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规律,精准打击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秉承新高考的特点,以“鲜活见长”,学术味和时代气息浓厚,而非选择题更是突出时代感,重在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科学分析命题规律、评分和答题规律,拓展思维,做到精准打击,对于提升非选择题的解题和备考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把握命题规律,抢占制高点
  1. 历史概念大热门。
  历史概念是最基本元素,为历年考查不容忽视的要点,今年更是大热门。例如第38题考查“传统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第39题更是前所未有的以历史概念为主题,考查科举制度、格物致知、格致、赛因斯、民主、经济、中学等概念。
  考查历史概念的方式主要考查它的内涵(背景、含义、特点等)和外延(影响、意义、比较、变化等),不是简单考查“是什么”,重在考查“为什么”、“怎么办”及与相似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等。
  在备考中,重要历史概念要吃透,例如高频出现的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冷战、苏东剧变、多极化;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福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化;百家争鸣、三教合一、理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2. 时代背景最关键。
  随着新高考的不断发展,考查历史过程的非选择题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重点考查历史背景、历史原因、历史目的、历史条件(可能性与必要性)等。
  今年非选择题考查历史原因(背景)高达34分,远超去年的11分,创历史新高。
  对历史背景的考查要求对阶段特征的掌握,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多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去考虑,综合顾及国内外因素。
  由于新课程编排上的特点,考生对历史时间及相关特征很不熟悉,所以在新高考中,熟悉阶段特征是最关键的一环。在备考中,可以改变备考的惯性思维,从复习通史开始,掌握突出时间发展顺序的通史,对阶段特征达到信手拈来,再进行专题加模块复习,在时间线索的指引下复习的效率更高。
  3. 逻辑推理更重要。
  2012年广东高考考试说明(历史)明确指出,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要求能对历史事物作出合理的逻辑推理。
  例如,今年第38题的“简要说明其(手工业)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2010年第39题说明“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的关系”,都旨在考查历史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备考中,必须提高对历史事物的阐释能力,注意历史事物之间的综合比较,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例如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近代自然科学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关系、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罗斯福新政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等。
  考查逻辑思维还有类似“启示类”、“理解类”的题目,例如2011年考查对历史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理解。
  4. 时代气息味更浓。
  新材料、新情景始终是新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与时代同进,继去年把研究性学习列入考试主题后,“潮”起来成为今年的亮点,例如第39题考查“粉丝”的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以今连古,古今结合。
  历史服务现实,历史紧跟时代发展是历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做法已经过去,引入新史学观、新考古成果、新研究成果、鲜活的生活史料等成为命题材料的主渠道。
  在备考中,要把近三年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摘录提供平时阅读,或命制相关试题供学生完成,提供给学生的内容要保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造成误解。
  二、分析评分和答题规律,力求精准打击
  1. 非标准答案,发挥空间大。
  以史实为依据,采意给分仍然是高考评卷的重要原则,基本没有标准答案,考生有话可写,言之合理可给分,这既顾及由于版本不同带来的不同表述,又兼顾考生的拓展性阅读。例如第38题第(1)问,答案是“新航路开辟”,与之相似的表述有“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第(2)问中的“旧工业”可以写与“手工”相关的大量词语,例如“家庭手工业”“手工业”“手工纺织业”等。第39题第(1)问“‘格物致知’的目的”,答案是“究天理”,与之相似的表述有“获得天理”“求理”“理是万物的本原”等。
  在备考中,多方面去理解历史事物的相关表述,避免因不同角度的材料而导致难以理解。
  2. 重视大背景和概括性的论述。
  考生答题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完全依靠材料,不考虑史实;二是完全脱离材料,全部堆砌教材内容。以第38题第(1)问为例,从材料上看,有两个信息点:“16世纪西班牙胡椒”、“17世纪,海外的美味,荷兰人的功劳”。但往往容易忽视大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论述,该小问主要得分点是“新航路开辟”(4分),因为这一切的变化都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引起的,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又如2011年的第38题,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的思想潮流。单从材料上得出的答案是“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生活”,而概括性的论述是“反映人文主义思潮”却是得分的重点所在。
  所以在备考中,要加强大背景下的历史事实的整理与熟悉,答题先从大背景再到小背景;掌握从现象到一般的概括性论述,既有现象又有本质的论述。
  3. 避免貌似相同,差之千里的表述。
  由于对历史事物的一知半解,考生往往把貌似相同,但实质上差之千里的内容写下来,既不合理,又不科学,导致得分不高。例如第38题第(2)问的“旧工业”,与之差别较大的有“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民族工业”“官僚资本”“洋务企业”“外国资本”“蒸汽工业”等,都是影响得分的。
  另外,答案不完整或只罗列史实也会影响得分,例如第38题第(3)问第一个问题,分析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状况时,只列出“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有制占主导”等表述是影响得分的。   又如2011年第38题考查对分期方法进行史实依据的分析,既要列举相关史实,又要回答该史实产生的影响: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史实),开启资本主义新时代(史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史论)。
  所以,要做到精准打击,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平时重视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的表述,史论结合,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历史概念的核心理解,避免混为一谈,例如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工农红军与八路军、解放军,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左”倾与右倾,近代工业与民族工业等。
  4. 加强规范性答题。
  规范性答题是得高分的保证,必须明确各种题型的答题格式,例如今年第39题第(2)、(3)、(4)问都要求答出相关历史事物变化的内容、原因或影响等,“变化”的回答格式必须体现“从……到……”或“由……到……”,体现前后者的对比,堆砌史实式的答题格式往往导致扣分。
