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7种语言,领悟深度转变的“第一原理”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句像段子又带着几分严肃的“名言”说,“成人的世界是没有‘容易’二字的”。假如所言不虚,那么,成人的世界也是没有“容易改变”这回事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最初11毫秒中对其他人和事物得出的印象,与没有时间限制时得出的印象高度一致。这意味着,人要么非常聪敏,要么非常顽固。
  可是,在这个改变是常态的新时代,个人要面对经验贬值、知识过时、认知落伍等种种挑战,企业则时常活在失去地盘的惶恐之中。于是,谈论变革的声音就像摇滚乐一样让人浑身来劲,很少有人不热情拥抱变革,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愿景、树“旗帜”时的轰轰烈烈,和过不了多久便心安理得地回到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晋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有个创新“第一原理”。在认知疗法的推崇者眼里,认知更新大概可视为深度改变的“第一原理”。哈佛大学成人发展和学习领域的专家罗伯特·凯根认为,人们“讲话的方式会改变其工作方式”(How the Way We Talk Can Change the Way We Work);只要掌握了七种语言,就能实现深度改变。

“语言即思维”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个判断,“媒介即信息”,媒介差异决定了信息质量的分野。因此,喜欢看电视、基本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人与喜欢读书的人活在两个世界之中。照猫画虎,我们是否可以说,语言即思维呢?
  至少有两大理论能为此提供支撑。
  第一个理论是自我认知机制。它认为,人们(至少一开始)未必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究竟持有什么态度。“认识你自己”是如何发生的呢?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推断。正如卡尔·维克所说,“当我明白我说了什么时,我就了解到自己真正是怎么想的了”。因此,语言就像心灵的窗户,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第二个理论是里昂·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这个久负盛名的理论认为,人们难以容忍行为和认知的不一致。因此,要么改变行为,要么调整认知。“说”无疑是一种行动,而且是一种非常外显、可见的行动,足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和态度。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语言就像味觉一样忠诚、真实,能非常精准地反映一个人的头脑、品性与品位。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人们正是根据你说什么、怎么说来判断你的认知和态度的。一个人满嘴虚头巴脑的宏大叙事,那他的大脑多半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个人和你打官腔,表明他无意和你走得太近,对你有着相当大的保留;下属从来没有对你说个“不”字,不是因为你多高明,而是因为你是个烂领导,具有“一言丧邦”的潜能。
  基于此,我们可以审慎地赞同凯根“变革认知疗法”的前提,“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个语言社区……所有领导者都是在领导语言社区”,而不是调侃道,“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个微信群……所有领导者都是群主”。
  只要以一种有利于变革的方式来说话,认知层的更新就會发生,变革就会真实有效,并持续向前。更重要的是,如果认知层面的变化未能实现,就会让变革原地打转。因为人的认知层有一套防御机制、“免疫系统”,会通过动态平衡的机制,抵消变革的努力。
  例如,一个人决定跑步减肥,当他跑了一个月还没见成效,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运动减肥是没用的;当他节食饿到头昏眼花时,另一个声音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对他说,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饭碗空对月。

