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各方面竞争意识不断强化,独生子女比例不断上升,学生心理素质反而相应下降。这一现象使学校领导深深认识到,学校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造较高的教学质量,更需和谐的育人环境、恰当的育人举措,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领导高瞻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十五…‘十一五”期间,都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立项课题。如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的教育特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超越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了如下表述:“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按照这样的表述,小学心理教育的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分类。第一方面是从心理辅导内容进行分类,第二方面是从心理发展内容进行分类。
(1)根据心理辅导内容分类:①学习辅导;②人格辅导;③生活辅导。(2)根据心理发展内容分类:①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②学生心理行为的矫正;③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操作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水平。
身教胜过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因此,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老师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提高了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制定计划安排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教育教学书籍。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同时,还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鼓励老师大胆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育人水平。
2.加强环境建设,追求教育无痕。
(1)校园环境熏陶学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代替的。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力求处处有文化,时时能育人。走进高科园小学,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教学楼最醒目处挂着“踏实、创新、和谐、争先”的八字校训;花坛草坪上插着“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的提示语;走廊上贴着名人名言、四大名著的简介……现已形成“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景点文化”等系列校园文化。温馨的校园里时时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孩子们在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2)班级环境浸润学生。班主任经营自己的班级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用心。孩子们从自己的家走进学校这个家时,慢慢适应“班级家庭”生活,并达成共识:热爱班级就要像热爱自己的家那样,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待老师亲如父母,待同学亲如兄弟,与人相处以诚相待,努力上进,为集体添光荣。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这里得以发展。
3.立足校本课程,注重群体辅导。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我们开设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小学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活动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关系;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⑥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4.建立服务体系,推进个别辅导。
(1)设立心理活动区域“心灵驿站”。我校专门辟出一个楼面作为心理活动区域,名为“心灵驿站”。活动区域内部功能区划分合理,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室和心理阅览室。环境舒适温馨,保密安全,且充满童趣。该活动区域,除可进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教学外,还接待前来个别咨询、放松活动、调节情绪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特地购置了小灵通设为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了“心灵驿站”专题网页,接待学生和家长的咨询。(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我校在每学年初,就对起始年级段的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心理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及班主任老师平时的观察,列出需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学生名单。由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分别认领个别辅导的对象,并及时作好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期末交学校统一保管。第二学期根据学生变化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再下发到班主任手中,由各位教师分工辅导。
5.加强学科渗透,营造良好氛围。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人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6.健全辅助教育,全面实施心育。
①心理健康专题广播。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②板报宣传。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③学校网络宣传。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我们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开 设心理辅导网站,开拓心理教育的新领域。④家长配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家长学校的讲课内容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同步进行,形成合力,以创设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的家庭氛围。⑤社区辅助。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区文化、社区区风、社区特色都是陶冶学生心理的重要的人文环境。可调动社区积极性,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社区,形成社会共识,组成区域性心理辅导网络,形成对学生有利的“绿色”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学校明确了群体预防为主、个别矫正为辅、注重整体发展的总体教育思路。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实践研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总結如下:①按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课程纳入各班课程表,教育课时得到保证。课堂上做好群体辅导,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有关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宣讲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③开展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负责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得到及时矫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④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予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积极发展、维护学生健康心理,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得以推广。⑤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社区力量,多管齐下,形成三者合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学校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五结合”的模式,即学校全员参与与实验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心理辅导课与环境潜在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与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班集体建设、小组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2.增强了教师科教意识,促进专业化成长。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全体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参与学校心理课题的研究,及时作好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批骨干教师,能按照部颁的要求正确,正常进行心理健康常规教育和个别咨询,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①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②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③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④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十一五”期间,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有793人次获奖。学生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86篇,学生文章在省市级各类评比中获奖173人次。
4.开发了切合实际的心理辅导校本课程。
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印并使用了图文并茂的心理教育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努力体现教育部2002年9月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2010年9月,针对现有的社会问题及学生的心理问题。新状况,编制了新的校本教材《童年七色花》。一到六年级共六个主题,分别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与交往、低碳环保、传统教育、校园文化、理想教育。
