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词题作文指导例谈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压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个时段、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总是与压力纠结不已,相伴相生;但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动力。
  请以“压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压力”,是一个独词题,单看字面,很抽象,但所给材料对写作做了明确的提示。其中列举的诸多“一个”,明确地阐述了“压力”的广泛性,把“压力”具体化到不同的时空,使人明确可感。“但”字的转折,重在提醒写作者,“压力”有其正面意义,并非全为“负面”。联系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有压力,时时有压力,自不待言。
  材料中的“提示语”其实是为写作“搭梯子”。写作时,写作者应该仔细揣摩这些提示语,顺势“踏着台阶登楼”,审题便不会出什么差错了。切不可视若无睹。具体写作时可以直接依托其解释与提示,进行立意。如可以从压力的来源立意:压力来自过重的负担、压力来自责任感;或压力来自外界、压力来自自身。可以从压力给人造成的感受和影响角度立意:重压之下喘不过气来,压力太大皮球也会爆炸。也可以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压力:压力无法逃避,人应该直面压力;压力可以变为动力、“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给自己加压”,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人也要善于自我减压。还可以从压力的发展过程来立意:写压力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
  需要注意的是,“压力”审题虽不难,却容易空泛,因此写作时一定要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写,化虚为实,“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切不可贪多,东扯西拉,空谈漫议。
  【佳作展示】
  压力
  “鸭梨(压力)山大啊!”一句网络红语,概括出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压力大如山。而作为高三学生的我们,也是日复一日在高考的压力下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茫茫的题海中苦苦挣扎。高考的临近、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期望,都化作股股压力,向我袭来,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8月31日:开学第一天
  “女儿啊,你已经高三了,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年,考上你理想的大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爸妈送我来学校,离开学校时,妈妈这么对我说。教室里,两个月没有见到的班主任依旧带着我们熟悉的微笑,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开学演讲”。“同学们,你们已经正式成为高三生了,也就是说你们已经进入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你现在的努力,也就决定着一年后高考分数的高低……”后面还有好多,但是我记不清了。我向窗外望去,教室旁的那棵香樟树上竞落下了几片叶子。夏天就要过去了,秋天就要来了,而我,真的高三了。
  9月15日:成人典礼上
  今天学校举行18周岁成人仪式,父母将陪同我一起走过成人门。妈妈来到学校,穿得很庄重。看到我走过去,妈妈很高兴。整个仪式,妈妈的左手一直轻轻地握着我的右手,专注地听着主持人的讲话和老师、家长的发言。我微微侧过头,看到的是妈妈眼角深深的鱼尾纹和几根隐约露出的白发。18岁的成人礼,我成人了,妈妈也在慢慢变老。走过成人门时,我轻轻挽起妈妈的手,努力挤出一个最美的微笑。相机按下,微笑定格。成人门,亦是压力门啊。
  9月29日:放假前一天
  “唉,明天我们去哪玩?”“不行啊,明天还要补课。”压抑了一个月的同学们一到课间便开始讨论七天长假的安排。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高三生活的快节奏,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紧张。看着同学们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而兴奋不已,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我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手里握着刚刚结束的月考试卷,看着少得可怜的分数。试卷上数不清的红叉叉就像一把把利刀,刺激着我的眼球,插进我的心里。一个月的努力似乎没有一点效果,开学时那为理想大学奋斗的热情也因这场考试的结果而消失了一大半,大家都在努力,压力自然不可避免。我知道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但它却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了我的心上。
  回到家,看到的是爸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阵阵饭香从厨房飘出,是家的味道。“回来啦,快,先把东西放下,洗个手,饭马上就好了。”爸爸笑着接过我手中的包,为我倒了杯果汁。“渴了吧?先喝口果汁,马上上菜。”每次放假回来,爸妈都忙里忙外,一顿盛宴更是不可或缺。饭桌上,爸妈不停地为我夹菜,妈妈心疼地说我又瘦了。我机械地咀嚼着,食物刚吞下仿佛就变成了一块块石头,压在我的心头。爸妈看出了我的不快,似乎也明白了一二,但他们什么也没提。爸爸说:“什么都不要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爸爸相信,我们家闺女是最棒的!”只这一句,我的泪差点没有忍住。
  我想起周杰伦的那首《蜗牛》:“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到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而现在,我就是那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顶着大大的压力,一步一步向上爬,我要将压力化为动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简评:
