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理位置
榆社县位于晋中市东南方向,属东山区农业县,东经112°38′~113°12′,北纬36°51′~37°24′,气候状况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海拔920~2001米,年平均气温8.8℃,年有效积温大于0℃以上为3743℃,平均无霜期125~180天,年降水量560mm。全县4镇5乡,275个行政村,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9万人,总农户35159户,耕地面积238067亩,2007年全县饲养大牲畜16834头,养猪12267头,养鸡20.1万只,养羊14.7万只,发达的养殖业为建设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二、沼气现状
截止目前,我县共建户用沼气池7701户,在沼气建设的带动下,村容村貌发生了改观。新农村实现了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但我县在沼气建设推广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农村沼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麻烦就放弃使用;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局限于“做饭、点灯”,没有对沼气的综合利用进行探索。
2、配套资金不足。建一个池容10立方的沼气池,投资约3500元左右,而中央和省级投资仅有1500元左右,农户个人还要投资2000元左右,对于多数贫困农户来说,拿这200元十分困难。
3、发酵原料单一。我县户用沼气池发酵原料90%以上使用猪粪和牛粪。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户用沼气池要维持正常运行,农户就得购买原料,一个沼气池需三车猪、牛粪,约需250元,这笔开支无意加大了农户使用沼气的成本,农户为节约这些资金,就不能按时按量投料,总之,沼气原料严重匮乏,导致了沼气池的不能正常运行。
4、体系不健全,后续服务不到位。就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村里干部而言,由于沼气池建设是一项政府引导性工程,不少农户依赖性很强,用户普遍缺乏使用基本知识,即便用户使用沼气中哪怕输气管道接头松或者漏气等小问题,也要找乡农技员和村里干部,农技干部面对这么多的用户,根本应付不了,再加上村干部又不懂技术,只好一次次请技工帮忙,而技工光服务,即无一分钱报酬,久而久之,不仅用户有意见,就连建沼气池技工也不免产生情绪,使干部陷入抓服务难的尴尬境地,这又是导致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5、冬季时节气温低、越冬措施不及时。由于我县冬季时节长,取暖期近5个月,农村冬季取暖绝大多数采用火炉烧煤的形式,做饭取暖一体化,如果使用沼气池只能做饭,取暖不能用,个别农户怕麻烦,干脆连做饭也不用沼气了。再加上冬季温度低,沼气池保温措施跟不上,这导致了冬季沼气闲置率非常高。
四、农村沼气建设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农村沼气建设合力。开发沼气,功在当代,利在长远。要想摆脱沼气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并且每年由政府、农户提供和支付服务费用,建立沼气技工考核办法,大胆推行有偿服务模式,将沼气池后续服务推向市场,做到有场地、有专业管理维护,为建池户提供快捷、细致、全面的服务。
2、大力推广以秸秆沼气。为解决我县个别农户养殖困难,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这一难题,充分有效利用资源而又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介休市洪山镇杨家庄村杨清兰用玉米秸秆生产沼气首家示范成功,几年来,他家的沼气产气稳定,运行良好。其技术是:一个8m3左右的沼气池,一次投入400kg秸秆。秸秆入池前粉碎成3~5cm左右,加入1kg复合菌剂堆沤2~3d,待产生白色菌丝后,与适量粪便混合加入沼气池内。为提高产气效率,再加入15kg的碳铵。该项技术与常规稻草发酵和人畜粪便发酵相比,延长了产气周期,一般采用6~7个月后,从出料问取出料液三分之一,再从进料口向池内加三分之一的原料即可。此项技术建议在我县进行推广。
3、以点带面,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随着户用沼气池数量的急剧增加,沼气池建成后服务管理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县沼气建设的路子显得尤为重要。我县清风村71户,268人,是云竹镇养猪专业村之一。2007~2008年该村结合自身优势采取以联户建池的模式(联合5户建设一个容积为40m3的沼气池),采取统一挖坑、统一购料、统一建池、统一安装的办法,高标准地建成了68个合格的沼气池。为确保沼气长久运作,2008年清风村又建起沼气服务站,服务站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同时对沼气建设户分类进行登记造册,为了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沼气服务站建立了上门服务登记制度,印制了服务站上门维修登记卡、上门服务时间、项目等,技工服务完并由沼气用户签字盖章。建立了技工工资补贴制度,服务一户按不低于20元的标准补助,建立技工年终考核制度。村委将年终进行考核,对服务好的进行表彰,对群众不满意的人员予以调整辞退。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沼气用户,该村在2008年沼气使用率达到95%以上。目前,我县沼气使用率低的村,应该借鉴清风村的经验,以确保沼气发挥综合效益。
4、继续做好沼气池的越冬管理工作。秋冬季,庭院沼气应以“填饱肚子、盖好被子”为主,也就是在沼气池上面直接覆盖几层农膜,遇雨雪或晚间时加盖草(棉)被,农膜覆盖面积要大于沼气池周边2米以上:或将半干粪便或秸秆堆在沼气池上,并覆盖农膜,促进粪便或秸秆自身发热保温,春季气温回升后去掉农膜;同时,在入冬前对沼气池进行小出料,加入一定量的新鲜纯粪便,发酵料液的浓度要高于夏季,以12%左右为宜;再一个措施就是对新建的沼气池冬季不能让冰凉的原料直接进入沼气池内。原料在进池前,先用农膜将其覆盖,连续日晒几天或用热水将其拌匀后再入池。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了,沼气池才能正常运行。
