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江都区农村党组织还面临着弱化虚化边缘化、党建工作开展不实、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佳等困境,制约其整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亟待开通“带、优、才、互”四路直通车,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农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107-03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衰则乡村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激发农村活力的重要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尤为重要,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为。
一、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基本情况
江都区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607个、党员23 320人。近年来,江都区在建强组织、配优干部、建好阵地上下功夫,在发展集体经济、富民党建上发力,让乡村振兴有“主心骨”、有坚强的战斗堡垒。
1.开展铸魂行动,强化政治功能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做坚决斗争。以巡察为契机,对农村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把党内政治生活、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巡察重点,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约谈各镇党委有关负责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互查,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开展聚力行动,提升组织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新时代,蓝图宏伟、任务繁重、挑战艰巨,亟须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将党的主张转化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近年来,江都区主要从整顿软弱后进党组织、提升服务阵地两方面持续发力。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三轮排查,梳排软弱后进农村党组织70个,并逐一开展整顿提升。2016年以来,对年久失修、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不便、办理业务不便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 538万元资金,帮助新建、改建63家党群服务中心(2016年340万20家、2017年448万28家、2018年750万15家)。
3.开展富民行动,推进“支部+”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以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村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制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行动计划》,分3批选派46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抓党建、谋发展、争项目、办实事,有力改变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同时,推进“党支部+”模式,“支部+合作社”“支部+大户”“支部+电商”等做法,大力推行“支部领办综合合作社”,将党组织安在生产链上。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和村组干部以资金入股,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效益,已有31个村加入试点,农地入股面积13 071亩、参股群众3 500多户。
4.开展激励行动,深化星级管理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到中央专门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目的都是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全省率先对村党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星级评定,将星级与工资待遇、政治荣誉、职级待遇挂钩,坚持“有升有降”“能上能下”。截至2018年底,已对村进行5轮评星、社区进行了3轮评星,共评出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111个、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81人,12名优秀五星级书记明確享受副镇级经济待遇,有力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激情。
二、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存在问题
1.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
目前,全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甚至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一是致富本领弱,带领村民致富能力不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偏低,负债高。2017年,全区共有259个村、22个涉农社区,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为74.012万元(含转移支付,详见图1),但平均每村账目债务298万元、实质债务131万元(详见图2)。二是平台缺乏,部分村党群活动阵地环境不佳,村部老旧破小。尽管近三年来江都区新建、改建了63个村部,但仍有72个村、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低于400平方米。一些村部年久失修,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办理业务不方便(详见图3)。三是地位边缘化,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往往把业务工作放在第一位、党建工作放在次要位置,无法保质保量地开展党组织生活,有的党支部书记甚至不知道“三会一课”等应知应会的党的知识。
2.党建工作开展不实
在全国组工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但是,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党建依然存在不严、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执行不力、活动方式单一、党员发展不规范三方面。一是“三会一课”执行不力,有些支部党员活动参与率低,如一支部有党员80多人,平时党员活动参加者多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人数不足40,活动参与率不足50%。二是活动形式单一、无特色,往往以开例会、读文件、做报告等形式开展,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活动。三是党员发展不规范,发展对象把关不严、发展程序存在瑕疵,如个别党支部连续几年对多批入党积极分子评语完全相同。 3.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佳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既缺优秀青年党员,更缺优秀支部书记。一是农村党员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全区农村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3%,30岁及以下的党员仅占11%(详见图4、图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外流加速,今后发展党员时可能会面临无优可选、无人可选的尴尬境地。二是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积极性不高。全区259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7岁(详见图6)。近年来,农村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压力颇大。同时,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偏低,2017年平均年收入5.3万元(含考核工资、保险),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收入偏低(仪征市6.5万元、邗江区7.1万元、广陵区7万元)。因承担的责任与收入水平不相匹配,导致部分党支部书记出现职业倦怠。
三、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路径
坚持以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要开通“带、优、才、互”四路直通车,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从“带”字破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兴平乡达西村的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回信中写道:真心期待你们村党支部可以像战斗中的基地一般,把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信任党的领导,坚决跟着党的步伐。同样,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形成能够带动创业、带领致富的农村党组织需要开展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头雁”提升工程。对全区农村支部书记履职情况逐个摸排、分析研判,坚决撤换政治上不合格、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责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菜单式精准轮训制度,深入推进学历教育向大专及以上提升,鼓励参加国家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提高“一肩挑”比例;深化星级评定,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倍确定基本报酬,推行绩效考核与补贴待遇、选拔配备、评优评先挂钩;实行常态化督查检查,采取定向检查與随机检查相结合,定期对全区农村党组织进行全覆盖的专项检查,对问题严重及整改不力党组织的书记予以处理。二是“雏雁”养成工程。建立农村党组织干部后备队伍人才库,将带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优秀人才吸纳入库。实行“振兴乡村好青年”招录计划,采取集中培养、分散使用,力争实现一村一乡树立振兴好青年目标。定期分批次选派后备干部到华西村等名村挂职跟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等发展经验。
