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234-03
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老龄化社会的迅速来临,使全社会的任务越来越严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的越来越好,存活率逐渐提高,致残率明显下降,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一是尽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二是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就是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常见并发症。PSD对患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它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恢复,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明显增加死亡率。PSD发病率很高,大约有30%-70%的脑卒中病人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1],6%-24%发生在脑卒中急性期,即1个月之内;约有半数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左右发病,这段时间是合并抑郁的高峰期[2];典型的PSD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等;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目前,身体机能的恢复都已非常重视,而对心理的损害----卒中后抑郁的重视还不够,现就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住和门诊的5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谈自己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4到80岁,平均68岁;其中脑梗塞38例,脑出血18例;首次发病42例,再次发病14例;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冠心病1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认知及吞咽功能障碍,并出现上述抑郁症状,且经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达到8分以上;经过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SSRIs)和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做好医患沟通,采取解释、鼓励、支持和安慰,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纠正其不合理观念,鼓励家人、同事、朋友积极参与、针灸、康复等治疗,随访1年,49例配合恢复良好,心情愉快,生活较满意。
2 相关原因
目前,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综合文献复习,以下列因素有关。
神经生物学原因:有学者认为与脑损伤有关[4]。脑卒中时,脑血流异常变化,病灶本身及其介导的多元性损害因素波及了脑内含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组织的解剖基础和生化代谢,特别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减少[5],同时由卒中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也可能造成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元递质的代谢异常,是引起P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性格原因:脑卒中均以急性亚急性发病,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心胸狭小、胆小、性格内向的人不能正确面对,思虑过多,忧心忡忡,对自己评价过低,悲观忧伤,少言寡语,产生焦虑、绝望的心情。
年龄:因年轻患者在家庭中是主要支柱,常因卒中后出现的肢体瘫痪而对未来、家庭过分担忧,担心恢复不良,失去工作能力,成了家庭的负担,对家庭有负疚感,易产生恐惧、焦虑、自责、紧张不安,呈持续的抑郁心境。
反复卒中:反复的卒中和卒中久治不愈,使患者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生活能力日趋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悲观、无价值感,对未来不抱希望,常常感到孤独、绝望,害怕和无助。
家庭:夫妻之间关系不佳或丧偶,病后得不到爱人的理解和关爱,会出现强烈的内疚和不安;有的家庭子女孝顺不够,患者感到无望、无价值感,甚至负罪感;有的家庭因经济困难,或自己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脑卒中使生活水平下降,或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感到生活负担沉重,无助、绝望。
社会因素:患病后失去了社会地位,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经济来源,因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病后社会交往减少,产生孤独,丧失兴趣,喜欢独居,疏远亲友,自觉无用,失去生活信心。
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说来,PSD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原因一是病灶大,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失衡明显,二是症状重患者所承受的心理打击大。
3 治疗与康复
3.1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常用药物,不主张预防用药,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医护人员的作用:
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康复等各种手段积极治疗原发病,促使病情迅速恢复,取得患者信任,尽快发现并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及指导,耐心开导。医护人员要做患者的朋友,主动和患者多谈心,向他解释疾病的自然过程,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演变和需要的时间,使患者认识到悲观失望只能延缓疾病的恢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时,要耐心、认真的聆听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让患者体会到你对他的理解和重视,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让患者感到幸福。
3.3 家庭的支持:
家庭成员要主动配合,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满足,鼓励患者积极锻炼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支持患者参加社会交往,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做好安慰工作,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
3.4 社会的支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可以解除患者经济和生活之忧,减轻患病后的压力;同事、同学、朋友的关心和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患者重要的心理安慰,对提高认知功能,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尽快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占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304.
[2] 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9.
[3] 刘钺.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2):183-184.
[4] 张庆卧,吴彩云,徐培锡,等.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状群与CT定位及躯体、心理、社会变量的相关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925:203.