从尊重“负能量”开始


  变革是从个体开始的,个体不改变、不从行为产生的根源上“重启”,集体很难发生重大且积极的变化,即使开始了,也难以为继。那么,个体如何做才能对抗自己的“免疫机制”呢?答案是,掌握四种语言。
  从抱怨到承诺 要想实现这种转变,首先要做的,不是压抑、污化、耻化抱怨,而是尊重它、正视它。有两个原因:第一,“抱怨几乎成为人们隐藏的第二天性”,所以,抱怨是不可能除尽的,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来围堵它,它都会像野草一样,只要春风还在,雨露不涸,太阳照常升起,一定会侵道接城;第二,人们“不会抱怨自己不在乎的事情”,“在奔流不息的抱怨洪流之下,隐藏着一条值得关注的暗河,那其中蕴含着你最珍视、也最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东西”。因此,变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负能量里挖掘出隐含的“承诺或信念”。
  易知,尊重抱怨不是止步于此,因为抱怨不会改变什么。尊重抱怨是因为抱怨里有通向新世界大门的线索。抱怨明确表达了我们不喜欢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喜欢什么、追求什么;抱怨产生摩擦和无力,而发现其中的承诺能激发能量;抱怨不是错误的,而是关心某件事的信号。
  从指责到担当 现在,你看到了承诺、方向、目的地,但是它们在远方的彼岸,而不是在当下的现实中。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距离承诺是如此遥远?除了他人的原因、环境的问题,你自己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导致你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一味地指责他人,等于是放弃学习的机会。事实上,你不必着急去解决愿景与现实的差距,而是要认真把握自我反省的技术和能力,但自我反省的前提是,承认问题有部分或全部都是自己的责任。指责他人的结果是:第一,引起他人的防御和反击(如果被对方知悉);第二,自己产生挫败感、疏离感和无力感,因为改变环境和他人非常困难,结果是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变革是从个体开始的,个体不改变、不从行为产生的根源上“重启”,集体很难发生重大且积极的变化,即使开始了,也难以为继。

  从立Flag到对抗性承诺 由承诺和行为的差距以及自我归因,形成了“羞耻清单”。此时,是应该敲锣打鼓地立Flag,还是仔细审视一下行为背后的原因,即对承诺的对抗性理由呢?
  立Flag通常是这样一个循环:12月31日心潮澎湃,1月31日心猿意马,2月底心不在焉,3月底就心照不宣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立Flag仍然是在强调诗和远方,不过是回到了第一种语言,回到了起点。探究对抗性承诺,是要了解行为的正当性,例如,虽然距美好的承诺相去甚远,但我尽力避免了让自己恐惧的事情发生。   至此,三种语言已经将认知免疫系统的全貌凸显出来。举个常见的例子。张先生总是抱怨他的领导外行瞎指挥内行,使他疲惫不堪、心情压抑。此抱怨包含的承诺是什么呢?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可是,当领导询问他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有意见时,他没有提出诸如“少干预”这样的意见,因为他下意识地相信领导让大家给自己提意见是十足的陷阱,自己绝不能冒这个险。
  从无意识的“真理”到可检验的假设 在张先生的案例中,给领导提意见会导致领导不高兴,领导不高兴的后果很严重,就是一个无意识的“真理”。现在,如果张先生希望改变现状,他要做什么呢?
  首先,观察他自己和这个“真理”的关系,这个真理会如何影响他的生活、选择和经历;第二步,积极寻找曾让张先生对这个真理产生怀疑的瞬间;第三步,探索这个真理是从哪里来的,诞生多久了;第四,把真理暂时降格为一个假设,从很小但新奇的变化开始测试,看看真理的“含真量”到底有多少,看看不遵循它是不是真的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当然,测试要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而且要多进行几次。
  掌握这四种语言的过程可能会制造混乱,产生焦虑,但是,如果你不试一试,就会永远蜷缩在一个并不舒适的“舒适圈”里。

领导变革的三种语言


  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是知名的“变革大师”。他总结了一个变革八步曲:建立紧迫感、成立强大的领导联盟、创建一个愿景、沟通愿景、授权其他人去实现愿景、计划并促成短期业绩、巩固进步并推动更多变革、将新方法制度化。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不无鄙视地讽刺道:“难道21世纪的公司就非要效仿路易十四的宫廷吗?”
  明茨伯格的不满,凯根一定有同感。因为领导变革的人,太容易产生“超凡视角”了,即我知道问题的答案,具有明斷是非的优势和权力,因而可以奖励做得对的人,批评甚至惩罚与变革愿景背道而驰的(或曰“反变革”的)行为和人,对跟不上的人施舍同情、怜悯和帮助。



