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润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动态的人际过程,创设良好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地理知识。
  
  一、导入情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的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就像名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的问题时,可以先讲述一个故事:在南美洲有一个世界上很小的国家叫厄瓜多尔,它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都城,这里有一座两丈多高的赤道纪念碑,碑顶有一个石雕的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赤道线,从东西两方一直连到地下,据说这里是地球上赤道的准确位置。倘若你来到这里,两只脚分开站在赤道的两侧,就可以自豪的说:我脚踩在南北两半球!学生们听到这时,心里盘算着假如有那么一天我能来到这里也一定要去试一试。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来了。
  
  二、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那么我国的气候将会怎样?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纷起,课堂便处于活跃的气氛中。经讨论、分析,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语言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时,语言的雅俗,表达能力的高低,启发艺术的优劣,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外,大量的要用地理教学语言来描述和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容易产生共鸣,对所学知识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对学生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这是因为文学性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描绘杭州西湖之美,可引用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所学的地理事物,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生活情境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的问题,尝试迁移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应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产生升华,在应用中开放地理课堂。例如: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比较抽象难懂,可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春节期间,北京的明明希望能够感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盛夏酷暑,南京的玲玲想到凉爽景色迷人的地方去躲避“火炉城”的滚滚热浪;他们该怎样选择旅游的目的地呢?你有好的建议吗?对旅游活动学生感兴趣,有很多同学也有亲身体验。依托体验,能对抽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思考,再灵活迁移知识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就容易得多。
  
  五、思想教育情境
  
  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作为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如讲我国的位置和疆域时,可通过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情境教学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集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启迪学生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物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应试”教学转为“素质”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
期刊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生物学教学也必须与之同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所需的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超前意识、及环保意识等,以便造就具有良好个性修养、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建设新型人才。    一、关于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机械化的工作由智能化
期刊
新课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通过教学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我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的实践。近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期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说笔
期刊
【摘要】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中职物理难学,这主要是初中、中职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初中、中职物理课程的衔接梯度大,台阶高,因此,把握好初中、中职物理教学衔接问题,降低中职物理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物理教学与学习特点,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衔接;梯度;台阶;要求;效果    一、中职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    初中、中职物理教材的梯度从教材
期刊
【摘要】 恰当的刺激,可以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便于更好的接受新事物。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利用小实验,更能使物理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 恰当刺激;幕后策化;设悬置疑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加快步伐进入到了信息时代。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单调的课堂。像原来一样,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教学方式,越发显的苍白无力。针对这样的情况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
期刊
一、什么是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反思的简要文本记录,其关注焦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利与弊”分析,因而它已日渐成为一种培养教师反思习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教学后记的主要特点是:并非前瞻的、预设的、全面的教学计划,而是后顾的、生成的、精要的文本小结。从时间关系上看,教学后记通常是写在“课后”而不是“课前”;从形成机制上看,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众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正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那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呢?    一、物理实验创新的准备    观察是实验的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是
期刊
【摘要】 实验的整理和交流评估的过程,在实验教学对学生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功不可没。“学而不思则罔”,探究后的反思和沉淀,不仅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也是深化所学的重要过程,更是思维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形成的最后收官。  【关键词】 探究能力;思索动力;反思和沉淀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探索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过程既是认识和检验规律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