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改革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新课改要求新的教学模式,这也就意味着体育老师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合作式的学习。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项挑战,随着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长期不受重视的体育学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学要求有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该用展望未来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让体育课堂焕发该有的青春活力。现阶段,教育成功不仅体现在学生要有智力,还要有一副好体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健康教育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课程,体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果,进而寻求体育课堂的最佳发展模式。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这样上课的:准备—整队—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练习—复习,这个过程形式单一,不仅束缚了老师的教学思维,使教师陷入到对定的模式中,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体育提不起兴趣,上课懒散没激情。
(二)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主体
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大家都觉得体育课应该以老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管理、被训练)并被当成了不能思考的机器,教学方式程式化、训练化,学生的特长、爱好、个性都得不到发挥。这种模式过分考虑教学方法,却忘了对学生适不适合[1]。
(三)教学方式机械化
上体育课时总是老师示范、同学练习,很少有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创造一套体操,虽然学生想出来的不一定科学,但是这至少是学生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了思维,也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压抑。
二、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实践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的需要。虽然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也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但是仍有许多不足,还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改进。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慢慢的被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所以我们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让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2]。
虽然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大纲要求,但是学生在个体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样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该对体育教学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使教学内容尽量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违背统一教学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比如,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性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在实践课的时候为学生介绍一下,让学生有个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再单独花时间让学生在课上看这些内容了。
(二)体育教学应让学生感到快乐
有快乐才会有好的学习心情,不得不说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快乐也是教学质量低的一个体现。这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学生的,也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新课改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下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喜欢的体育项目,或者让学生想一些团体游戏,这既让学生开动脑筋,又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3]。
(三)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这里强调的是人,也就是说要以健康为核心,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来完成。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还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体育课堂形成一个愉悦的情感环境,尽量使每节体育课都是一个育体、育人、育心的过程[4]。
创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快乐体育”“体适能”,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中認知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和性格等特点,使学生能很好地适应课堂,不会有局促不安,自信流畅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由现在的“建模”向“无模”方向发展,“建模”表示现在的体育教学区域的成熟和稳定,而“无模”则是我们急需的突破和发展,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应不断总结原有模式的教学经验,勇于创建体育教学新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辉,朱立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S3):56-57.
[2] 刘爱霞.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3(4):49-50.
[3] 吴亚娟.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12):88-89.
[4] 张荣芳.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2010.12(4):38-39.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学要求有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该用展望未来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让体育课堂焕发该有的青春活力。现阶段,教育成功不仅体现在学生要有智力,还要有一副好体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健康教育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课程,体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果,进而寻求体育课堂的最佳发展模式。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这样上课的:准备—整队—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练习—复习,这个过程形式单一,不仅束缚了老师的教学思维,使教师陷入到对定的模式中,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体育提不起兴趣,上课懒散没激情。
(二)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主体
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大家都觉得体育课应该以老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管理、被训练)并被当成了不能思考的机器,教学方式程式化、训练化,学生的特长、爱好、个性都得不到发挥。这种模式过分考虑教学方法,却忘了对学生适不适合[1]。
(三)教学方式机械化
上体育课时总是老师示范、同学练习,很少有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创造一套体操,虽然学生想出来的不一定科学,但是这至少是学生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了思维,也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压抑。
二、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实践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的需要。虽然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也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但是仍有许多不足,还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改进。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体现一定体育教学思想,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活动策略或简化的操作模型。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慢慢的被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所以我们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让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2]。
虽然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大纲要求,但是学生在个体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样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该对体育教学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使教学内容尽量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违背统一教学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比如,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性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在实践课的时候为学生介绍一下,让学生有个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再单独花时间让学生在课上看这些内容了。
(二)体育教学应让学生感到快乐
有快乐才会有好的学习心情,不得不说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快乐也是教学质量低的一个体现。这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学生的,也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新课改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下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喜欢的体育项目,或者让学生想一些团体游戏,这既让学生开动脑筋,又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3]。
(三)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应以人为本,这里强调的是人,也就是说要以健康为核心,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来完成。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还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体育课堂形成一个愉悦的情感环境,尽量使每节体育课都是一个育体、育人、育心的过程[4]。
创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快乐体育”“体适能”,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中認知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和性格等特点,使学生能很好地适应课堂,不会有局促不安,自信流畅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由现在的“建模”向“无模”方向发展,“建模”表示现在的体育教学区域的成熟和稳定,而“无模”则是我们急需的突破和发展,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应不断总结原有模式的教学经验,勇于创建体育教学新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辉,朱立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S3):56-57.
[2] 刘爱霞.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3(4):49-50.
[3] 吴亚娟.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0(12):88-89.
[4] 张荣芳.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2010.1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