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e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心理学家都相信“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性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我们中国的孩子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异常的“乖巧”,他们总是那么谨小慎微,生怕自己说错了哪句话,从而“触犯”了大人们的尊严。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的个性在揣测中逐渐消磨、思维在谨慎中逐渐僵化、灵性在拘束中逐渐消失。一位老师在教学“高矮”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在黑板的最高处,悬挂了一个小玩具。然后邀请班上一位个头很矮的小男孩同老师比赛,谁先摘到玩具谁就获胜。比赛开始,尽管小男孩使劲往上跳,却怎么也摘不到那个玩具,而老师轻轻一伸手,就将玩具摘到手中。不言而喻,获胜的自然是老师。于是,老师问那个孩子:“你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小男孩小声说:“不公平。”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清楚,这位教师要求小男孩大声地重复一遍。可是——他改口了!违心地说:“公平。”全班同学用迟疑的目光看着老师,也许在等待老师的裁决。
  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展现出来,其前提是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关心学生。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与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其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问题情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营造积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一个有关年龄的思考题是这样的:妈妈的年龄是小军的4倍,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4.2倍,小军的爸爸比妈妈大2岁。问小军有多大?有一个学生大胆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他猜想只有用5、10、15……与4.2相乘才会得到一个整数年龄,就假设小军的年龄是5岁,那么爸爸是21岁,妈妈是20岁,爸爸只比妈妈大1岁,不符合题目要求,这种猜想不成立。再假设小军10岁,那么爸爸42岁,妈妈40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符合题目条件要求,最后确定小军应是10岁。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列方程4.2x-4x=2这么简单,但是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不但能配合数学教学,而且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下几种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比较便于开展。
  1.数学游戏。每个小学生都喜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常见的数学游戏有数学谜语、数学竞赛等。
  2.解决数学开放题。数学开放题由于条件、结论和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因而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可设置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先剪三张正方形的纸,再用其拼出不同的图形。学生经过思考、动手操作,可能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图形(如图),体现了不同的创造能力。
  


  3.“表演”数学。教学“找规律”时,在应用规律中,可设计一个让学生看图表演规律的练习。如 可以用拍手表示正方形,用跺脚表示长方形,表演出来就是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表演之前,教师应先做示范,待学生弄明白后,自由进行创造表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情或其他方式进行表演。学生的表演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表演中培养了创造能力。
  4.成绩展览。利用教室的墙壁、黑板给学生表现创造才华的机会,给学生的创造作品提供展示的空间。如工整清秀的数学作业,学生自己拼组的各种图形、自己创造的各种规律性知识,优秀的统计图表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和创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
  禄丰县路溪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每每看到新闻报道关于犯罪份子利用盗取来的手机,向手机主人亲友拨打电话诈骗金钱的时候,难免有些担心。而除了为手机设置待机密码、修改亲人称谓等常见方法外,何不试试利用PIN码保护好你的SIM卡呢?  PIN码(PIN1)全称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就是SIM卡的个人识别密码。如果未经使用者修改,运营商设置的原始密码是1234或0000。如果启用了开机PIN码,那么
期刊
教材分析:  《前滚翻双腿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五册,在学生掌握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协调、柔韧、灵敏素质的第三期和运用感觉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技巧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事物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通过设计《新疆游》这一主
期刊
Cliplets制作原理  Microsoft Research Cliplets制作Cinemagraphs影像的原理十分简单:选择一个视频,生成两个图层。第一个图层为从视频中剪辑出的一个静态画面,作为背景。第二个图层是从视频中剪辑出的指定时间段的局部动态视频,重叠在静态画面之上。之后将背景、动画图层一合并,就可以展示出静中有动的效果。  进入Cliplets官网后(http://t.cn/zW
期刊
经常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朋友都知道,通过相机上对应的菜单设置,可以自动在拍摄的每一张照片上都显示拍摄时间。对于那些没有添加拍摄时间的照片,我们还可以借助ACDSee等图像软件进行批量添加操作,但却不方便添加拍摄地点等信息。其实,只要我们先将要处理的照片按拍摄地点,分类存放到各个见名知意的文件夹当中,借助光影魔术手的“批处理”命令,就可以轻松实现拍摄时间和地点的批量添加操作(如图1)。  运行光影
期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年进入秋天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以方便大家出行。作者以此告诉我们,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是家乡人民友好情感的纽带,美好品质的象征。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在读中领略家乡的那道风景,在风景的欣赏中得到语言的发展、情感的熏染。还可以根据
期刊
教材简析:  《槐乡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但孩子们却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轻快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槐树情结和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宛如一首快乐的歌,一个个有趣的比喻把孩子心中的快乐一点点播撒出来,晕染在文本中,使劳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动,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呢?  一、自评自改,掌握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因此,习作教学首
期刊
六成教师认为课改后负担加重    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系列研讨会在石景山实验小学举行。研讨会上石景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在对该区小学教师调查后认为,九成以上的教师认为经过课改在能力等方面有了进步,但也有六成以上的教师感到负担明显加重。与会专家表示,经过六年改革,北京课改已经从理念上的更新体现到教学行为上,教师也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计算、语言、体育锻炼等是小学生最常见的问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并不只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小
期刊
平板电脑的触屏设计带来了出色的“指尖”触摸享受,但在文字输入时则有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雷柏近日推出了E6100蓝牙超薄键盘,可同时兼容iPad、Android平板及普通电脑,为用户带来“无限”操控体验。  雷柏E6100蓝牙键盘继续沿用雷柏超薄键盘外形设计,并以5.6mm机身厚度打破了最薄的键盘纪录。键盘背部采用了不锈钢拉丝金属材质制成,不仅令键盘更加坚固,而且更具时尚感。采用剪刀脚设计的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