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下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赛儿,宁波市兴宁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全国中考命题评估语文专家组成员。曾荣获“全国课改实验区课堂展示”教学创意奖和教学效果奖,部级优质课、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等,执教各级公开课和做讲座逾百场,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及多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课例等三十余篇。
  (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围绕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
  老街
  ◎103班   汪琢尔
  这是一条并不长的街,走着走着就到了尽头。透过城壁上留下的老字号商铺,依稀能看出昔日的繁华。
  沿街的两旁是木制二层小楼,一楼的活动门板被主人洗得发白。白天,门板被卸下,主人摆出小铺,兜售旅游纪念品,张罗着特色小吃。傍晚,门板重新装上,整条街开始歇息。青幽幽的石板路伸展着,忽然就筑了三两逼仄的青石阶,爬了个小坡,沿阶而上,立了个月洞门,登时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到了城门之上。
  老街住家屋檐下常年悬挂的海螺盆景给老街添了不少生气,有的住家小院长年虚掩着门,轻轻推开,绿植如荫,别有一番天地。陈旧房瓦夹隙间的青苔,跨街而筑的“封火门”,斑驳脱落的墙上字迹,这一切告诉人们,老街很老了。徐徐吹来的微风摇醒了屋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的铃音,突兀地打破了老街惯有的清静。
  至今还住在老街的只剩下一些老人了,年轻人守不住那长年的寂寞和重复的日子。老街的人们做生意从不吆喝,老人穿着白背心坐在老藤椅上,闭着眼睛打盹,大蒲扇一下一下地摇着。游客们循着网红海草冻围上来,老人惊觉扰了清梦,便麻利地拿起小碗,打散海草冻,浇上冰糖水,点上薄荷汁。顺滑清凉的海草冻总是让口干舌燥的人们欲罢不能,再来一碗方能尽兴。那一刻,鸣蝉在枝头唱着,阳光透过树荫洒了一地,像跳跃的金色花瓣。
  新年的老街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家家户户早早地亮起了渔灯,红红火火,整条街被喜庆和团圆包裹着。搓好的汤圆像小婴儿白嫩嫩的脸,仿佛有甜丝丝的香味。鳗鲞和腊肉挂在屋檐下溜溜的一排,馋得人直咽口水。各家的红烧肉香味窜到街上,执拗地钻进每一个路人的鼻腔里。老人们喜悦地准备着年菜,翘首远望子女归来。
  日子一天一天过着,老街自有老街的烟火。
  指导教师:白向丽
  [【徐老师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围绕“老街”的“老”来组材。景是“老”的:老字号商铺、泛白的门板、青幽的石板、瓦楞里的青苔、墙上斑驳的字迹,连那串风铃,似乎都已经摇曳了很多年。人是“老”的:整条街上住着的,大多是老人,还有那个坐在老藤椅上安静地做着生意的老人。连年味也都是“老”的:看吧,那渔灯和汤圆,那挂在屋檐下的一排排古法制作的鳗鲞腊肉,那传统美食红烧肉,都洋溢着一种老旧的年味,何况还有翘首远望子女归来的老人。是的,“老街很老了”,但“老街自有老街的烟火”,这是和其他街道不一样的烟火,老旧、静谧而温暖。
  二   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101班   毛子鑫
  “一班一班,卧虎藏龙!”我们班的“牛人”可真是不少呀!虽然他们看起来似乎都普普通通,可实际上,一个个都身怀绝技。尤其是那个坐在第三排的“老大爷”——小杨。
  小杨长得平平无奇,只有眉毛像是用浓墨抹上去似的,宽而浓黑。除此之外,就可以说是一张标准的“路人甲”的脸了。服饰方面,他始终坚持着“能穿就行”的原则,红棉袄加绿毛衣已成为他冬季的标配。他不讲究发型,头发能短则短,头顶常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有一阵,他得了一种皮炎,头上涂了白色的药膏,整个脑袋看上去就像是掉了几块皮的芋艿。
