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教材 教学情境 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课,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教材的灵活使用
  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教师探讨。
  1.加工教材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课时,我们发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尽管漂亮好看,但是上面的彩旗、彩花和灯笼颜色排列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束缚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改变灯笼、彩旗排列的规律,避免了例题的单一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但增加了知识的开放性,避免使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申。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6=14。”这时,问题已解决,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本该结束教学,我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而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但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能紧紧围绕“数学”的核心问题,并能促使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我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是不是任意拿出三条边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说能,个别同学说不一定。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4厘米、6厘米、10厘米、15厘米各两根),任意拿出三根试试,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记录。采取这样的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设计,能吸引学生探寻规律。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实验,得到了实验的原始数据。可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是:6厘米、10厘米、15厘米;6厘米、10厘米、6厘米;10厘米、10厘米、15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是:4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6厘米、15厘米;6厘米、6厘米、15厘米……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这种设计能引导学生直奔学习主题,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索,使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课堂的生成资源
  教师理应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因为它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课中,我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0.005、0.05、0.5、5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之后,原以为学生会陷入沉思,而后我搬出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给四个数分别加上单位“米”,结合课件演示米与毫米的单位转化,得到四个数之间依次存在10倍的关系)展开教学。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学生不但没有冷场,思维反而异常活跃。如一位学生说:“四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存在10倍的关系,因为0.005表示5个0.001,0.05可写成0.050,表示50个0.001,所以0.05是0.005的10倍,其他的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推。”一位学生说:“因为0.005写成分数是5/1000,0.05写成分数是5/100,即50/1000,所以0.05是0.005的10倍。”另一位学生说:“0.05元是5分,0.5元是5角,5分,5角,5元逐次扩大10倍。”……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之中,颇为得意,没有人提及我的预设验证方案。此时,我把自己的预设收藏,让生成延续,让学生为自己的思考喝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有效课堂教学应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教师满意与否,教师都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教学第105页的这个练习时,要求是列一个加法算式,在学生已经列出了7 4=11和4 7=11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别的方法。”我说:“说说看!”他说:“山上有2朵小花,山下有4朵小花,合起来是2 4=6朵。”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做法,然后拿出了一张“捷报”,在上面写了这样一则评语:“赵晓龙,到今天,老师才知道你是一个勇敢而且观察力特别强的同学,你能看到同学们所看不到的,而且敢于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老师为你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我读给全班同学听后,学生又仔细观察起来,最后列出:1 5=6,5 1=6(按花的颜色分),5 6=11,6 5=11(按男女生性别分)。可见,这则评价不仅对赵晓龙本人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复习课难教”是许多数学教师共同发出的感叹。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教师而言,复习课要使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探索学习、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明确知识要点是关键。因为数学知识复习时在内容上需要纵向的梳理归类和横向的沟通联系。按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
摘 要: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高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把此类问题分为五类:数学语言易混型、主元变换型、分离变量型、转化函数最值型、数形结合型等进行探究,从形式上加以区分,解决常见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语言易混型 主元变换型 分离变量型 转化函数最值型 数形结合型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点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例的进行中,自始至终都有数学活动,不仅有大量的行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课堂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师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中存
人物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当代先进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我国,人物通讯有着百年的发展历程。新时 Chara
目的 研究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进行改善,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86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
目的 探究床旁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 在2018.09-2019.12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CRRT治疗与针
肺癌目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早期并无特殊征兆,因此肺癌通常在中晚期才被检出,此时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肺癌的早期发现只能通过定期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已单独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一、什么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的各种解释后给出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