四、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展。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地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学校领导高瞻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十五…‘十一五”期间,都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立项课题。如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的教育特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超越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了如下表述:“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按照这样的表述,小学心理教育的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分类。第一方面是从心理辅导内容进行分类,第二方面是从心理发展内容进行分类。
(1)根据心理辅导内容分类:①学习辅导;②人格辅导;③生活辅导。(2)根据心理发展内容分类:①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②学生心理行为的矫正;③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操作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水平。
身教胜过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因此,每学期,我校都要组织老师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提高了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每学期开学,学校都制定计划安排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教育教学书籍。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同时,还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鼓励老师大胆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育人水平。
2.加强环境建设,追求教育无痕。
(1)校园环境熏陶学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代替的。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力求处处有文化,时时能育人。走进高科园小学,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教学楼最醒目处挂着“踏实、创新、和谐、争先”的八字校训;花坛草坪上插着“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的提示语;走廊上贴着名人名言、四大名著的简介……现已形成“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景点文化”等系列校园文化。温馨的校园里时时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孩子们在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2)班级环境浸润学生。班主任经营自己的班级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用心。孩子们从自己的家走进学校这个家时,慢慢适应“班级家庭”生活,并达成共识:热爱班级就要像热爱自己的家那样,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待老师亲如父母,待同学亲如兄弟,与人相处以诚相待,努力上进,为集体添光荣。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这里得以发展。
3.立足校本课程,注重群体辅导。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我们开设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小学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活动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关系;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⑥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4.建立服务体系,推进个别辅导。
(1)设立心理活动区域“心灵驿站”。我校专门辟出一个楼面作为心理活动区域,名为“心灵驿站”。活动区域内部功能区划分合理,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室和心理阅览室。环境舒适温馨,保密安全,且充满童趣。该活动区域,除可进行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教学外,还接待前来个别咨询、放松活动、调节情绪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特地购置了小灵通设为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了“心灵驿站”专题网页,接待学生和家长的咨询。(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我校在每学年初,就对起始年级段的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心理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及班主任老师平时的观察,列出需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学生名单。由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分别认领个别辅导的对象,并及时作好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期末交学校统一保管。第二学期根据学生变化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再下发到班主任手中,由各位教师分工辅导。
5.加强学科渗透,营造良好氛围。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人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6.健全辅助教育,全面实施心育。
①心理健康专题广播。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②板报宣传。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③学校网络宣传。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我们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开 设心理辅导网站,开拓心理教育的新领域。④家长配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家长学校的讲课内容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同步进行,形成合力,以创设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的家庭氛围。⑤社区辅助。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区文化、社区区风、社区特色都是陶冶学生心理的重要的人文环境。可调动社区积极性,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社区,形成社会共识,组成区域性心理辅导网络,形成对学生有利的“绿色”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学校明确了群体预防为主、个别矫正为辅、注重整体发展的总体教育思路。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实践研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总結如下:①按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课程纳入各班课程表,教育课时得到保证。课堂上做好群体辅导,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有关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②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宣讲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③开展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负责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得到及时矫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④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予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积极发展、维护学生健康心理,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得以推广。⑤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社区力量,多管齐下,形成三者合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学校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五结合”的模式,即学校全员参与与实验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心理辅导课与环境潜在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与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班集体建设、小组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2.增强了教师科教意识,促进专业化成长。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全体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参与学校心理课题的研究,及时作好心理辅导个案记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批骨干教师,能按照部颁的要求正确,正常进行心理健康常规教育和个别咨询,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①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②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③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④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十一五”期间,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有793人次获奖。学生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86篇,学生文章在省市级各类评比中获奖173人次。
4.开发了切合实际的心理辅导校本课程。
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印并使用了图文并茂的心理教育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努力体现教育部2002年9月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2010年9月,针对现有的社会问题及学生的心理问题。新状况,编制了新的校本教材《童年七色花》。一到六年级共六个主题,分别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与交往、低碳环保、传统教育、校园文化、理想教育。
四、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展。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地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