头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高等教育的方向,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学的成功。我们从独立开设实训课程,加强实验性环节,力求从符合教育学和学生心理学角度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2005年成立的民办高校。突出外语教学是本校的特点,双语教学尤其受到重视。但是,双语教学中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缺乏、教学环境不理想等方面。同时,本校高年级学生的日语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双语教学困难重重,而且课外的双语学习环境的建设,也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本文将从我校商务日语专
现今的写作教学盲目、低效,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生学”成了永恒的规律。对学生而言,程式化的写作教学使其缺乏新鲜感,没有创新和探究的机会,自我能动
感恩之风萦绕着心间,送来清凉的蔚藉;感恩之雨涤荡心头,带来甜蜜的甘霖。带着感恩上路,你会发现沿途的一花一叶都染着幸福的色调;抱着知恩情怀,你会发现生活像魔方一样充满神
本文尝试探讨当前公共英语课程存在的“症结”,剖析当前的存在“症结”,是公共英语课程走出困境的先决条件。同时,笔者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基本途径。
在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本科教育的专业实验课中,尝试提供原料及单价,提出产品的质量、成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配方和工艺过程,并对产品
介绍了在大学本科生中开设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实验课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尝试取得的良好效果.
1.问题的提出主体性是指人在自觉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所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
文章介绍了开设研究型实验的实施过程、实践效果和思考。通过开设研究型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查阅文献和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