  近年来高考还加强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以“启示”“评价”“认识”等表述为提问方式,按照有多少分就答多少个要点的方式,各个要点的内容要紧扣主题,层次分明,意思不能重复,着重从经验或教训中去思考。例如2011年第39题第(4)问,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做到扬长纠短
  在课程观和新高考背景下,需要能用发散的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历史,摆脱教材观的束缚,重史实依据,不死记硬背。在备考中,提高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不尊重思维习惯往往导致事倍功半,但不良的思维习惯要及时进行纠正,做到扬长纠短,百战百胜。
  1. 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异想天开”,要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图或树状知识图,这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很好方式。
  例如,主题“洋务运动”,纵向可以从其背景、内容及影响去思考,横向可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等联系,做到点、线、面三者结合。
  2. 多角度、多层次审视历史。
  同一主题,不同的材料或情景,不同的设问点或角度,都令高考题扑朔迷离;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发散思维较薄弱的考生答题往往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备考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提供多个角度的材料供平时阅读,科学分析不同角度的史料,认识一个“立体”的历史。
  3. 表达语言要规范化、专业化。
  近年来,历史命题的历史味、学术味越来越浓,这直接关系到答题的专业化,表达时要体现“历史味”,尤其是学科交叉的问题,不要把历史问题用政治学科或语文学科的表现形式来回答,例如今年第39题第(4)问,考查“粉丝”的含义或用法,不能只是简单说明其原意。
  (作者单位: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概念史”是将概念作为特定研究领域的历史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揭示该时代的基本特征”[1]。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昆廷·斯金纳、考泽莱克等人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范式,概念史研究的是“概念”,关注的却是“历史”,“它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某些特色或重要概念的研究,来丰富和增进对于特定时期整体历史的认知”。[2]  一、在概念史视角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左一)担任嘉宾主持,与祝中昊、吴丽云、任国才、庄品四位专家就润州旅游发展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润州处于镇江主城区,同时润州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润州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要结合其历史特色,同时又要从现代旅游发展角度,实现各种“旅游 ”,旅游 农业、工业、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实现现代旅游的体系发展。  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 唐任伍  北师大中国民生发展课题组在连续追踪中国民生发展的基础上,2020年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发布第四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在我们和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这一报告,特别具有意义。  2020年的民生发展报告主要有几个亮点:  第一,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中央对2020年中国民生发展取得成就的一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因为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1]。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论带史”的现象,存在伪“学生生成”现象。本文拟重构美国“三次序材料教学法”次序,探讨“史料实证”素养落地的思考。  一、“史料实证”重在“证”的过程  早在五大核心素养正式公布之前
课堂教学不是技巧的呈现,而是生命的相遇。相遇是平等的相待,是用同理心去对待。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历史中的人和事的对话,同时也是阅读者的自我对话,更是一次生命的相遇。只有对生命怀有敬意,才能更多体悟历史中的人和事,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饱满;这种敬意更需要通过阅读来保持和丰富。教学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阅读,积累,再阅读,再积累,反复循环,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是勤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反思的过程;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时,对安康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采取“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强调“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安康市自2011年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以来,全市累计搬迁群众26.73万户、93.78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5.16
在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试中,文言文延续了“变中求稳”的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掌握它趋于稳固的特点,为新一年的高考备考服务。  一、选文特点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仍然采取了与2014年、2015年相同的题材——人物传记,选取的历史人物均出自正史。全国Ⅰ卷的《曾公亮传》出自《宋史》,全国Ⅱ卷的《陈登云传》、Ⅲ卷的《傅珪传》都出自《明史》。整体来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可读性强,符合大纲对高中生
语文相比其他部分学科,广东省一直以来的备考布局与全国卷的导向并没有冲突,甚至没有太大的分歧。语文教学一纲多本已经很多年,更容易适应全国卷。就2016年高考考生的反馈来看,除了作文出乎预料,其他考项都是平时复习备考可以覆盖到的,所以,未来一届的考生们更应该消除困惑,按部就班,从容应考。  平时同学们比较头疼的是写作,现代文阅读似乎拿来就能做,但实际上做了却没有把握。其实,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水平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25题,以《步辇图》入题,通过品读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掘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来考查学生在艺术审美与史料实证之间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立意新颖,形式活泼,体现了“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的课标要求。试题如下: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审辩式教学,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是由陕西省特级教师周宏老师在对一线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新的教学主张,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育人模式,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简称。第二是基于审辩式思维的教学操作模式的名称。经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实践,摸索,提炼,审辩式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具体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