2.以“优”字提升,推动基层党组织活起来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要坚强有力,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化、改进和完善。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农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设置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借鉴城市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党员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建立志缘、趣缘、业缘的“三缘”功能型党组织,推行“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党员管理模式。二是创新教育方式。突出江都特色,充分运用本地郭村保卫战、许晓轩故居、邵伯运河廉文化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整合党员教育资源,着力完善党建网、党建先锋频道、组工微信、党员教育QQ群等平台体系,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党员教育云平台。三是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制度、联系制度、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方式、联系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开展做出明确规定;每年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定期主动跟流动党员联系,询问工作、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每逢重要活动都要与外出党员联系一次;结合春节前夕、农忙时节等流动党员回乡集中时段,组织召开一次党员集体座谈会,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情况,鼓励他们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凡对连续6个月无法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的,不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不汇报思想工作、不缴纳党费者,一律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
3.靠“才”字推进,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一是吸引外来人才。推行用人改革方面,正确处理本地人才和外地人才的关系,不分村民或外来职工,一律“同工同酬、一视同仁”,能者上、庸者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机制,突破农村集体的成员权,允许原来非经济组织成员加入,在保持集体控股的基础上,拿出更多股份用于吸引各方人才,让外来优秀人才通过合伙人制、股权激励等形式分享发展“红利”。二是用好乡土人才。更新人才观念,摒弃简单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定式,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重新发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完善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从乡土人才的寻访推荐、梯次培养、职称评审、技艺传承,到传统技能进职校、搭建成果展览平台、加强资金扶持。三是推进新乡贤返乡。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成立社会组织乡贤会,定期开展乡贤议事会、发展智库会,迎春座谈会、乡亲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平台联络乡贤乡情、共商发展大计;组织乡贤回乡考察,给优惠、搭平台、建舞台,增强其回乡投资、创业兴业的决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出智引源。四是培育新型农民。围绕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需求,推行“校校合作”,积极与高职院校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什么”为导向,加大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联姻”,举办农业专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行“校社”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种养示范基地”模式,开发农业产业化,全力培育一批有一技之长、一技多长服务三农人才。
4.拿“互”字联动,推动工农城乡融起来
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治理在农村完善、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扎根。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对乡村道路、水利等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争取有关部门项目资金为主;对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农民投入;对乡村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引入市场机制、市场资本。二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中社会工作师占比,把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农村治理工作中,优化队伍专业结构;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充分运用“1+N”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走质量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引导农民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对接上级部门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农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107-03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衰则乡村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激发农村活力的重要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尤为重要,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为。
一、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基本情况
江都区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607个、党员23 320人。近年来,江都区在建强组织、配优干部、建好阵地上下功夫,在发展集体经济、富民党建上发力,让乡村振兴有“主心骨”、有坚强的战斗堡垒。
1.开展铸魂行动,强化政治功能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做坚决斗争。以巡察为契机,对农村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把党内政治生活、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巡察重点,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约谈各镇党委有关负责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互查,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开展聚力行动,提升组织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党的力量倍增。新时代,蓝图宏伟、任务繁重、挑战艰巨,亟须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将党的主张转化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近年来,江都区主要从整顿软弱后进党组织、提升服务阵地两方面持续发力。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三轮排查,梳排软弱后进农村党组织70个,并逐一开展整顿提升。2016年以来,对年久失修、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不便、办理业务不便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 538万元资金,帮助新建、改建63家党群服务中心(2016年340万20家、2017年448万28家、2018年750万15家)。
3.开展富民行动,推进“支部+”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以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为村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制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行动计划》,分3批选派46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抓党建、谋发展、争项目、办实事,有力改变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同时,推进“党支部+”模式,“支部+合作社”“支部+大户”“支部+电商”等做法,大力推行“支部领办综合合作社”,将党组织安在生产链上。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和村组干部以资金入股,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效益,已有31个村加入试点,农地入股面积13 071亩、参股群众3 500多户。
4.开展激励行动,深化星级管理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到中央专门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目的都是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全省率先对村党组织、党组织书记进行星级评定,将星级与工资待遇、政治荣誉、职级待遇挂钩,坚持“有升有降”“能上能下”。截至2018年底,已对村进行5轮评星、社区进行了3轮评星,共评出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111个、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81人,12名优秀五星级书记明確享受副镇级经济待遇,有力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激情。
二、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存在问题
1.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
