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顺利地进行阅读的一种能力,是完成复杂阅读任务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提高学生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指的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或者说是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辨识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的起码要求,不具备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因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必须识字,要能对字形认得清,对字音读得准。
  
  2.提高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衡量阅读能力的强弱,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如何。可以说,假如理解能力很低,就谈不上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读文章时,首先能理解文中的词语,词语是表达意思情感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要能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本义,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理解某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喻义、引申义及感情色彩。要能抓住那些与文章中心有密切关系的重点词语,可以让学生借助字、诃典,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
  其次,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句子,每自然段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跟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然后,归纳每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能力:①要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给课文分段;②归纳每段讲的什么;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④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⑤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提高。
  
  3.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普遍的阅读方法
  
  3.1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说明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想什么,怎样想。教师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且会有一定的创造性。
  3.2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例如,学习《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大。文中的“大片大片”从雪花的形状上写雪下得大,“地上一会儿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得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得大。对这些词句,一般能够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所理解。会读的学生还能把写时间短的句子(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跟下一自然段写时间长的句子(大雪整整下了一夜)联系起来思考,想象出这场子雪下得不是一般的大,而是特别的大。
  3.3 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通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3.4圈画批注的方法,学生读书需要学会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手到”与“心到,有密切的联系,”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相互促进。教给学生圈画批注的方法,一般可以在高年级中进行,开始可以只要求圈画,逐渐提高要求,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教师要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还需要教多币发挥主导作用,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①让学生默读,在课文上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②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嫩茎、叶柄、嫩叶;③再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④以课文为依据,让同学们也试着画出;⑤进行评论,这样同学们对爬山虎的脚认识深刻,并且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阅读既能在主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多次训练,进行不懈的努力。
  收稿日期:2008-08-23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为此,汉语学法指导问题是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汉语课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谈以下几点    1学法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个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
期刊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学智能的综合训练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开展数学活动课,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更能使后进生迅速改变面貌,并能涌现出一些出类拔萃的优质学生。    1.认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是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美的教学体系。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到课本外更多的知识,思维受到深层次的启迪,能力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
期刊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活动中笔者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疑”境,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因此,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意境教学是陶冶学生的手段之一。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属于传神表意的抒情性作品(如诗、词、散文等),其中创造了大量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心灵世界,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我国诗歌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要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
期刊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其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知力发展取决于良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知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
期刊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准、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其体会如下:    1.初读感知    使学生
期刊
写字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形成一定书写技能,身心得到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陈振濂说过:“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可见,这种示范在写字教学中的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的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  我们平时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