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得当、精巧,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接受情况的好坏。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教学过程中,对于贯穿课文的几条问题,本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堂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为了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对文本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
注意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语言要精准到位,指向性要明确。
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过程中本人在整体感知环节里面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思考可以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托尔斯泰坟墓的特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更伟大、更感人”、“最深刻 、最感人”、“最美、印象最深刻、最感人”、“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等词语,但很少有学生提到“宁静”、“朴素”等深层次的特点。这时候就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坟墓是最伟大、最深刻、最美的呢?”,于是学生便又在文本中发现了这样的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至此,对于文本整体感知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如果之前就能把问题设计的更加鲜明,教学效率可能会更高些。由此可见,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明确,针对性强。
二、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对于文本的探究是逐层深入的,因此对于带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设计时就一定要注意其整体性和层次性。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散文,基于文体“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根据文中对于托尔斯泰坟墓描写角度的不同,将文本探究中的问题设计为三个层次: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深入描写,逐层进行分析,力求促使学生在围绕探讨托尔斯泰坟墓特点这一整体框架中对文本进行有层次、有深度的阅读和思考。
(一)直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语句”,于是学生很顺利的在文中找出了以下语句,并能借助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托尔斯泰坟墓朴素的特点。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3、“无论你在夏天或者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二)间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间接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语句,即相关的景物描写”,于是学生也能够比较顺利的找出相关内容。
如:“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作用的时候,效果并不佳。此处可适当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其思想的了解,这样对文本可能会有较为深入的解读。并顺势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将问题类化。
(三)深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學们思考作者记叙托尔斯泰儿时故事和提及其他伟人的坟墓的意图是什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赋予托尔斯泰坟墓的深刻内涵。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记叙儿时故事:意在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其坟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提及其他伟人的坟墓:意在衬托出托尔斯泰墓朴素之中所蕴涵的不平凡,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通过文中对托尔斯泰墓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深入描写三方面的分析,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托尔斯泰墓在朴素之中所蕴涵的不平凡及伟大的人格。此时,学生不仅对本文内容有了深刻的思考,而且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了直观的了解。可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轻松、主动地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挖掘文本。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参与性
在课堂实践环节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托尔斯泰坟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上,包蕴了他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彻底否定,托尔斯泰追求获得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请同学们为托尔斯泰写墓志铭。”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并强化写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连同题目附上了两个例文:
“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人。”
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精美的墓志铭不断涌现出。可见一个贴合文本、能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又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问题,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格外细致,仔细研读文本,真正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设计课堂问题的出发点。
一、课堂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为了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对文本有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
注意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语言要精准到位,指向性要明确。
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过程中本人在整体感知环节里面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思考可以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托尔斯泰坟墓的特点?”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文中找到“更伟大、更感人”、“最深刻 、最感人”、“最美、印象最深刻、最感人”、“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等词语,但很少有学生提到“宁静”、“朴素”等深层次的特点。这时候就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坟墓是最伟大、最深刻、最美的呢?”,于是学生便又在文本中发现了这样的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至此,对于文本整体感知的教学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如果之前就能把问题设计的更加鲜明,教学效率可能会更高些。由此可见,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明确,针对性强。
二、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对于文本的探究是逐层深入的,因此对于带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设计时就一定要注意其整体性和层次性。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散文,基于文体“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根据文中对于托尔斯泰坟墓描写角度的不同,将文本探究中的问题设计为三个层次: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深入描写,逐层进行分析,力求促使学生在围绕探讨托尔斯泰坟墓特点这一整体框架中对文本进行有层次、有深度的阅读和思考。
(一)直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语句”,于是学生很顺利的在文中找出了以下语句,并能借助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托尔斯泰坟墓朴素的特点。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3、“无论你在夏天或者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二)间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间接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语句,即相关的景物描写”,于是学生也能够比较顺利的找出相关内容。
如:“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作用的时候,效果并不佳。此处可适当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其思想的了解,这样对文本可能会有较为深入的解读。并顺势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将问题类化。
(三)深入描写:设计的问题是“请同學们思考作者记叙托尔斯泰儿时故事和提及其他伟人的坟墓的意图是什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赋予托尔斯泰坟墓的深刻内涵。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记叙儿时故事:意在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其坟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提及其他伟人的坟墓:意在衬托出托尔斯泰墓朴素之中所蕴涵的不平凡,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通过文中对托尔斯泰墓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深入描写三方面的分析,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托尔斯泰墓在朴素之中所蕴涵的不平凡及伟大的人格。此时,学生不仅对本文内容有了深刻的思考,而且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了直观的了解。可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轻松、主动地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挖掘文本。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参与性
在课堂实践环节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托尔斯泰坟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上,包蕴了他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彻底否定,托尔斯泰追求获得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请同学们为托尔斯泰写墓志铭。”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并强化写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连同题目附上了两个例文:
“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人。”
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精美的墓志铭不断涌现出。可见一个贴合文本、能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又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问题,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格外细致,仔细研读文本,真正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设计课堂问题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