  他走路的时候手总是背在身后,肚子往前挺,脚还有点外八,走起路来一步一晃,慢慢悠悠,像是不知从哪个村里溜出来散步的老大爷。他吃饭的速度更是慢得让人捉急,每一口吃进去的米饭简直粒粒可数。看吧,他慢悠悠吃完饭,慢悠悠地起身,慢悠悠地倒掉盘子里的骨头大蒜,慢悠悠地放下餐盘……终于,他慢悠悠地晃出了食堂。
  说他慢吧,他却又被称为“一班最快男人”。下午的自修课上,当很多同学还在焦头烂额地补着中午的作业时,他却早已刷完了晚上的题,正悠闲地翻着书了。记得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大家都手忙脚乱地花式补作业,可他却早早就上交了作业,由此获得了“一班最快男人”的称号,也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敬佩。
  他不仅平时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考试的时候,也是“下笔如有神”。坐在他周围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老村长”模样的人,竟然是一个效率惊人的“难题杀手”。
  “牛人”到底为什么这么“牛”呢?经过长期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他从不浪费课间的一分一秒,当同学们在玩闹说笑时,他却在教室里自顾自地埋着头写作业。自修课有人说话时,他也像是能用无形的屏障,把自己与杂音隔绝开来。每当我看到他那种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时,都会被他的自律精神深深打动。我终于明白:真正的牛人,能够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进而成为人生的主宰。
  难怪我们班主任会这样评价他:“这孩子以后了不得!”
  (指导教师:徐   洁)
  [【徐老师评】]
  这篇文章,選材凸显人物个性,组材抑扬有致,加上幽默而有画面感的语言,读来一波三折,很有味道。
  这个“牛人”,出场却平淡无奇,长相平平,打扮平平,但“平平”中却能看出“不平”来,红配绿的服饰标配不普通吧?这发型很具个性吧?尤其是那个比喻,传神至极:“头上涂了白色的药膏,整个脑袋看上去就像是掉了几块皮的芋艿。”写完“平平”之后,他继而写这位“牛人”的“慢悠悠”,这一次,选择了“走路”和“吃饭”这两个日常素材来凸显其动作之慢,无论是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还是慢悠悠的叙事速度,读起来就让人捉急。   但是,就在读者为之捉急的时候,小作者笔锋一转,一句“说他慢吧,他却又被称为‘一班最快男人’”,便又来了一次大转弯。接下来,小作者围绕学习来选材,凸显其“牛”之所在。至此,前面的所有素材,既是“牛”的另一面,同时也是“牛”的铺垫,一切皆是水到渠成。用班主任的那句“这孩子以后了不得”作为结尾,戛然而止,收束有力,有画龙点睛之妙。
  三   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一天
  ◎101班   徐肖敏仪
  “噼里啪啦轰——”
  隔壁寝室不知道又是凳子翻了还是杯子砸了,惊天一炸,炸醒了半栋宿舍楼。
  “消停一天不行吗?!”我大吼一声,把半梦半醒间的魂们给喊了回来。
  “嗯——哟——”听,这软绵绵的声音,带着懒散和妩媚。
  二号床的小美女,又开始了一天中最让自己快乐也最让他人反感的一道程序——伸懒腰。
  “一大早就瞎叫,社会公德心呢?”
  已是深冬,我僵在被窝里,隔夜的热水袋已然凉凉。我瑟索着,把脚往回缩,然后一屁股坐起来,寒风“嗖”地从被窝爬满后背。
  拉开窗帘。天还没亮,路灯明晃晃地瞪着我们。
  穿衣,叠被,梳头,刷牙,洗脸,做值日,吃早饭,逛小卖部,回教室,上课。
  下课铃一响,几个早有准备的同学“唰”的一声,闪了。
  Ger还在发呆,看着教室外早已等着的松鼠,我敲了敲Ger的桌子,示意她“走了”。
  去食堂的路很长。一路上,三个女孩对着高年级的学长指指点点,说这个昨儿在跑操的时候摔倒了,那个前天坐旁边吃饭……
  叽叽喳喳的声音碎了一路。
  也许这就是少年永远无法被大人理解的乐趣。
  点餐时,我眯着250度的近视眼,对着满眼的黄黄绿绿发愣,一转身,取下了Ger的眼镜,不等她反应过来,我就点好了。
  “喂——社会公德心呢?”
