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抓”与“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上课不专心听,懒得记笔记,怕动脑筋,提出问题不认真思考……” 这是如今老师抱怨最多的,透过抱怨,可窥见课堂的普遍想象。究其原因,看看学生是如何回答的?“课堂太程序化,太呆板化,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全由老师包办一切。”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課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若不逃避反倒不正常了。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抓”与“放”, 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心得,谈谈感受。
  一、课堂“抓”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无纪律保障,教学任务也定无法圆满完成。课堂纪律是关系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教学质量能否有保障的法宝。但也不能死“抓”这条不放,如果一味追求严肃的课堂纪律,老师上课省心了,传授知识的过程很顺利,同时,课堂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学生有想法也不敢讲,生怕老师批评,扣上破坏课堂纪律的高帽。个人认为:课堂纪律因“抓”而有度,该“放”就“放”,让学生思绪的火苗在适时燃烧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养成课堂上该灵动的时候要活泼,不该张扬的时候要安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抓”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教什么”问题,关系到教师对于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对统一”的高度认识,关系到教师对于教材中人文情感及语言文字的深入解读。具体到教学过程,就是要依据有效地、正确地“课时任务” 或“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老师脑中应时刻牢记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只有对学生的起始要求和预定发展目标符合,与其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相匹配时,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实在在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三、“抓”作业,及时反思,促进成长
  一堂课结束后,要认真进行作业设计,了解学情,更是检验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一堂课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它将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它会让我们少作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文章;反思一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师生互换角色,“放”手让学生唱主角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的渠道。借助互联网自主学习,已经成了获取知识的一重要途径。老师课前应多在“启”和“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把这样就能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也能办大事,也能当‘小先生’”。这也是我和同事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新课标同时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因势利导、有计划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采访、改编课本剧、表演等),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激励、激发灵感,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性。
  五、把提问权“放”给学生,老师拒做“救世主”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有好思的习惯,都善于思索。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应成为他们的“救世主”,不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去分析、思考问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师问生答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问”是通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学生提问表明他正在积极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表明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权应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如: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读了这段话、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这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把作业的自主权“放”手给学生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往大家总是千篇一律完成一项作业,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学习优异的同学对那简单的题目重复练习,浪费了时间,更是压抑了这些同学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把自主权放给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作业,可以自己为自己出题,也可以同学互相出题。我觉得这样学生更乐意积极主动去完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该抓则抓,该放则放。教师不但要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更应将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情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自身智慧,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使课堂气氛既严肃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以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充分提高。如果一个支点可能撬起地球,那么有滋有味、“抓” “放”适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撬起孩子的一生。
  【作者单位: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TK6926数控落地铣镗床立柱设计中引入有限元方法和分析理论为基础的CAE分析优化的设计方法。在样机试制之前对立柱大型结构件性能进行定性及定量的预测及评估分析,并提出了
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生对什么阅读有兴趣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课堂上,因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也就产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要做到有的放矢地预防数学学习分化,应从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本身的差异、教师课堂教学不良行为以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的不足等。因此,要想阻止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教师必须在心理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平时工作的细微处给学困生以
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和考察的重点,而学生的阅读理解一直是个难题。笔者以为,概括能力的欠缺是原因之一。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捕捉到文章的精髓,无法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为己所用。如果学生能掌握几种不同的概括方法,能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能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概括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那么这对语文学习来说大有裨益。  一、培养阅读理解力,为概括打下基础  概括具有很强
镁合金具有强度高、比重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及3C行业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共识,节约油耗已经成为现代化汽车的重要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课程,它将历史、地理、自然等多类学科知识揉和在一起的综合型活动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教学
继电保护装置在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保护设备。但继电保护设备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或其它因素,都可能会导致
一系弹簧是某型内燃机车转向架上的重要零部件,其工作应力高达450MPa,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相关技术参数都高于其它车型同类弹簧。因此,对制造的要求相对较高。鉴于此,工艺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古人也指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中把朗读分为三个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指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通过有声语言把文本、作者、读者的感情合而为一,真挚地表达出来。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认为朗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摘要:我国目前在低温管道与低温压力容器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成为工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中的一个巨大隐患,威胁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低温管道与低温压力容器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温管道;低温压力容器设计;问题  全球经济的日新月异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低温材料在技术上面有很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低温压力容器的制作和设计,这些为低温压力容器的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