[5] 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
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老龄化社会的迅速来临,使全社会的任务越来越严峻,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的越来越好,存活率逐渐提高,致残率明显下降,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一是尽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功能,二是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就是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常见并发症。PSD对患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它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恢复,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明显增加死亡率。PSD发病率很高,大约有30%-70%的脑卒中病人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1],6%-24%发生在脑卒中急性期,即1个月之内;约有半数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左右发病,这段时间是合并抑郁的高峰期[2];典型的PSD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等;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目前,身体机能的恢复都已非常重视,而对心理的损害----卒中后抑郁的重视还不够,现就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住和门诊的5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谈自己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4到80岁,平均68岁;其中脑梗塞38例,脑出血18例;首次发病42例,再次发病14例;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冠心病1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认知及吞咽功能障碍,并出现上述抑郁症状,且经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达到8分以上;经过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SSRIs)和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做好医患沟通,采取解释、鼓励、支持和安慰,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纠正其不合理观念,鼓励家人、同事、朋友积极参与、针灸、康复等治疗,随访1年,49例配合恢复良好,心情愉快,生活较满意。
2 相关原因
目前,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3],综合文献复习,以下列因素有关。
神经生物学原因:有学者认为与脑损伤有关[4]。脑卒中时,脑血流异常变化,病灶本身及其介导的多元性损害因素波及了脑内含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组织的解剖基础和生化代谢,特别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减少[5],同时由卒中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也可能造成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元递质的代谢异常,是引起P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性格原因:脑卒中均以急性亚急性发病,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心胸狭小、胆小、性格内向的人不能正确面对,思虑过多,忧心忡忡,对自己评价过低,悲观忧伤,少言寡语,产生焦虑、绝望的心情。
年龄:因年轻患者在家庭中是主要支柱,常因卒中后出现的肢体瘫痪而对未来、家庭过分担忧,担心恢复不良,失去工作能力,成了家庭的负担,对家庭有负疚感,易产生恐惧、焦虑、自责、紧张不安,呈持续的抑郁心境。
反复卒中:反复的卒中和卒中久治不愈,使患者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生活能力日趋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悲观、无价值感,对未来不抱希望,常常感到孤独、绝望,害怕和无助。
家庭:夫妻之间关系不佳或丧偶,病后得不到爱人的理解和关爱,会出现强烈的内疚和不安;有的家庭子女孝顺不够,患者感到无望、无价值感,甚至负罪感;有的家庭因经济困难,或自己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脑卒中使生活水平下降,或不能得到很好的医治,感到生活负担沉重,无助、绝望。
社会因素:患病后失去了社会地位,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经济来源,因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病后社会交往减少,产生孤独,丧失兴趣,喜欢独居,疏远亲友,自觉无用,失去生活信心。
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说来,PSD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原因一是病灶大,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失衡明显,二是症状重患者所承受的心理打击大。
3 治疗与康复
3.1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常用药物,不主张预防用药,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医护人员的作用:
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康复等各种手段积极治疗原发病,促使病情迅速恢复,取得患者信任,尽快发现并鼓励患者的微小进步,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及指导,耐心开导。医护人员要做患者的朋友,主动和患者多谈心,向他解释疾病的自然过程,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演变和需要的时间,使患者认识到悲观失望只能延缓疾病的恢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时,要耐心、认真的聆听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让患者体会到你对他的理解和重视,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让患者感到幸福。
3.3 家庭的支持:
家庭成员要主动配合,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满足,鼓励患者积极锻炼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支持患者参加社会交往,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做好安慰工作,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
3.4 社会的支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可以解除患者经济和生活之忧,减轻患病后的压力;同事、同学、朋友的关心和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患者重要的心理安慰,对提高认知功能,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尽快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占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304.
[2] 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9.
[3] 刘钺.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2):183-184.
[4] 张庆卧,吴彩云,徐培锡,等.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状群与CT定位及躯体、心理、社会变量的相关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925:203.
[5] 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