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宁国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信访日益增多,环境信访的调查处理工作成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有效预防和处理环境信访,本文试图结合宁国市实际,分析环境信访的成因,找出环境信访的破解之策,为预防和处理环境信访提供参考。
一、宁国市环境信访问题的现状
宁国地处皖东南,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人口38万。宁国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5.3%,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市。宁国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群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信访还是呈现递增趋势,并渐成为信访工作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局环境信访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达711件,仅2013年就有281件。宁国市环境信访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废水反复投诉。宁国是山区县级市,萤石采选、河道采砂、木竹加工较发达,工业废水投诉较多,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易反复投诉。
(二)娱乐噪声投诉不断。宁国三产较发达,其中酒吧、KTV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信访量也随之增加。
(三)油烟废气投诉时有发生。宁国饮食服务业发展较快,随之而来的餐饮油烟气味投诉量逐年增加。
二、宁国市环境信访的主要成因:
一是无环保设施、环保设施不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这方面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有的建设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项目设计中没有污染防治设施;
第二种是有的建设项目尽管已得到环保部门的审批,但没有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
第三种是有的建设项目虽然建了污染防治设施,但不能正常稳定运转,达不到污染处理效果。
第四种是有的项目污染防治设施虽然完善,但企业环保法规意识淡薄,出于经济利益、违法成本考虑,存在偷排、漏排行为。
二是城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宁国市是一个县级小城市,临街很多住宅和商业混在一起。临街住宅小区一般是一层、二层的商业店铺,三层以上为住宅或办公楼。在近几年服务业发展中,绝大部分餐饮业、歌厅、KTV等娱乐业都位于临街商住楼,还有汽车清洗美容业。如饮食业的油烟污染、娱乐业噪声、汽车清洗废水是目前我市环境信访的主要问题。有的餐饮业油烟未经净化处理直接向大气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歌厅、KTV等娱乐业未安装隔音、减振设施,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成为近几年我市环境信访投诉的主要原因。
三是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近几年调查处理的环境信访案件中,很多企业的建设项目是经过环保审批,而且污染防治设施是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的,但还是引发群众信访投诉,经现场调查和环境监测发现,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也是达标的,但群众还是认为对其生产生活还是造成影响,要求企业赔偿,这是当前环境信访处理工作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是虽然企业达标排放,但对群众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群众心里作用强。二是有的住居区原先环境非常优良,稍有改变引起不适。三是不排除有极少数人想通过环境信访达到个人经济利益的目的。
四是环境管理职能交叉,环境信访处理不迅速。在宁国河道采砂引发投诉较多,对于采砂引起河水浑浊,群众第一反应是向环保部门反映,但按职能分工,一般是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将调查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由河道主管部门处理。但可能有关部门对此的认识不一、重视不够,引发群众上访。又如,城区噪声信访,按职能分工,由城市执法管理部门处理,但可能涉及噪声是否超标,城管部门没有监测能力,要求环保部门现场监测,环保部门到达现场后,可能噪声环境现状已经发生改变,这为正确处理信访带来很大难度,也就造成了对此类信访件处理、调解的不及时,因而也很容易造成反复信访。
三、解决环境纠纷的对策
从我市环境信访成因,不难看出环境信访主要是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提高和企业污染控制不严的矛盾,是规划设计欠缺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之间的矛盾,是环境管理职能交叉和环境信访处理时效之间的矛盾。因此,要预防和有效控制环境信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营造环境友好社会氛围。
环保法规宣传,要分层次区别对待。首先,加大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宣传,主要宣传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主要环保法规,了解建设项目准入的法规法律门槛;其次,加大对企业的环保法规宣传,主要宣传建设项目准入的环保法规要求、污染控制环保法规要求、违反环保法规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以及遵循环保法规的优惠政策。再次,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法规宣传,主要宣传环境保护法等环保综合性法规,既要使公众了解改善环境质量公众应尽的环保法律义务、在法律框架内的有效监督,也要使公众明白企业在遵循环保法规、按环保要求实施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的免责性。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宣传,努力营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和谐氛围。
(二)加强部门联动,从源头控制环境信访。
在环境信访源头控制方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在规划设计时,执行《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要从环保角度考虑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规定居民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的卫生安全防护距离,各种开发和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逐步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从而将信访消除在源头状态。二是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通过环评审批。环保部门在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要充分和项目业主沟通,提前做好项目配套的污染防治方案、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环评文件编制机构要实地勘察项目现场,确保项目环评对企业后续建设真正起到指导作用,按照环评要求实施污染防治能够达标排放,项目建设能够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规划、发改、国土、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任何建设项目未通过环评审批,发改委不得立项,规划部门不批准规划,国土部门不得供应土地,工商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
(三)严格环境监管,完善信访处理机制。
一是要严格环境执法机制。提高广大执法人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工作依法而不违法。环保部门审批项目要严格把好选址关和“三同时”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要严格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审批责任制。对已经建设的未经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肃处理;对经过环评审批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已经投入生产的(“三同时”不落实的),应依法责令停止生产;对有污染防治设施而不正常使用,存在偷排、漏排行为的(故意违法的),严厉依法打击。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切实加强对环境信访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情报收集工作,及时掌握可能引发的问题,及早沟通,及早做好防范、化解和處置工作。特别是对初信、初访要早分析、早调查,超前工作在先,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一些噪声、油烟味扰民问题,要及时进行现场回访,向群众耐心解释有关法规条款及排放标准,使他们能够理解低于标准排放的合法性。
三是要建立部门之间信访办理联动机制。要把环境信访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对待、处理和解决,营造多方协同、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环保、国土、城管、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抓好环境信访工作。对重大环境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要实行领导包案制,落实信访责任,确保环境信访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一、宁国市环境信访问题的现状