  拥有领导地位的人就真的知道问题的答案吗?未必。
  柯达的工程师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被决策者一直雪藏;英特尔虽然发明了芯片,但并不重视芯片业务,使关键人物法金心灰意冷、出走创业;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前夜,它的CEO决定卖掉手机芯片业务……另一方面,宜家公司卖平板包装家具的灵感来自一位工人,而这个主意改变了宜家公司和整个家具行业;本田公司决策层决定在美国销售大型摩托车,但一败涂地,最终是它的小摩托车意外走红;一家做冷冻汤圆的公司从一年60%的退货到迅速大幅盈利,仅仅是因为有人提议将乒乓球大小的汤圆改为弹球一样大小……因此,大权在握不等于真理在手,变革需要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公正正直、相互学习。
  凯根建议想要引领组织变革的领导者掌握以下三种语言。
  持续关注 人人都需要感受到被重视,不可或缺,在变革之中,尤其如此。价值感可以通过彼此表达感激、钦佩来获得。注意,感激、钦佩就要直接说出来,不要“中间人”传话;应该是具体的,讲述之所以感激、钦佩他,是因为他在某件事中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是非定性的,不是标签式地“陈述对方”,如“你真慷慨”,而是讲自己的感受、体验,“你下班后花时间帮我完成了任务,这让我几天来的焦虑一下子消失了”。持续关注的语言,可以让人们直面自我变革中的内心矛盾,去大胆地质疑、检测自己的“默认真理”,并为组织系统带来活力。

