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民族民间文艺视角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作和传承了类别丰富、形态多样的多民族民间文艺.多民族民间文艺诞生、传承于和谐的家园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学建设的方向.中国多民族民间文艺将守信修睦、情同手足、彼此交融、血脉相连作为价值理念,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与体现.从多民族历史实践和生活现实的视角审视多民族民间文艺,萃取多民族国家认同资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1943年,由于中国产棉区多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民党部队军用被服供应十分困难,国民党政府遂决定向沦陷区寻找出路.此事由在重庆的青帮头子杜月笙出面,向上海进行了一系列幕后
期刊
7.吴佩孚的晚节问题  关于吴佩孚的晚节的研究。刘涛指出重庆国民政府对吴佩孚的去世比较重视,明令褒扬吴佩孚保持晚节,这“不仅树立了自身的正统地位和宽容形象,而且有力地鼓舞了全民的抗敌信心,震慑了摇摆不定的人。”[35]关于吴佩孚去世原因的研究,学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大多数人认为吴佩孚是被日本人害死的;与此同时,有学者从更理性的角度考察吴佩孚的去世,例如:苏全有将相关材料予以比照分析,认为吴佩孚并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2021年3月底召开的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
期刊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
期刊
【关键词】古国定义;前国家社会;地缘政治倾向;等级;血缘政治实体  【摘要】针对中国史前“古国”概念定义不清晰的问题,基于苏秉琦先生古国概念的初衷,借鉴酋邦理论概念,根据中国考古实践,将中国史前时期不平等的前国家社会定义为“古国”,即高于部落之上,有地缘政治倾向,稳定的、独立的、等级化的血缘政治实体。考古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中心聚落及聚落等级制、中心聚落内部的身份等级制、权力或权威的象征物、权力或权
李白与杜甫及“饮中八仙”中的其他人物当是站在“醉态盛唐”之巅、引领一代诗酒风流者.《饮中八仙歌》里的醉者形象,展现了“盛唐气象”的最可宝贵的东西,就是人格的独立、
一、《新华日报》与中国共产党rn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合作抗日逐渐成为当时包括国共双方在内全体国人的共同诉求.8月,双方就涉及陕甘宁边区、中共军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达成
期刊
期刊
【关键词】河北正定;晋宁庵;山西会馆;碑刻  【摘要】2001年7月,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石桥时,拆出了涉及清代正定山西会馆的三通碑刻。另有一通刻有此会馆重修碑记的残碑存于隆兴寺内。综合这四通碑的碑文所记可知,正定山西会馆始建于明崇祯初年,时称晋宁庵,清初更名为山西会馆,为一处集佛庵、会馆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群。现会馆建筑已不存,遗存的碑刻成为研究正定山西会馆的重要史料。  2001年7月,重修正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社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前期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谷苞先生在关注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思想,进而将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关系;同时,谷苞先生认识到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前提,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这是谷苞先生最重要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并对中华民族进行长时段的形塑.谷苞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理论,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