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针对性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科;白血病;护理
引言
白血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病程快、发病迅速,治疗费用较高,不仅仅会给白血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影响到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白血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治疗白血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化疗,但其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痛苦折磨。因此,本文研究了心理护理模式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18~70岁,平均(33.0±3.2)岁。所有患者经臨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并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结合其及家属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患者后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制定。②健康宣教。患者到新环境后,对陌生环境普遍会存在恐惧、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将入院环境、主要负责的主治医师、整体住院环境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以温和语气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患者喜好播放音乐、动画录像等,帮助其消减负面情绪,建立起护患间信任的桥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活动。③互动交流。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主动倾诉内心顾虑,并及时解答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疑问,以提高护患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两者间的摩擦问题,且责任护士还需每日根据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计划以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加以激励性话语来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根据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实际情况,评价心理护理质量及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焦虑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满分为100分,其中轻度焦虑得分在50~59分,中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重度焦虑得分在70分以上,评分值≥50分,说明患者有焦虑症状。
2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施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白血病作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由于发病具有突发性以及病情进展迅速并易引发出一系列并发症等诸多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在长期的化疗影响之下,极易产生出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认为,对于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本研究结论相符。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压力通过β-肾上腺素能信号加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进展。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此过程当中,患者精神压力能够得到释放,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积极面对生活。医护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心理治疗,并运用有效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医护人员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使患者认可医护人员各项护理工作的展开。目前,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一般采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这种方式严重破坏患者的身体机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拖慢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白血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热、贫血、骨骼疼痛等不良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抽搐、牙龈出血、失明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资料认为,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不仅会对后期治疗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疾病,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方式,副作用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合理运用医学心理知识,给予处于心理危机的人以心理上的帮助,让其能尽快从悲伤或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鼓励患者重拾自信心,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和困难。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建议,使患者能正视困难,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指标对比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率对比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本文遵循动态护理的原则,分时期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心理护理的针对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了针对性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证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综上所述,心理护理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可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对治疗有着明显的作用,该护理方法值得被采纳并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秀玲,刘颖.白血病化疗期间口腔与外阴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5,18(12):12.
[2]覃秋玉.强化护理干预在减轻白血病化疗中常见症状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5,1(12):91-92.
[3]林宁,吕欣,马冬.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25(12):47-48.
[4]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27(18):1699-1700.
[5]张琪.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提高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29(14):114.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科;白血病;护理
引言
白血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病程快、发病迅速,治疗费用较高,不仅仅会给白血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影响到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白血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治疗白血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化疗,但其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痛苦折磨。因此,本文研究了心理护理模式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18~70岁,平均(33.0±3.2)岁。所有患者经臨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并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结合其及家属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患者后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制定。②健康宣教。患者到新环境后,对陌生环境普遍会存在恐惧、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将入院环境、主要负责的主治医师、整体住院环境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以温和语气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患者喜好播放音乐、动画录像等,帮助其消减负面情绪,建立起护患间信任的桥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活动。③互动交流。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主动倾诉内心顾虑,并及时解答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疑问,以提高护患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两者间的摩擦问题,且责任护士还需每日根据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计划以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加以激励性话语来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根据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实际情况,评价心理护理质量及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临床护理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焦虑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满分为100分,其中轻度焦虑得分在50~59分,中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重度焦虑得分在70分以上,评分值≥50分,说明患者有焦虑症状。
2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实施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白血病作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由于发病具有突发性以及病情进展迅速并易引发出一系列并发症等诸多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在长期的化疗影响之下,极易产生出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认为,对于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本研究结论相符。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压力通过β-肾上腺素能信号加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进展。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此过程当中,患者精神压力能够得到释放,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积极面对生活。医护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心理治疗,并运用有效护理手段,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医护人员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使患者认可医护人员各项护理工作的展开。目前,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一般采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这种方式严重破坏患者的身体机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拖慢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白血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热、贫血、骨骼疼痛等不良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抽搐、牙龈出血、失明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资料认为,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不仅会对后期治疗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疾病,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方式,副作用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合理运用医学心理知识,给予处于心理危机的人以心理上的帮助,让其能尽快从悲伤或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鼓励患者重拾自信心,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和困难。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建议,使患者能正视困难,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指标对比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率对比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本文遵循动态护理的原则,分时期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心理护理的针对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了针对性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明显强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证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综上所述,心理护理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可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对治疗有着明显的作用,该护理方法值得被采纳并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秀玲,刘颖.白血病化疗期间口腔与外阴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5,18(12):12.
[2]覃秋玉.强化护理干预在减轻白血病化疗中常见症状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5,1(12):91-92.
[3]林宁,吕欣,马冬.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25(12):47-48.
[4]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27(18):1699-1700.
[5]张琪.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提高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29(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