目前,全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甚至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一是致富本领弱,带领村民致富能力不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偏低,负债高。2017年,全区共有259个村、22个涉农社区,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为74.012万元(含转移支付,详见图1),但平均每村账目债务298万元、实质债务131万元(详见图2)。二是平台缺乏,部分村党群活动阵地环境不佳,村部老旧破小。尽管近三年来江都区新建、改建了63个村部,但仍有72个村、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低于400平方米。一些村部年久失修,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办理业务不方便(详见图3)。三是地位边缘化,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往往把业务工作放在第一位、党建工作放在次要位置,无法保质保量地开展党组织生活,有的党支部书记甚至不知道“三会一课”等应知应会的党的知识。
2.党建工作开展不实
在全国组工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但是,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党建依然存在不严、不实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执行不力、活动方式单一、党员发展不规范三方面。一是“三会一课”执行不力,有些支部党员活动参与率低,如一支部有党员80多人,平时党员活动参加者多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人数不足40,活动参与率不足50%。二是活动形式单一、无特色,往往以开例会、读文件、做报告等形式开展,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活动。三是党员发展不规范,发展对象把关不严、发展程序存在瑕疵,如个别党支部连续几年对多批入党积极分子评语完全相同。 3.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佳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既缺优秀青年党员,更缺优秀支部书记。一是农村党员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全区农村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3%,30岁及以下的党员仅占11%(详见图4、图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外流加速,今后发展党员时可能会面临无优可选、无人可选的尴尬境地。二是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积极性不高。全区259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7岁(详见图6)。近年来,农村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压力颇大。同时,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偏低,2017年平均年收入5.3万元(含考核工资、保险),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收入偏低(仪征市6.5万元、邗江区7.1万元、广陵区7万元)。因承担的责任与收入水平不相匹配,导致部分党支部书记出现职业倦怠。
三、江都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路径
坚持以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要开通“带、优、才、互”四路直通车,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从“带”字破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兴平乡达西村的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回信中写道:真心期待你们村党支部可以像战斗中的基地一般,把村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信任党的领导,坚决跟着党的步伐。同样,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形成能够带动创业、带领致富的农村党组织需要开展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一是开展“头雁”提升工程。对全区农村支部书记履职情况逐个摸排、分析研判,坚决撤换政治上不合格、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责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菜单式精准轮训制度,深入推进学历教育向大专及以上提升,鼓励参加国家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提高“一肩挑”比例;深化星级评定,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倍确定基本报酬,推行绩效考核与补贴待遇、选拔配备、评优评先挂钩;实行常态化督查检查,采取定向检查與随机检查相结合,定期对全区农村党组织进行全覆盖的专项检查,对问题严重及整改不力党组织的书记予以处理。二是“雏雁”养成工程。建立农村党组织干部后备队伍人才库,将带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优秀人才吸纳入库。实行“振兴乡村好青年”招录计划,采取集中培养、分散使用,力争实现一村一乡树立振兴好青年目标。定期分批次选派后备干部到华西村等名村挂职跟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等发展经验。
2.以“优”字提升,推动基层党组织活起来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要坚强有力,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化、改进和完善。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农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设置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借鉴城市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党员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建立志缘、趣缘、业缘的“三缘”功能型党组织,推行“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党员管理模式。二是创新教育方式。突出江都特色,充分运用本地郭村保卫战、许晓轩故居、邵伯运河廉文化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整合党员教育资源,着力完善党建网、党建先锋频道、组工微信、党员教育QQ群等平台体系,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党员教育云平台。三是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制度、联系制度、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方式、联系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开展做出明确规定;每年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定期主动跟流动党员联系,询问工作、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每逢重要活动都要与外出党员联系一次;结合春节前夕、农忙时节等流动党员回乡集中时段,组织召开一次党员集体座谈会,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情况,鼓励他们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凡对连续6个月无法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的,不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不汇报思想工作、不缴纳党费者,一律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
3.靠“才”字推进,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一是吸引外来人才。推行用人改革方面,正确处理本地人才和外地人才的关系,不分村民或外来职工,一律“同工同酬、一视同仁”,能者上、庸者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机制,突破农村集体的成员权,允许原来非经济组织成员加入,在保持集体控股的基础上,拿出更多股份用于吸引各方人才,让外来优秀人才通过合伙人制、股权激励等形式分享发展“红利”。二是用好乡土人才。更新人才观念,摒弃简单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定式,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重新发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完善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从乡土人才的寻访推荐、梯次培养、职称评审、技艺传承,到传统技能进职校、搭建成果展览平台、加强资金扶持。三是推进新乡贤返乡。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成立社会组织乡贤会,定期开展乡贤议事会、发展智库会,迎春座谈会、乡亲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平台联络乡贤乡情、共商发展大计;组织乡贤回乡考察,给优惠、搭平台、建舞台,增强其回乡投资、创业兴业的决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出智引源。四是培育新型农民。围绕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需求,推行“校校合作”,积极与高职院校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什么”为导向,加大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联姻”,举办农业专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行“校社”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种养示范基地”模式,开发农业产业化,全力培育一批有一技之长、一技多长服务三农人才。
4.拿“互”字联动,推动工农城乡融起来
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治理在农村完善、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扎根。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对乡村道路、水利等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争取有关部门项目资金为主;对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农民投入;对乡村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引入市场机制、市场资本。二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中社会工作师占比,把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农村治理工作中,优化队伍专业结构;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充分运用“1+N”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走质量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引导农民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对接上级部门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