  作者选取了自己生活中三个典型的场景:高三开学第一天、学校的成人仪式、放假前一天(第一次考试后),化虚为实,把作为高三学生的我的“压力”具体化,写出了自己身受压力的真切感受,极其真实生动,形象可感,可谓深得写作之真谛。
  其次,作者虽倍感压力,像“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似有不堪重负之感,却不乏理智,能够直面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寻找自己的“蓝天”。使人感觉虽沉重却不消沉。
  本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也非常形象生动,切合人物的身份,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为了继承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是检测考生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课标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自2002年起,诗歌鉴赏由客
期刊
【作文金题】  有一位老石匠在砌一堵墙,由于这堵墙砌得很自然,因而看起来很美。业主走在自己的田地上,注意到老石匠在砌那些小石块时很认真,几乎和砌大石头一样用心。业主走过来对老石匠说:“老人家,用那些大的石块砌,不是会干得更快吗?”“是的,先生,的确如此,”老人回答说,“但是,您瞧,我是要把它砌得好看些,坚实,经久不坏,并不在乎速度的快慢。”老人停下来思索了一下,接着又说:“这些小石头要一块块砌结实
期刊
所谓“巧布明暗双线,妙筑连环结构”,是指运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这种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解决写作内容空洞的弊病,又可以展现构思的智慧,还可以更好地表现主旨,真可谓“一石三鸟”!  如鲁迅的《药》:故事的明线是围绕华老栓一家展开——华老栓为治儿子小栓的痨病,根据人们说的方子,一天清早就去等衙门杀人,并拿着
期刊
有的考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得分率不高。诗歌鉴赏题是一类操作性较强的题型,只要掌握了此类题的解题技巧,照样可以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笔者总结了“三多”“五全”,以飨读者。  首先,应该做到“须三多”:多翻译;多文采;多角度。  多翻译。诗歌鉴赏一般考分析诗歌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倾向以及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之类。而这些需要建立在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上。这就需要我们像对待文言文那样去
期刊
2012年淮安市第三次市统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原诗如下: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在批改的过程中,这一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比较低,而失分点也很集中,这一下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在第1题“‘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这一问中,
期刊
美国著名广告家实根尔维曾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最近几年语言运用题经常考查广告词,而许多学生对广告词相对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广告词的学习,在平时对广告词的接触较少的情况下,因此,对广告词的有效学习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广告词呈现的形式和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情感交流型】  用心去对话,用情感去交流,用善良去感化,这是这类广告词语的一个共性。它让人懂得交流,学会用真诚与别人架起沟通和
期刊
【主题解读】  “交流”是一个相互给予、获取的过程,“交流”是现代社会的高频词,“交流”无处不在。座谈、会谈、讨论、谈心、发言等是“交流”,切磋技艺、经验介绍、体育竞赛、人才流动、文化传播等也是“交流”。“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言,可以通过眼神,也可以通过书信、手机、QQ等,交流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那种茶壶里煮饺子一倒不出来的人,很难获得别人认可。会说话、会写字就会交流吗?
期刊
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总体上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所说的“特殊”也是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看古汉语句式特征。把文言特殊句式单独提出来讨论,便于我们的学习与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学习主要在平时,我们仅通过基本知识的梳理,让大家进一步明晰与掌握不同句式的一些基本特征。这里主要谈的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一、判断句  1 有判断标志的,包括判断动词、判断副词以及“……者……也”。  现代汉语中
期刊
文章材料翔实,引例丰富,既能显示作者之“富有”,又能夺读者之“眼球”,这固然是上乘之作。然而,身在考场,脑子里一时半刻未必能立即组织许多材料,这时候不妨转换思维,搞“单兵作战”,或就话题本身的材料,或另外精选一个材料,对其进行切割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复运用材料,以形成“一例三议”的结构模式。  何永康曾经这样告诫我们:“文章不一定高明。谨以此强调如下几点:①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亮出中心论点
期刊
【精段选粹】  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