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休谟问题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代认识史上,休谟问题是向人类理性提出的最大挑战。该问题的核心就是休谟对因果关系和归纳法所做的两个著名论证。休谟问题之产生,完全是由经验主义的原则而导致的。经验主义否认人类有能力突破感官的限制,主张人的认识只能封闭在自身的感觉经验之中。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要真正解决休谟问题,就必须跳出经验主义的牢笼。
  关键词:经验主义;因果论;归纳主义
  一、休谟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经验论哲学家休谟曾经提出:我们不能不承认过去的经验能带给我们直接的确定的报告, 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 但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 扩展到貌相上相似的别的物象? 实际上休谟是在发问, 为什么结论可以从已被观察到的事物推及到未被观察到的事物?到今天为止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当中看到的每一个早晨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 明天的太阳就也一定是从东方升起吗?休谟质疑了归纳法的有效性或合理性问题, 也就是如何证明由已经验到的特殊事例推出其断定范围超出这些事例的结论之方法为有效或合理的问题。休谟从分析因果性的经验含义出发而提出归纳问题, 后人也称之为休谟问题。
  休谟认为因果之被人发现,是凭借于经验而非理性。罗素曾说, 休谟是第一个对以往的因果观提出真正严重的挑战的哲学家,近代的因果关系哲学便是从休谟开始的。休谟把人类理性的对象分为两类: 一是关于观念的关系, 二是关于实际的事情。有直觉的确定性或解证的确定性的, 属于前一种; 而后者是关于事实的理论, 涉及现实的经验内容, 其确实性和明了性远不及前者。休谟注重的是后者, 有什么明确性可以在当下感光的證据以外, 可以在记忆的记录而外, 担保我们以任何事实的真实存在, 并来考证那种明确性的本质。在休谟看来, 人不会满足于感官所直接感知的东西, 他还将思考当下未知的东西, 即有对未观察到的东西的信念。人们相信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有因果联系, 借助该联系便可由一件事情推论到另一件事情, 甚至人们关于实际的事情的一切理论都建立在对因果关系的信念之上。但问题是, 人们的因果观念可靠吗? 休谟认为, 因果观念缺乏印象基础, 人们只是观察到两个事件之间的前后相继, 却观察不到它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所必备的条件。离开观察和经验的帮助, 我们便不能妄来决定任何一件事情, 妄来推论任何原因或结果。显然, 就因果性知识归根结底都发源于感性经验, 而不能来自先天的逻辑推演这一点来说, 休谟的上述论点无疑是正确的。从休谟的怀疑主义因果观不难看出他对归纳的态度, 他对经验的基础性和归纳过程提出了质疑。他说:当我们问,我们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推论, 其本性是如何样的? 而适当的答复似乎是说, 它们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边的。我们如果再问,我们关于那个关系所有的一切推论和结论, 其基础何在那我们又可以一语答复说, 在于经验。但是我们如果继续纵容我们的仔细穷究的性癖, 又来问到, 由经验而得的一切结论其基础何在? 则这个又含有一个新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或者是更难解决, 更难解释的。
  由此, 休谟一步步将经验的基础性问题和对归纳过程的置疑推到了我们面前。他说: 关于实在的一切论证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 而我们对这种关系的所有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的, 而且我们一切经验上的结论又都是依据将来定和过去相默契 这一假设进行的。因此我们如果努力用可然的论证或实在存在方面的论证来证明最后这个假设, 那分明是来回转圈, 而且把正在争论中的事情认为是当然的了。这就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归纳问题。显然, 此问题的提出与休谟本人思想的内在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也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逻辑结果和最终归宿。
  二、对休谟问题的解答
  首先,休谟在定义因果关系时就已经存在错误。他论述了构成因果关系的三个必要条件:接近、接续和恒常结合。黑白交替现象显然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但却不是因果关系。至于休谟说因果关系是习惯性地联想,也不能从满足接近、接续和恒常结合这三个条件的对象或事例中推导出真因果关系来。以休谟这样的因果观,得出归纳知识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结论也就绝非偶然了,因为他的因果观已涵摄了概率论的问题。
  其次,休谟问题或归纳有效性问题也并非无法解决。前面对因果关系的划分已预设了消解休谟问题的前提,我们认为,要消解休谟问题可以用降解法。所谓降解法就是从普遍性的因果律中探寻特殊性的因果律或自然规律,剔除出心理学因素的假因果关系而导出真因果关系的方法。还是举铃声和唾液为例,我们剔除掉铃声和唾液这一假因果关系,找到肉和唾液的真因果关系后,分析研究肉和唾液的必然联系,从中加以归纳,就会得出科学发现:动物唾液酶的产生机制。而这显然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也就是说,肉不管用在哪一条狗上,狗都会产生出唾液来。当然也有例外:丧失味觉功能的狗就不会产生唾液。也就是说,在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以外,由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有其概然性和不完全性的一面。这就又牵涉到概率论问题,而概率逻辑理论也是卡尔纳普用以解决归纳有效性问题的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因为在此并不是要讨论已有的他人的解决方法。但大凡科学的重大发现,无一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降解法。
  最后,休谟问题的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看待问题的哲学态度。
  休谟问题是影响整个归纳逻辑发展的重大问题,现代归纳逻辑的各种流派都寻觅解决休谟问题的答案,由此建立起不同的归纳逻辑体系也可以看做是对休谟问题的解答。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使休谟问题的研究具体化、深刻化、精致化、技术化,但是作为认识论上的休谟问题一直还在困扰人们。休谟问题是极其大胆的问题,休谟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打破常规。这种怀疑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在现代中国的转型时期,中国各个方面的建设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寻求发展。大胆求知,小心求证,不管在科学研究、体制改革还是文化创新方面都要保持怀疑精神,敢于打破传统,谋求新的思路,这样才可以永葆青春,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曹文斌.简议休谟问题[J].2005(2)
  [2]尹星凡,黄承烈.休谟问题及其启示[J].2005(9)
  [3]陈婷.休谟问题与归纳逻辑的发展[J].2007(6)
  [4]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罗素.哲学问题[M]何兆武,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到来,教育者们开始纷纷研究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新教改下产生的探究性学习,相对于学生来说,这两种的学习方法都体现着学习数学的困难。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对于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它们的有点,也有其缺点,它们的优点与缺点都会随着所处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等等而决定。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期刊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391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率为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来新的要求,那就是运用多样阅读方法,对语文课文知识做到初步理解、鉴赏,并自身受到趣味的熏陶,情商提升,发展个性,极大能够丰富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随着
一个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细节的管理十分重要。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质量下降。一所学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出教育品
目的:探讨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时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期为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共选择患者98例.为其中49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案,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一组患
本季度移动支付工具活跃人数总体上升,支付宝继续位列第一,微信支付季度活跃人数上升较为迅速,环比增加59.91%.rn支付宝在3季度继续在场景方面有所拓展,本季度支付宝开拓到菜
直肠癌放序主要有4个适应证:降低局部复发率;缩小病灶便于进展性直肠癌成功切除:使病灶收缩或“降级”后行保留括的肌的手术;对无法手术的原发和局部复发病灶行姑息治序.放疗
目的:探讨梧州市龙圩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梧州市龙圩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16年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