  “你早上瞎叫的时候,有想过什么是‘社会公德心’吗?”
  其实吃饭的过程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低头看看餐盘,抬头望望人海,顺带感叹一下高中部学长们的刻苦用功。有时拿过隔壁桌落下的资料,随手翻翻,吐槽一下“这字真难看”“这题超纲了”。
  逛小卖部,回教室,上课。
  夕阳西斜,天是淡紫色的,真的很美。
  吃饭,逛小卖部,上晚自习,回寝室。
  寝室,我们的家。父母的电话此刻纷纷挤进来。好不容易消停了,“未来补习班”又开讲了。班长在黑灯瞎火中开始借“补习班”之名布道——她每晚乐此不疲。
  “宿管大妈来了。”我平静地说。我有准得可怕的第六感。果不其然,寝室走廊灯突然亮了,接着便是宿管大妈狠狠敲击隔壁寝室门的声音。
  靠窗的我愣愣地看着窗帘未关紧处,月光流进来,斜斜地涂在宿舍墙上。我伸出手,像个三岁小孩,傻傻地,做着影子的游戏。
  不知道这有什么乐趣,但就是好玩。
  少年的乐趣,是无可名状,是乐此不疲。
  是大人们不明白的年少欢喜。
  “噼里啪啦轰——”
  我一屁股坐起来,寒风让我打了个战,但我还是把这句话一字不漏地吼了出去:“消停一天不行吗?!——”
  (指导教师:徐   洁)
  [【徐老师评】]
  题目越是平常,可能越不好写。像“我的一天”这样的题目,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为了避免这种通病,寫作中就要用心 “选材”,注重安排详略。在这一点上, 这篇习作无疑取得了成功。
  起床,梳头,做值日,走路,吃饭,逛小卖部,学习,卧谈……一切都是日常,都不是特别新颖的素材,但经过小作者看似随意实则用心的组织,呈现出了一种真实的校园生活和一个少年的快乐情怀。小作者没有平均使力,而是侧重“日常”,突出个性,一切都围绕孩童的“无邪的快乐”来取舍材料;也没有大段大段的铺叙,总体叙事节奏轻快而又有张有弛,显得随性惬意。 那些话,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平凡日常,却组成了真实而鲜活的一天。而一份在大人眼里可能并不被理解的少年的“快乐”,便在这些点点滴滴中或快或慢地流淌。
  结尾两段似乎忽然把我们拉回到了开头,这既是结构上的一种呼应,也让人感受到日子的循环往复,使“一天”拓展为“一天天”,自然深化了主题。
  此外,本文语言也多有可喜。小作者有意锤炼词语,使之生动形象。比如,写“寒风爬满后背”“声音碎了一路”等,尤喜这一句:“靠窗的我愣愣地看着窗帘未关紧处,月光流进来,斜斜地涂在宿舍墙上。我伸出手,像个三岁小孩,傻傻地,做着影子的游戏。”这让热闹的集体生活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个体的生命体验在此刻复苏。而这才是专属于“我”的一天啊。
其他文献
中秋之日,我和父母、小弟去游了径山寺。  径山寺位于杭州远郊的山上。从山脚起一座座漂亮的民居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苍翠。上山的路曲曲折折,仿佛没有尽头。  从车窗边俯瞰,只见层峦叠嶂,几簇茶山泛起年轮般的绿波,呈现出不同于乔木的鲜嫩,尤为亮眼。山间甜美的空气从车窗溢进来,两旁的岩壁上时见野竹和兰草旁逸斜出,白色蓝色的无名小花星星点点地绽放着。小弟在妈妈怀里,汽车每次急转弯,他便发出惊喜的尖叫,
期刊
蓝,蔚蓝,透清透亮的蓝。  黝黑的窗户拦截阳光,我顺着这条明亮的梯子,以意念爬上美好的天空,鸟瞰大地。一刹那间,万物似乎静止,宁静即是柔和。  一切在每一秒都是不停更替交换的,都是全新的。记得在一本访谈录中读到,每六年,人体内的细胞会全部换一遍,你其实不是以前的你。  这是生命的美丽与魅力。  十个月前,姑姑怀了一个小宝宝。每天放学,我总是不辞辛苦地跑去她家,看她无奈而又慈爱的眼神注视着她那跳舞的
期刊
方智琴、陈韵、周元皓,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育澜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在湖州市写作教学课堂评比、湖州市教学案例评比等比赛中屡获奖项,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育澜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茶水间  我喜欢课间去茶水间——这是我的小天地。茶水间在每层楼的中间位置,是一间呈梯形的小房间,墙上挂着同学们优秀的书法作
期刊