宁国地处皖东南,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人口38万。宁国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5.3%,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市。宁国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群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信访还是呈现递增趋势,并渐成为信访工作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局环境信访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达711件,仅2013年就有281件。宁国市环境信访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废水反复投诉。宁国是山区县级市,萤石采选、河道采砂、木竹加工较发达,工业废水投诉较多,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易反复投诉。
(二)娱乐噪声投诉不断。宁国三产较发达,其中酒吧、KTV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信访量也随之增加。
(三)油烟废气投诉时有发生。宁国饮食服务业发展较快,随之而来的餐饮油烟气味投诉量逐年增加。
二、宁国市环境信访的主要成因:
一是无环保设施、环保设施不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转。这方面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有的建设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项目设计中没有污染防治设施;
第二种是有的建设项目尽管已得到环保部门的审批,但没有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
第三种是有的建设项目虽然建了污染防治设施,但不能正常稳定运转,达不到污染处理效果。
第四种是有的项目污染防治设施虽然完善,但企业环保法规意识淡薄,出于经济利益、违法成本考虑,存在偷排、漏排行为。
二是城区规划设计不合理。宁国市是一个县级小城市,临街很多住宅和商业混在一起。临街住宅小区一般是一层、二层的商业店铺,三层以上为住宅或办公楼。在近几年服务业发展中,绝大部分餐饮业、歌厅、KTV等娱乐业都位于临街商住楼,还有汽车清洗美容业。如饮食业的油烟污染、娱乐业噪声、汽车清洗废水是目前我市环境信访的主要问题。有的餐饮业油烟未经净化处理直接向大气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歌厅、KTV等娱乐业未安装隔音、减振设施,产生的噪声和振动成为近几年我市环境信访投诉的主要原因。
三是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近几年调查处理的环境信访案件中,很多企业的建设项目是经过环保审批,而且污染防治设施是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的,但还是引发群众信访投诉,经现场调查和环境监测发现,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排放也是达标的,但群众还是认为对其生产生活还是造成影响,要求企业赔偿,这是当前环境信访处理工作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是虽然企业达标排放,但对群众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群众心里作用强。二是有的住居区原先环境非常优良,稍有改变引起不适。三是不排除有极少数人想通过环境信访达到个人经济利益的目的。
四是环境管理职能交叉,环境信访处理不迅速。在宁国河道采砂引发投诉较多,对于采砂引起河水浑浊,群众第一反应是向环保部门反映,但按职能分工,一般是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将调查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由河道主管部门处理。但可能有关部门对此的认识不一、重视不够,引发群众上访。又如,城区噪声信访,按职能分工,由城市执法管理部门处理,但可能涉及噪声是否超标,城管部门没有监测能力,要求环保部门现场监测,环保部门到达现场后,可能噪声环境现状已经发生改变,这为正确处理信访带来很大难度,也就造成了对此类信访件处理、调解的不及时,因而也很容易造成反复信访。
三、解决环境纠纷的对策
从我市环境信访成因,不难看出环境信访主要是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提高和企业污染控制不严的矛盾,是规划设计欠缺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之间的矛盾,是环境管理职能交叉和环境信访处理时效之间的矛盾。因此,要预防和有效控制环境信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营造环境友好社会氛围。
环保法规宣传,要分层次区别对待。首先,加大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宣传,主要宣传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主要环保法规,了解建设项目准入的法规法律门槛;其次,加大对企业的环保法规宣传,主要宣传建设项目准入的环保法规要求、污染控制环保法规要求、违反环保法规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以及遵循环保法规的优惠政策。再次,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法规宣传,主要宣传环境保护法等环保综合性法规,既要使公众了解改善环境质量公众应尽的环保法律义务、在法律框架内的有效监督,也要使公众明白企业在遵循环保法规、按环保要求实施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的免责性。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宣传,努力营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和谐氛围。
(二)加强部门联动,从源头控制环境信访。
在环境信访源头控制方面,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在规划设计时,执行《宁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要从环保角度考虑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规定居民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的卫生安全防护距离,各种开发和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逐步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从而将信访消除在源头状态。二是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通过环评审批。环保部门在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要充分和项目业主沟通,提前做好项目配套的污染防治方案、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环评文件编制机构要实地勘察项目现场,确保项目环评对企业后续建设真正起到指导作用,按照环评要求实施污染防治能够达标排放,项目建设能够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规划、发改、国土、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任何建设项目未通过环评审批,发改委不得立项,规划部门不批准规划,国土部门不得供应土地,工商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
(三)严格环境监管,完善信访处理机制。
一是要严格环境执法机制。提高广大执法人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工作依法而不违法。环保部门审批项目要严格把好选址关和“三同时”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要严格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审批责任制。对已经建设的未经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肃处理;对经过环评审批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已经投入生产的(“三同时”不落实的),应依法责令停止生产;对有污染防治设施而不正常使用,存在偷排、漏排行为的(故意违法的),严厉依法打击。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切实加强对环境信访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情报收集工作,及时掌握可能引发的问题,及早沟通,及早做好防范、化解和處置工作。特别是对初信、初访要早分析、早调查,超前工作在先,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一些噪声、油烟味扰民问题,要及时进行现场回访,向群众耐心解释有关法规条款及排放标准,使他们能够理解低于标准排放的合法性。
三是要建立部门之间信访办理联动机制。要把环境信访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对待、处理和解决,营造多方协同、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环保、国土、城管、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共同抓好环境信访工作。对重大环境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要实行领导包案制,落实信访责任,确保环境信访得到及时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