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审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无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我国来看,都是比较新的课题。本文对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文件规定进行了归纳综述,据此总结和分析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并以审计署首次开展的省部级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等3个基本方法,探讨了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主要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针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问题给出了明确责任划分标准、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框架、进一步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等3点建议。
其他文献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常性审计制度,对国有企业重大财务异常、重大资产损失及风险隐患、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等开展专项审计”。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探索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制度,促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中国审计学会和北京工商大学于2016年3月2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完善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加强和改进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中国审计学会于5月9日至l3日在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南京)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讨班。来自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专业硕士培养院校的共计110名学员参加了研讨学习。
本文探讨由财务报告审计师提供并购尽职调查产生的信息优势、自利偏差和经济依赖如何影响合并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并以2011-2014年审计师提供并购尽职调查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并购方聘请财务报告审计师提供并购尽职调查,会显著地降低并购后合并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而且当并购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质量下降的程度越高;当提供并购尽职调查的人员参与并购后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程度越高,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越低。经济依赖性与自利偏差是解释这些结果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审计师提供并购尽职调查业务是不认同的。
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也日益增加并呈现常态化趋势。审计机关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整合了多方审计力量,提高了审计效率,更好地发挥了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以及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购买服务全流程的控制能力、对社会审计组织实行“业务指导+持续监督”、多元化手段并行实施防范社会审计组织的道德风险、建立制度规范购买行为与实施信息公开双重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
一、论坛主题 第四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广大青年审计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推动青年审计干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的热潮,更好投身圈家审计发展。
当前各级审计机关正在全面推进审计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多行业数据实现了集中存储和管理,为审计全覆盖实施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源。审计人员正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大数据审计方法,其中跨行业大数据关联分析成为当前发现审计疑点、扩大审计覆盖面的主要方法。在前沿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审计大数据关联分析已不再是基于SQL的关联与对比,而是源于多领域审计大数据的实体识别、关系提取后的大型审计关系网络,该网络存储于分布式图数据库中,形成集网络分析和可视化辅助为一体的智能分析平台。为进一步阐述审计大数据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审
本文以2011~2015年强制披露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制订对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制订越严格,越能降低股东和管理层-CN的第一类代理成本。本文进一步检验外部治理机制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降低代理成本的过程中,高质量外部审计、更高的市场化进程与严格的定量认定标准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为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在理论和实务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实证证据和政策指引。
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二是立足服务,坚持监督;三是立足宏观全局,坚持微观查处和揭露;四是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五是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明确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国家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随着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广与深化,政府审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课题组在对贵州省审计工作现状进行大量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以贵州为例详细分析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并提出了创新审计工作组织方式的路径与基本内容。课题组认为,为了满足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审计工作应当以省级审计机关为主统一调配资源,强调绩效审计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上审下、交叉审相互配合的审计模式,把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利用制度,并积极探索和利用联网审计
通过对美国、英国、欧盟等6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审计报告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境外审计报告类型以绩效性审计报告为主、报告撰写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报告内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报告表述具有较高的直观性、报告意见具有较强的建设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际,对加强和改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积极推进复合式审计模式、深入开展绩效性审计、切实完善审计报告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