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吉林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本文扼要概述了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现状及其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问题 对策
“三农”问题是国家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1-2]。“三农”问题当中,农业、农村、农民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而农村建设也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好,都需要考虑农民的主体性,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培育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与鼓励[3-4]。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批面向市场、专业化强、掌握技术、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5-6]。
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较多,但综合素质偏低,农村实用人才紧缺[7]。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必须培养一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8]。纵观当前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来看,尽管实际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效,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队伍是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束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配套制度不健全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尽管可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但是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更多的事通过培训代替培育,认定程序不规范和目标模糊问题严峻,培育工作针对性和准确性不足,极大的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数量随之减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同预期相差甚远。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条件能力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不高,极大的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深入展开。此外,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理解能力不足,阻碍后续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
(三)培训的新技术新方法更新滞后
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翻新,农民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多数培训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未能充分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技术及新方法更新滞后,有效的、规模化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进程迟缓,新型职业农民的“输出”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培育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其综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执行制度,全程跟踪监管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工时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并加大配套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期间,定期组织学员参学,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并组织考试等活动,对培育现场全程跟踪监督,在反馈学员意见基础上提出合理措施,并及时改进其中的不足。培训活动结束后,定期回访了解教学情况,严格考核验收,录入培训学员信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
(二)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扶持力度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为了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力度。首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和荒地开垦,优先为具有经营权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其次,适当提高农业保险补助标准,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生产贷款贴息政策;再次,优先审批新型职业农民所需农业建设用地;最后,对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外出培训和学习。
(三)不断丰富、深化培训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攻坚工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既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又应具有时代气息,更应紧随农业产业快速升级步伐。因此,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是深化培训内容的基础,突出重点和转变思路是丰富培训内容的前提,分类指导和创业引领是优化培训内容的主线。只有不断优化培训路线,才能真正意义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发展。
(四)互联网+时事政策,助推产业化升级
我们应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活习惯,还要了解新型职业農民的学习规律。并且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水平来进行由浅入深的培育。在我们的培育中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对国家时事政策进行有一定的讲解,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国家时事政策,用来帮助其树立问题意识和前瞻意识。在最近的几年中“互联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农业等多领域行业内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应借助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之中,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产业化升级。
四、结语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三农”的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农业能否实现。因此,要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培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及方法。
参考文献:
[1]米厚民. 拓宽“三农”问题报道空间[J]. 中国记者, 2020(02): 121-122.
[2]周慧敏, 王成新. 新型城镇化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焦点的转型[J]. 农业经济, 2020(01): 34-36.
[3]吕艳超, 朱洪生.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 2018, 10(09): 20-22.
[4]王伟楠.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综述[J]. 中外企业家, 2020(04): 93.
[5]马国胜,陈娟.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特征与对策路径[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04): 279-282.
[6]许海亮.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刍议[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95-96.
[7]袁浩博.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9.
[8]陆奕.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长春大学, 2019.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问题 对策
“三农”问题是国家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1-2]。“三农”问题当中,农业、农村、农民并不是三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三个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其自身和其他两个问题。而农村建设也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好,都需要考虑农民的主体性,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培育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与鼓励[3-4]。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批面向市场、专业化强、掌握技术、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5-6]。
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较多,但综合素质偏低,农村实用人才紧缺[7]。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必须培养一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8]。纵观当前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来看,尽管实际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效,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队伍是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束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配套制度不健全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尽管可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但是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更多的事通过培训代替培育,认定程序不规范和目标模糊问题严峻,培育工作针对性和准确性不足,极大的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数量随之减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同预期相差甚远。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条件能力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训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不高,极大的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深入展开。此外,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理解能力不足,阻碍后续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
(三)培训的新技术新方法更新滞后
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翻新,农民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多数培训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未能充分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技术及新方法更新滞后,有效的、规模化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进程迟缓,新型职业农民的“输出”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培育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其综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执行制度,全程跟踪监管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工时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并加大配套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期间,定期组织学员参学,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并组织考试等活动,对培育现场全程跟踪监督,在反馈学员意见基础上提出合理措施,并及时改进其中的不足。培训活动结束后,定期回访了解教学情况,严格考核验收,录入培训学员信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
(二)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扶持力度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为了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力度。首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和荒地开垦,优先为具有经营权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其次,适当提高农业保险补助标准,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生产贷款贴息政策;再次,优先审批新型职业农民所需农业建设用地;最后,对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外出培训和学习。
(三)不断丰富、深化培训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攻坚工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既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又应具有时代气息,更应紧随农业产业快速升级步伐。因此,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是深化培训内容的基础,突出重点和转变思路是丰富培训内容的前提,分类指导和创业引领是优化培训内容的主线。只有不断优化培训路线,才能真正意义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发展。
(四)互联网+时事政策,助推产业化升级
我们应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活习惯,还要了解新型职业農民的学习规律。并且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水平来进行由浅入深的培育。在我们的培育中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对国家时事政策进行有一定的讲解,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国家时事政策,用来帮助其树立问题意识和前瞻意识。在最近的几年中“互联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农业等多领域行业内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应借助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之中,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产业化升级。
四、结语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三农”的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农业能否实现。因此,要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培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及方法。
参考文献:
[1]米厚民. 拓宽“三农”问题报道空间[J]. 中国记者, 2020(02): 121-122.
[2]周慧敏, 王成新. 新型城镇化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焦点的转型[J]. 农业经济, 2020(01): 34-36.
[3]吕艳超, 朱洪生.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 2018, 10(09): 20-22.
[4]王伟楠.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综述[J]. 中外企业家, 2020(04): 93.
[5]马国胜,陈娟.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特征与对策路径[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04): 279-282.
[6]许海亮.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刍议[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95-96.
[7]袁浩博. 吉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9.
[8]陆奕.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长春大学, 2019.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