郑良仙,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语文教师。衢州市第六届、第七届名师,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派名师培养对象。  (注:以下學生均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文中不再标注)  一 用简明的语言进行修改  修改后:  篮球比赛结束后,队友们都坐上大巴车走了。我没有上车,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夕阳西下,我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  七(7)班 李珈睿  [【郑老师评】] 
期刊
这般雨是绵长的。淅淅沥沥,不由分说地到来;丝丝缕缕,氤氲了每个人的情愫,怀揣着,探望着,飞往过去,飞向未来。  1895年。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教堂。雨正下着,淋湿了衣裳,洗去了泪痕,却刷不尽无限的屈辱。日本的雨季,和故国真是有几分相像呢。林中的乌鸦孜孜不倦地嚷着、吵着,用最可怕的方式歌颂着它们的胜利。我仿佛听见夕阳坠下地平线发出一声巨响,看见大地震动,鸟兽俱散。  身上的枪伤开始隐隐作痛,提
期刊
2019年10月13日,《作文新天地》“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市實验中学、温州市绣山中学、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第二中学,共选派333名选手参加此次“同题赛场”活动。选手们经由各自学校精心选拔,带着班级和个人的荣誉而来。  评委们发现,此次的参赛作品总体水平非常高,呈现的作品风格也较多样。参加此次比赛的选手,不愧是班级里的佼佼者。赛题要求以“声音”为主题,同学们写得较多的题材有:联结亲情
期刊
易水急流,和着悲歌,你渐行渐远。 ——题记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晕染成了红色,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余晖简直像极了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后面的一排接而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我站在无尽的夕阳余晖里,想起了那个日子,想起了那本书,不禁也想起了那个人……  《屈原传》这本书概括了屈原一生的所思、所追、所向。从幼时他立
期刊
戴诗琪,人如其名,是一首诗,是一首现代诗的样子,同时她确乎痴迷阅读,热爱诗词。犹记得她的阅读分享会,那长长的书单引得大家啧啧称赞。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一次次落笔时的酣畅淋漓,一篇篇文章发表的锋芒渐露,也为她积累了不少的骄人成果:从小学的温州市小文学家,到初中的校读后感一等奖、校小文学家、温州市“群芳杯”二十强等荣誉。不仅如此,在诗书的滋养浸润之下,温文尔雅的她出口成章,大方得体而不失幽默,品学兼优而
期刊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  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从四月底立项,到五月底比赛,机器人社团的创意项目仅准备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两名队友精诚合作,共同谱写了一曲不为比赛而比赛的奋斗赞歌。  立项——三天  当“水果洗切”这个议题定下来
期刊
封面上,是一个饱经风雨的少年,衣衫有些破烂。单薄的身影后是炮火纷飞,少年眸色凛然。他的视死如归在整场战役中显得耀眼夺目。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封面,而这少年就是主角保尔·柯察金,他是一个有钢铁般意志的孩子。  刚读完此书的我将手轻轻覆在了少年俊挺的身影上。如火一般的意志是属于保尔·柯察金的骄傲,也是属于苏联人在战斗中的骄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那苏联人独有的坚韧的文笔,是外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