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激发; 实际; 能力
  《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既然数学对人有这么多的益处,学生应该是非常乐意去学习数学,急切地投入到学数学、用数学、探秘数学的无穷乐趣之中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在我校以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你认为最枯燥的学科是什么?答案是数学;你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数学;你认为最令你头痛的学科也是数学;令你最讨厌的学科答案还是数学。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新课程标準》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初中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
  一、注重课前准备,适当选择更多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知识的课前铺垫,感受数学生活现实化,激发求知乐趣。
  “把旧知识作为新内容的导入,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是传统旧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由于未成年的学生理解能力及注意力有限,导致只有少许学生能够弄明白,大部分的学生仍旧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知历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就必须紧抓联系生活实际这关键所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时,若教师脱离学生生活,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学得困难而且知识的遗忘率极高,更谈不上运用了。据研究表明,当把学生学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因此,在讲授该节课前,我事先向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放学时观察马路地面上“凑拼”起来的地砖呈现怎样的图形?是否有缝隙?重合的顶点上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为新课埋下伏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的亲身经历新课内容导入的过程,提前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积累生活经验。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与生活实际联系。
  1.联系生活实际,把应用意识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中。
  初级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概念,关注概念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只要理解透了概念的意义,则其他的概念运用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安排观察月份顺序: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从学生熟悉的“月份”概念开始,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又再观察比较年份:公元1年→公元2年→公元3年→……→公元2000年→公元2001年→公元2002年→公元2003年→……→公元2006年→公元2007年,进而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清楚什么是循环与不循环,再进一步利用π(圆周率)来说明具有这一特点的数就是无理数。
  2.模拟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激发其学习乐趣。
  教学中适量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到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妈妈叫小花到市场买些苹果与樱桃回来招待客人,由于前一次小花买的苹果不甜,妈妈再三嘱咐要买爽甜的苹果。一会儿,小花带回一篮苹果与樱桃,可是每个苹果孝被小花尝了一小口,小花还满怀高兴得意地对妈妈说:“我这次买的苹果个个都很甜。”(学生看到这哄笑起来)教师问:同学们,小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做?经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合作,很快得出结论: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从而明确了新知识的内容提要。通过巧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具有实践机会,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又如学习“频数与频率”时可设计以调查学生喜欢的球类(足球A、篮球B、排球C、乒乓球D)作为过渡,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通过用上述表格的形式展示每位同学喜欢的球类,统计最多人喜欢的球类是什么?这样的表示方式好不好?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你认为更好的表示方式。这样使得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有的提出打“O”,有的提出画“正”字,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对频率、频数的认识,如此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数学又怎会乏味呢?
  3.恰当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黄金分割》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为新知的练习:人的正常体温是37℃,那么人在多少度时,感觉上最舒适呢?学生顿感有趣,积极思考,争着回答(23℃,22℃, 25℃)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黄金分割知识的应用(37ⅹ0.618≈22.8),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①人体中有哪些黄金分割点?②若你是一个晚会主持人,舞台的是8米,你应当站在舞台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通过自编练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数学学习劲头,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课后运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体验、理解数学,把数学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梯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又如学习了不等式后,讨论如下问题:暑期出游,有报名价为每人500元的甲、乙两家旅行社,经协商后,甲旅行提出的社优惠条件是:两名家长全额收费,学生按七折收费;乙旅行社提出的优惠条件是:家长、学生都按八折收费。假设两位家长带领3名学生,他们应选择哪家旅行社?带5名学生呢?通过计算、讨论、分析,发现3名学生时乙旅行社优惠;5名学生甲旅行社优惠,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部分南方农村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侧重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渗透普通话口语教学理念,从加强普通话朗读训练、教师提高普通话的水平、优化教学语言、鼓励小学生勤听勤说、课堂内外结合四个方面着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口语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 语文; 听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讲究 “听、说、读、写”并重,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理解和表达水平,两者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的。目前语文
期刊
摘 要:导语有如序言,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精妙;也如前奏,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开拓他们的创造力。好的导语,可以是笑话、寓言、图画、歌曲等等。但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融入课本。既能振奋精神,又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导语; 兴趣; 情境;悬念; 联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而言,开头便是导语。导语是一座桥梁,是学生走入课堂、融入情境、撷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也有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物质观、宇宙观和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的辩证唯
期刊
摘 要: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勤奋与刻苦,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实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一些相应的策略:一,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二、充分利用课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①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②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③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我们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在保育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護能力。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热情的支持、积
期刊
刚教书的时候,一到中考就听到老教师们说,要研究《考试说明》。参加研讨会,教研员也说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本以为把《考试说明》读几遍就是研究了。近几年也许是参加了研讨会多了,在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讨论多了,在与去参加出题的黄老师研究多,我似乎才明白了《考试说明》里说的一些话了。这些是我在研究今年的《考试说明》时悟到的一些管锥之见。抛与大家,可随意评点其对与错,就算是做一次教研吧。  一、《中考说明》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科学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合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学科课程整合; 认识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则视为乐园。”这不由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课堂效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望。  好奇
期刊
生物新课标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多培养动手实验,动手思维,在实验和思维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就此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