表1 张先生案例中,概念表的四列版本




  公共协议 组织身处风雨飘摇和不确定之中,尤其需要正直的组织氛围,一种公平、专注和高效的氛围,能培育出自尊和对工作环境的新承诺。让大家一起来创造一种公共协议,而不是由领导者公布一个是非标准。
  有意思的是,创造公共协议比协议本身更重要,其目的是创造违规行为,因为违背了自己参与制定的公共协议,所以违规行为会引起集体的愤慨,而集体愤慨常常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违规行为会减少,难以避免的组织不正直就会减少,组织越正直,人们的防御机制就越不必要,就更加专注变革本身,而不是自己的得失。
  解构性反馈 无论是持续关注,还是组织正直,最终都是为了应对冲突。冲突,既有利益上的不一致,也有观念、策略、路线层面的对错之别,还不乏挫折、错误带来的紧张。人们会如何应对?
  最常见的模式是破坏性反馈,即笼统地否定他人,具有威胁性地指责他人,也就是职场PUA,例如,“你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能犯这样的错误?”第二种模式则是建设性反馈,针对具体问题的及时反馈,例如,“老张,你在这件事的细节上出现了遗漏,下次注意”。
  两者截然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都是基于“我对你错”这个潜在假设。在日常事务和正常状态下,比起破坏性反馈,建设性反馈既良善,又富有成效。但是,这两类反馈都不太适合变革的场景。
  解构性反馈的本质是将个人变革的四种语言带入社会、人际关系和组织环境之中,从“我不一定对”开始,变说教者为学习者——“大家都是自我学习者,也是学习对方的人”;对话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理解彼此的差异和冲突。通过解构性反馈,冲突不会演化到对抗,不管是阳奉阴违的消极对抗,还是明火执仗的诘难。
  ※※※※※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曾不无悲伤地讲过一句话,“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并不是靠使它的反对者信服和领悟,(与其说是这样)还不如说是因为它的反对者终于都死了,而熟悉这个新科学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变革从来都不是易事,要掌握凯根所提倡的7种语言恐非轻而易举,尤其是后三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正因为驾驭变革并不容易,历史才会如此精彩,守旧者与革新者的搏击才引人入胜。不过,如果我们不愿意过早成为守旧者,不妨去试一试。
其他文献
主题:“深度拆解直播电商:是一飞冲天,还是昙花一现?”  演讲人:林宸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直播电商本质上就是在电商社交平台“摆摊”卖货。直播电商将宣传渠道和销售渠道合二为一,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所谓的“品效合一”,即品牌的声量和产品的销量同步上升。  实际上,“品效合一”是一个巨坑。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产品销量提升看重短期效果,两者的实现路径并不一致。现阶段来看
期刊
二十多年前,战略学大师亨利·明兹伯格出版了《战略历程》一书,把战略管理领域划分为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并分别用蜘蛛、松鼠、水牛、狼、猫头鹰、猴子、狮子、孔雀、鸵鸟和变色龙十种动物来比喻相对应的战略管理学派。明兹伯格教授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各个战略管理学派的不同特点,却因为着眼于学派之间的差异,无法针对战略管理
期刊
主题:“团队里有黄圣依、张雨绮和刘芸,队伍还好带吗?”  演講人:郑雪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  《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但从管理学角度我们看到明星团队面对着领导力困境。以节目早期的“艾瑞巴蒂”队为例,明星组员各有主见,表现不尽如人意。  从领导者的角度看,队长丁当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她采用了回避型的冲突管理模式。  Thomas-Kliman冲突模式工具提出5种解决团队冲突的策略,其中竞
期刊
吉姆·柯林斯对基业长青型公司的特征做过这样的总结:基业长青公司的创始人,都致力于做一位“造钟人”,而不是“报时人”,用完善的组织制度,确保公司的持续成功。在这种组织制度之下,即便公司短期内遭遇危机,也可以自我纠偏和修复,重塑竞争力。  罗莱生活成立于1992年6月,公司旗下拥有罗莱家纺、LOVO等品牌。作为一家传统企业,罗莱生活较为完整地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全过程。在多次的转型过程中,
期刊
郭敬明,当年中国作协最年轻的成员,曾亲口说过,“对历史,哪怕是不久前的历史,毫无兴趣”。  2009年,笔者在第五届中文网志年会上演讲时说:“80后一代在精神文化领域,让他们从哪里知道昨天呢?从历史课本、语文课本吗?好在有了网络,否则他们得是多么营养不良的一代人。他们的‘没有昨天’,并不是主动的个人选择,而是无奈的先天不足。”  我错了。90后乃至00后,有了网络,不是用来解决营养不良,而是用来吞
期刊
对于许多硅谷公司来说,进行风险投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英特尔是率先这样做的公司之一。1991年以来,该公司已通过旗下子公司英特尔资本(Intel Capital)进行了120多亿美元的投资,持有1 500多家公司的股份,其中近700家已经上市或被收购。  英特尔资本副总裁塔米·哈钦森已经在英特尔工作了23年,他说,公司的根本目标是“earn and learn”(财智双收)。1999年加入英特尔资本
期刊
吴强是伟事达中国区的“劳模”教练,他手下同时带着三个私董会小组,却游刃有余,毫无分身乏术之感。几年前,他随家人旅居日本,那里少了些喧嚣嘈杂,更适合感知强大的商业文化,思考新常态下企业该如何经营,如何进取,如何历久弥新。  今年以来最让日本人振奋的消息,应该是日经指数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终于走出了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后的大坑。为此,《日本经济新闻》做了个过去30年股票涨跌幅的排名,结果发现,在1
期刊
在全聚德发布的最新财报中,这家成立于 1864年的老店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2020年5月上旬,天津第一小吃、创始于1858年的狗不理主动从新三板退市,结束了不到5年的上市历程。  关于老字号祛魅运动的帷幕,早已被拉开许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众多洋品牌的加入,传统国有餐饮的老字号究竟能走多远?老字号除了响当当的招牌以外,又能有哪些新突破?这些问题不只困扰了资深食客,也困扰着老字号本身。  老树发
期刊
无论企业是否做好准备,数字化时代都以不可逆转之势到来。  据信息技術市场研究公司IDC统计,全球数据生成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全球数据量达到约40 ZB,而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75 ZB(图1)。  如今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已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而是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数字化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有了直观的表现,我们选取了《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该榜单企业按营业
期刊
吴强 伟事达私人董事会教练 2007年创办《投资者报》并任执行总编辑,其后加入正和岛任副总裁和商学院执行院长,2014年在伟事达担任中国区CEO及私董会教练。【编者按】吴强是伟事达中国区的“劳模”教练,他手下同时带着三个私董会小组,却游刃有余,毫无分身乏术之感,几年前,他随家人旅居日本,那里少了些喧嚣嘈杂,更适合感知强大的商业文化,思考新常态下企业该如何经营,如何进取,如何历久弥新。  前年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