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思想政治动员活动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动员和教育群众,提高乡村社会思想政治觉悟,一些省区举办了土改展览会。土改展览会以直观的形式、对照展示的方式,不仅使广大群众受到了反封建教育,并且为新政权的巩固与乡村的生产合作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些举措起到了鼓舞人民群众,稳定社会生产,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思想政治 土改展览会 群众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提高乡村思想政治觉悟,不少省区举办过土改展览会。当时的土改展览会,作为动员群众的有效载体与手段,是一次广泛、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它的举办无论在使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方面,还是鼓励其发展生产、改变传统习俗上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学界对以此方式进行的思政教育关注不多,目前尚无专文进行详细研究,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扶沟县土改展览会为案例进行探讨。
  土改展览会的缘起与动机
  扶沟县今属河南周口市,1938年国民政府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其成为黄泛区的腹心地带,受灾严重。1947年扶沟县解放,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实施了开荒、治河、修筑排水等工程。至1949年,被淹土地重新变为农田,乡村秩序逐渐确立并趋于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广大新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扶沟县的土改工作于1951年4月结束,1952年5月底,扶沟县委接淮阳地委指示举办土改展览会,扶沟县委确定6月1日召开展览筹备会,筹划展览事宜。
  当时,举办土改展览会是必要的。此时新生政权虽已建立,土改作为重构乡村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也已完成,但群众的思想认识尚需提高。举办展览会的目的,按上级精神在于鼓舞农民情绪,以事实教育群众,为今后各种工作打下优越基础。①结合当时背景,土改展览会有近期和长远目标,但以展览会的筹备及规模而言,近期目标不足以涵盖其意。扶沟县委的总结文件中多次提出“(干部)在宣传中偏重于阶级诉苦、以苦教育,忽视政治思想提高与深入贯彻生产互助合作和覆查政策”②。显然,提高群众思政觉悟与贯彻互助合作是展览会的另一目的,因为土改完成后,社会主义改造便被提上日程,而此时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在此意义上,土改展览会的举办不仅是一场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次社会变革性质的民众大动员。
  土改展览会的形式与规模
  当年,扶沟县委为办好展览会,从筹备到宣传、从搜集材料到组织展出,都密切结合当时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反封建教育及贯彻互助合作的需要。为了确保展览会组织有序,专门成立了土改展览委员会,下设秘书股、组织股、宣教股,各股明确分工具体负责,建立了党团支部。筹备工作就绪后,展览会就在全县范围内展开。
  以直观生动的展览形式感染群众。为了鼓励广大群众投身生产合作和社会革新运动,展览会在举办时非常注重展览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第一,以实物、模型与图表相结合的直观方式,增强展览的效果与感染力,以达到动员群众的目的。展览会上展品共三类:一实物,二模型,三图表。实物有农民的衣被、要饭碗、棍、篮子以及地主的摆设等。模型有6件:长征勇士过大渡河;平型关战役;贫农在旧社会的惨痛经历等。图表包括:地主压迫农民的连环画;农民受痛苦的连环画;土改过程;社会远景;婚姻法连环画等。③展览会上所展示的,是广大群众熟悉的物品,易触动其情感。实物与模型、图画相结合,展现了贫苦大众过去的悲惨经历,以及未来美好的生活图景规划,此方式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注重对照展示的方式,使群众了解新旧政权下境遇的迥然不同,使其受到深刻的反封建教育。展出的物品十分注重对比方法的运用,通过对比,群众认清了封建势力的罪恶。例如,一区芦老大娘看过展览,联系自己的逃荒经历说道:“要不是毛主席领导,俺娘俩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我是忘不了毛主席。”④悲苦的过往与土改后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使群众对生活充满信心,增强了党和国家的凝聚力。
  第三,展览中适当灵活地改变展览方式与讲解内容,以实现动员群众的最佳效果。为保证展览成功,县委结合本县物质交流大会先行试点,重点试验。试展结束后总结经验,找出偏向与成绩认真讨论,再行推广。展览中配合讲解,方式灵活多变。宣传时首先说明中心大意,引起群众思想重视,再具体讲解,最后简单结论,使群众明确易懂。同时,能够针对所讲对象不同分别对待。宣传讲解时力图通俗易懂,并且很注重听取群众反映,充实材料内容,以群众教育群众,使群众信服。
  以全民参与的展览规模影响群众。展览会大体分为重点实验阶段和各区实展阶段。展览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扶沟县的所有行政辖区,总计展出九个区一个镇⑤。除了展览范围覆盖面广外,本次参观展览会的阶层也非常广泛,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战士、教员、商人等。据统计共有参观群众361212人(男210622,女150590)⑥。这个数据也许有所夸大,但反映了当时参观群众人数众多的现象。
  展览会动员群众的效果
  土改展览会采取形象的教育方法,规模遍及全县辖区的广泛阶层,使广大群众受到鲜活的反封建教育,不仅鼓励了农民土改复查的决心,而且坚定了其走互助合作道路及与封建陋俗作斗争的信心。
  群众觉悟得到提高,积极拥护新生政权,要求土改复查。展览使群众感受到了新旧社会的截然不同。参展过程中,不少群众有感于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为人民摆脱了封建枷锁,使其由黑暗重见光明,纷纷表示坚决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
  不仅如此,展览后群众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表示要在土改复查和民主运动中彻底打倒封建残余敌人,巩固新生政权。展览中,不少观众当场控诉地主阶级罪恶,表明态度坚决打倒封建势力。如二区杜家村杜老大爷看后说:“俺村还有漏网地主的,叫个杜建叶、杜建膏,还有个坏蛋叫杜义全,因青年团员刘明包庇着他。他们的罪恶都很大,还逼死有人命,到覆查一定把他们斗出来。”⑦   明确了生产方向与道路,树立了加强互助的信心。展览会上以图表形式展现了社会远景,主要内容包括郁二斧生产合作社,飞机治蝗,拖拉机等。许多群众观后,表示要向郁二斧合作社学习,把互助组搞好。鄢陵县周营村周炳堂说:“郁二斧合作社搞这真对真好,往后粮食越打越多,一年富似一年,俺这咋没有哩,非向他学习不中,明叫俺庄都来听听,要好好学学”⑧土改展览不仅鼓励了群众贯彻生产互助政策的热情,还使群众解决思想上对社会主义不同的认识,使其初步明确了生产方向与道路。如城关书院街徐保焕看了社会远景及农场用拖拉机犁地,旱了用水车浇,干活都用机器等,对社会主义农民的前途充满信心。
  拥护新婚姻法,坚定了向封建陋俗作斗争的决心。展览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群众传统观念,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树立。展览中新婚姻法的宣传,对于广大群众触动颇深。新婚姻法、新接生法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封建婚姻的不合理,表示了坚决向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决心。深受封建婚姻之害的妇女,对此深有体会。如一区吴岗村李老大娘看了新人新事,说:“现在婚姻法真好,两人自愿结婚又不生气,生产还有劲,我可赞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展览会是对广大乡村群众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它极大地动员和鼓励了群众,坚定了群众的政治立场,使农民在思想认识、阶级觉悟上大大提高了一步。土改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地调动了新解放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即将到来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为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同时,土改展览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村进行社会改造、整合的重要方式,增强了党和国家对于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在展览会期间,二区遇到自然灾害,展览会立即抽调干部奔赴二区进行抢救红薯的工作,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土改展览会以展示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动员了群众,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社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群众思想政治觉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公共理论教研部;本文系2013年度“周口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ksykycx201311)
