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科研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应用技术型高校迎来高速发展期,但其科研发展却陷入两难境地。应用技术型高校要改变学术型科研主导的思路,明确应用型科研定位,提高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评价新标准。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 科研定位 科研提升
  课 题:本文系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适应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WZD1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特征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1902)研究成果。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迎来高速发展期
  1.国家利好政策助推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校的类型不断分化,分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为办学定位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时代而生。
  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劳动总局在天津市和吉林省创办了两所技工师范学院,分别为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吉林技工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这是最早的应用技术型高校。
  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3年,“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天津成立。2014年,178所高校发布《驻马店共识》,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同年6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國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从国家高度鼓励更多的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当前,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迎来高速发展期。
  2.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发展的必要性
  (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驱动根本的是科技的创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要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应用技术型高校肩负着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2)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需要。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要完成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时代要求。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科研水平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重视科研,发展应用型科研,不仅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也是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需要。
  (3)大学功能的内在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大学的一种类型,发展科学研究是其功能所在,同时其开展的科学研究功能又具有特殊性,即开展应用型研究。在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应用型研究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受传统的学术型科研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不论是研究型高校还是应用型高校均倾向于知识型学术研究。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科研发展特色不明显,发展陷入两难处境。一方面,科研定位有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同质化倾向,另一方面,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既定定位有差距。
  1.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同质化倾向
  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仅需要技能,也需要科研。早在10年前,潘懋元教授就指出,应用型的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
  从传统意义上讲,大学应是致力于研究高深理论,而学术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由于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办学定位上以教学为主,科研水平薄弱,与研究型高校科研实力悬殊,导致其在研究高深理论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此外,同研究型高校一样,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职称评聘体系也是以承担高级别科研项目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为评价指标。
  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多是研究自己擅长和熟悉的专业理论方向,只重视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的数量,忽略了对学校整体科研规划的研究,加重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同质化倾向。
  2.科研服务社会能力与既定定位有差距
  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起步晚且在职教师也多从传统形式的学术型教育中产生,导致此类高校缺乏能胜任应用型研究的高水平科研人才,应用型科研团队更是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在开展实践应用型科研方面经验不足,产学研发展缓慢。在推动学校教学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贡献的力量不够,特别是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促进教学改革方面效果不突出;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助推产业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开展的科学研究还远远不够,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方面与既定定位出现差距。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提升路径思考
  2017年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应用型高等学校要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此类高校科研发展要走出学术型主导的模式,着眼服务社会,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以对接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研究作为科研发展的核心方向。明确应用型科研的定位,提高科研的社会服务能力,建立科研评价新标准。
  1.明确应用型科研定位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特色就在于,其通过开展应用型科研创新活动,更为直接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一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驱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科研发展,把产业企业的技术革新需要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的重点,改变学术型科研观念,强化科研的实践性,防止科研与社会需求及产业行业发展相脱节,避免与学术型大学科研定位同质化,建立学校、地方、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科研机制,促进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的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强化应用型科研需求导向。
  2.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师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体。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对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开展应用型科研与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合作,凝聚应用型科研力量。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科研应关注科研成果的社会实用性,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展应用性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相关政策的起草与拟定,加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加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展示学校的专业特长,真正实现与地方及行业的合作,提高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3.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评价新标准
  应用技术型高校科研有其特殊性,应注重服务社会、服务教学、服务产业行业。如果按照传统大学的职称评聘制度和科研评价标准,必然不能调动起此类高校教师投身于应用型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建立与研究型高校平行的科研发展体系,将科研导向真正转移到应用型科研上来,将教师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作为职称评聘、科研任务等各类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方能增强教师主动服务社会、深入行业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股市中信用失落的问题已严重阻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两方面介绍信用失落的现实状况,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等方面
针对印染废水处理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的问题,为提高其处理效率,研究混凝-吸附-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水样的pH值调至5,以质量浓度为1 000 mg/L聚合铁(PFS
院外急救在急救医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运用科学、规范的院外急救护理程序,配合医生迅速地把急救医疗救治送到急救现场,在最短时间内把患者送到医院,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
过敏性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特征是累及多系统,包括皮肤、气道、血管系统和胃肠道.严重病例会导致气道完全阻塞、心血管系统衰竭和死亡.过敏性反应这个术语指的是
期刊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先后成功执行了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地震救援行动。搜索、营救、医疗
随着我国管办评分离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阐述分享了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联动,构建多维度、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
技工学校的教育要能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注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综合的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训练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性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而被轻视,同时,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创新。本文调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以18级酒店专业"两后生"为对象,开展了"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与学历制学生的比较等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