榆社县位于晋中市东南方向,属东山区农业县,东经112°38′~113°12′,北纬36°51′~37°24′,气候状况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海拔920~2001米,年平均气温8.8℃,年有效积温大于0℃以上为3743℃,平均无霜期125~180天,年降水量560mm。全县4镇5乡,275个行政村,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59万人,总农户35159户,耕地面积238067亩,2007年全县饲养大牲畜16834头,养猪12267头,养鸡20.1万只,养羊14.7万只,发达的养殖业为建设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二、沼气现状
截止目前,我县共建户用沼气池7701户,在沼气建设的带动下,村容村貌发生了改观。新农村实现了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但我县在沼气建设推广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农村沼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麻烦就放弃使用;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局限于“做饭、点灯”,没有对沼气的综合利用进行探索。
2、配套资金不足。建一个池容10立方的沼气池,投资约3500元左右,而中央和省级投资仅有1500元左右,农户个人还要投资2000元左右,对于多数贫困农户来说,拿这200元十分困难。
3、发酵原料单一。我县户用沼气池发酵原料90%以上使用猪粪和牛粪。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户用沼气池要维持正常运行,农户就得购买原料,一个沼气池需三车猪、牛粪,约需250元,这笔开支无意加大了农户使用沼气的成本,农户为节约这些资金,就不能按时按量投料,总之,沼气原料严重匮乏,导致了沼气池的不能正常运行。
4、体系不健全,后续服务不到位。就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村里干部而言,由于沼气池建设是一项政府引导性工程,不少农户依赖性很强,用户普遍缺乏使用基本知识,即便用户使用沼气中哪怕输气管道接头松或者漏气等小问题,也要找乡农技员和村里干部,农技干部面对这么多的用户,根本应付不了,再加上村干部又不懂技术,只好一次次请技工帮忙,而技工光服务,即无一分钱报酬,久而久之,不仅用户有意见,就连建沼气池技工也不免产生情绪,使干部陷入抓服务难的尴尬境地,这又是导致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5、冬季时节气温低、越冬措施不及时。由于我县冬季时节长,取暖期近5个月,农村冬季取暖绝大多数采用火炉烧煤的形式,做饭取暖一体化,如果使用沼气池只能做饭,取暖不能用,个别农户怕麻烦,干脆连做饭也不用沼气了。再加上冬季温度低,沼气池保温措施跟不上,这导致了冬季沼气闲置率非常高。
四、农村沼气建设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农村沼气建设合力。开发沼气,功在当代,利在长远。要想摆脱沼气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并且每年由政府、农户提供和支付服务费用,建立沼气技工考核办法,大胆推行有偿服务模式,将沼气池后续服务推向市场,做到有场地、有专业管理维护,为建池户提供快捷、细致、全面的服务。
2、大力推广以秸秆沼气。为解决我县个别农户养殖困难,沼气池发酵原料不足这一难题,充分有效利用资源而又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介休市洪山镇杨家庄村杨清兰用玉米秸秆生产沼气首家示范成功,几年来,他家的沼气产气稳定,运行良好。其技术是:一个8m3左右的沼气池,一次投入400kg秸秆。秸秆入池前粉碎成3~5cm左右,加入1kg复合菌剂堆沤2~3d,待产生白色菌丝后,与适量粪便混合加入沼气池内。为提高产气效率,再加入15kg的碳铵。该项技术与常规稻草发酵和人畜粪便发酵相比,延长了产气周期,一般采用6~7个月后,从出料问取出料液三分之一,再从进料口向池内加三分之一的原料即可。此项技术建议在我县进行推广。
3、以点带面,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随着户用沼气池数量的急剧增加,沼气池建成后服务管理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县沼气建设的路子显得尤为重要。我县清风村71户,268人,是云竹镇养猪专业村之一。2007~2008年该村结合自身优势采取以联户建池的模式(联合5户建设一个容积为40m3的沼气池),采取统一挖坑、统一购料、统一建池、统一安装的办法,高标准地建成了68个合格的沼气池。为确保沼气长久运作,2008年清风村又建起沼气服务站,服务站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同时对沼气建设户分类进行登记造册,为了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沼气服务站建立了上门服务登记制度,印制了服务站上门维修登记卡、上门服务时间、项目等,技工服务完并由沼气用户签字盖章。建立了技工工资补贴制度,服务一户按不低于20元的标准补助,建立技工年终考核制度。村委将年终进行考核,对服务好的进行表彰,对群众不满意的人员予以调整辞退。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沼气用户,该村在2008年沼气使用率达到95%以上。目前,我县沼气使用率低的村,应该借鉴清风村的经验,以确保沼气发挥综合效益。
4、继续做好沼气池的越冬管理工作。秋冬季,庭院沼气应以“填饱肚子、盖好被子”为主,也就是在沼气池上面直接覆盖几层农膜,遇雨雪或晚间时加盖草(棉)被,农膜覆盖面积要大于沼气池周边2米以上:或将半干粪便或秸秆堆在沼气池上,并覆盖农膜,促进粪便或秸秆自身发热保温,春季气温回升后去掉农膜;同时,在入冬前对沼气池进行小出料,加入一定量的新鲜纯粪便,发酵料液的浓度要高于夏季,以12%左右为宜;再一个措施就是对新建的沼气池冬季不能让冰凉的原料直接进入沼气池内。原料在进池前,先用农膜将其覆盖,连续日晒几天或用热水将其拌匀后再入池。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了,沼气池才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