  【注释】
  ①《通知》,扶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县委全宗·永久卷16,第13件。
  ②③⑥⑦《扶沟县土改展览会总结报告(1952年12月11日)》,扶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县委全宗·永久卷16,第1件,第6页,第2页,第5页,第4页。
  ④《扶沟县土改展览会到一区工作总结(1952年11月10日)》,扶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县委全宗·永久卷16,第3件,第1页。
  ⑤扶沟县志编纂委员会:《扶沟县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页。
  ⑧《扶沟县土改展览会到六区工作总结(1952年10月21日)》,扶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县委全宗·永久卷16,第9件,第2页。
  责编/韩露(实习)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自媒体时代党报话语权遭遇的挑战,文章从分析现状着手,剖析党报信息传输跟不上受众需求的深层原因,提出坚守党报话语权需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即:维稳与受众获取各类信息需求的关系、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党和群众的血脉关系、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报道和自选动作的关系、网络海量信息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党报话语权 思考  随着QQ、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
期刊
【摘要】我国原有监护制度以家庭血缘为基础,强调家庭私权自治,忽视国家公权介入。社会的发展与现实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重构国家监护制度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监护缺失问题的必要途径,其重点是在原有监护制度基础上,健全和完善监护监督机制和国家代位监护机制两大核心要素。  【关键词】未成年人 国家监护 监护监督 代位监护  学界多年来一直在反思和检讨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利害得失,不断
期刊
【摘要】《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针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法建筑所设定的拆除在先、没收在后的处罚顺序并不妥当。根据行政比例原则,这样规定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应当取消拆除作为没收的前置适用条件,代之以有关二者适用对象的具体规定,以增强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违法建筑 拆除 没收 法益均衡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被称为
期刊
日本封建时代的家制度充满了不平等,且与儒家家族伦理格格不入。近代社会中以家长制、家督继承制、男尊女卑为核心的家制度从传统变成法制化的现实,反映出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社会改革的滞后性。经过战后民主改革,家庭真正实现独立,但家庭关系的弱化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在日本家族制度史上,家与家庭,一字之差,其变革却跨越三个时代,历经千年。封建时代独具特色的家制度旨在保证家业的完整与延续,却充满了不平等;近代以后
期刊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防治腐败已成为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工作。网络反腐作为近年出现的新兴事物,因其在信息流通方面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种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网民监督作用是维护公民对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手段,但也要对民间监督组织的反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关键词】网络反腐 民间监督 法律地位  近几年,网络曝光已成为查处腐败案件的一条重要路径。可以说,网络反腐是网络
期刊
【摘要】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法律的内在道德 富勒—哈特论战 法律的道德性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向来是法学理论所无法
期刊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有利于加大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力度,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此,应确立从严惩治环境资源犯罪的立法思想,修改现行刑法,对破坏环境罪犯的行为设置严厉的法定刑;应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从目前的结果犯修改为行为犯,并增设相应的罪名以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  【关键词】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八) 司法解释 环境保护 立法建议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资
期刊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因失地农民利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文章以乌坎事件为切入点,着重从矛盾源头去追寻此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在对事件深度剖析的基础上甄别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困境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快速城镇化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乌坎事件 群体性事件 预警机制 城镇化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因失地农民利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期刊
【摘要】厘清“公民”概念成为我国教育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当务之急。国内学者对“公民”概念的阐释主要从伦理学、政治学、法律等角度展开,部分学者评介了诸如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等对公民的理解。笔者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西方“公民”概念进行历史考察,究其源与流,以把握公民概念的本质,裨益于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臣民 市民 公民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民”概念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人类在
期刊
【摘要】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对改变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和公共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各地试点的实际情况看,其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应出在聘任制制度设计中还存在不足。因此,公务员聘任制的进一步发展还应完善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公务员 聘任制 公务员法  根据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公务员聘任制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