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职能进行简要概述,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馆职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3.001
一、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职能需求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做出明确界定,文化馆的职能包括举办展览、组织文化活动、指导文艺创作等,其中有一条是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多样,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馆的职责所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发展需要
文化馆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时代的文明发展而演变。文化馆作为县、市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由以往的保存、整理的单一职能,衍生出娱乐、文化交流、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政府在推进公共文化领域方面不遗余力。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地,也同时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能。走群众路线做基础性工作,对散落民间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汇总,结合数字化技术建立档案库,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种保护,也能实现资源的联通共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筑牢基础。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工作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并流传,但因其自身具有脆弱性,所以文化馆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在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同时,供后人观看感受。文化馆是适用于文化交流、文化活动开展、感受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它蕴含着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新时代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为广大群众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
二、文化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意识淡薄
尽管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诸多不足。社会层面对文化传统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还不够,譬如年轻人会知道蜀绣、蜀锦、糖画等东西耳熟能详,但是就是不知道是“非遗”罢了,可见群众并不是不懂,只是了解不深;又或者有些年龄大的老艺术家,他们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碍于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思想上的守旧顾虑,认为年轻人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往往会选择将这门手艺(文化)烂在手里,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这门技艺后继无人。最后一点因素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大多重利益、轻文化,他们大多会认为非物质文化缺乏市场,反之一旦进入市场就容易被产业化,看似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最后可能会加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以上这些种种因素,都是导致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2.专业性人员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推动此项工作长久发展必然离不开队伍的构建,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年龄断层大且结构不合理。受现代化生活影响,年轻人大多不愿加入传承非遗文化队伍中去,而受文化水平限制,传承非遗文化和利用水平难以达到预期。
二是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不平衡。一般情况下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经济挂钩,这就导致了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追捧,关注度与热度也水涨船高,而那些本就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因为缺少关注度而愈加走低。
三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强。人才问题一直是基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难点,受限于编制以及能力要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中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空有理论基础又缺少实践调研能力。因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有缺失,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阻碍重重。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早期,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物质层面,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层面的经费下拨数量不足,资金分配数量本就有限,经济效益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本就容易受到倾斜,而政府对于难以踏入市场门槛的非物质文化产业放任不管,就很容易出现前期申报虚有其表,后期申报名存实亡的场面。
另一方面是技术层面,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坐落在偏僻山村中,相应的文化馆在技术保护层面上就难以衡量尺度。戏剧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标志性代表之一,随着文化的流传和地域特点也产生了变化,一旦两种地方都对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鉴定争夺,问题也就产生了。
三、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对策
1.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政府只是作为牵头人,将传承人与社会公众结合到一起。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应当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好平台,让他们可以大展拳脚,政府可以组织各地专家、传承者召开研讨交流会,共同鉴赏挖掘非物质文化的内涵,让其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底蕴得以展现。社会公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保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作为责任的主体之一,可以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方式,让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具象化的概念,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去。
2.持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载体,加强对文化馆的建设的同时也是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长期坚持,那么资金保障就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备项,可以将民间艺人保护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以此激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具体可细分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以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前者注重提高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工作人员的專业素养,推动培训向深处发展,后者强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中的成果落到实处,为整体队伍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强化技术支持,结合当下5G及人工智能技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特点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通过媒体介质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整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纸质材料、录音影片、数字化资料等。文化馆要做到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重,并做到两者相互促进。
3.部门联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保障工作能有序开展,一方面需要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来支撑,地方政府及文物保护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运行办法,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工作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馆与政府的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管理工作千条万绪、琐碎冗杂,文化馆只有与各管理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新高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信息文化资源,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化工作者们应当群策群力,把此项工作做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各界相知相通、文明交流相互借鉴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高峰《试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传播》,《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2] 申彦舒《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启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赵红艳,1975年12月生,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大学本科,馆员,群众文化非遗方向)
关键词: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馆职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3.001
一、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职能需求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做出明确界定,文化馆的职能包括举办展览、组织文化活动、指导文艺创作等,其中有一条是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内容丰富多样,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馆的职责所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发展需要
文化馆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时代的文明发展而演变。文化馆作为县、市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由以往的保存、整理的单一职能,衍生出娱乐、文化交流、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政府在推进公共文化领域方面不遗余力。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地,也同时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能。走群众路线做基础性工作,对散落民间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汇总,结合数字化技术建立档案库,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种保护,也能实现资源的联通共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筑牢基础。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馆的工作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并流传,但因其自身具有脆弱性,所以文化馆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在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同时,供后人观看感受。文化馆是适用于文化交流、文化活动开展、感受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它蕴含着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新时代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为广大群众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
二、文化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意识淡薄
尽管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诸多不足。社会层面对文化传统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还不够,譬如年轻人会知道蜀绣、蜀锦、糖画等东西耳熟能详,但是就是不知道是“非遗”罢了,可见群众并不是不懂,只是了解不深;又或者有些年龄大的老艺术家,他们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碍于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及思想上的守旧顾虑,认为年轻人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往往会选择将这门手艺(文化)烂在手里,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这门技艺后继无人。最后一点因素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大多重利益、轻文化,他们大多会认为非物质文化缺乏市场,反之一旦进入市场就容易被产业化,看似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最后可能会加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以上这些种种因素,都是导致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2.专业性人员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推动此项工作长久发展必然离不开队伍的构建,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人才队伍年龄断层大且结构不合理。受现代化生活影响,年轻人大多不愿加入传承非遗文化队伍中去,而受文化水平限制,传承非遗文化和利用水平难以达到预期。
二是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不平衡。一般情况下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经济挂钩,这就导致了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追捧,关注度与热度也水涨船高,而那些本就冷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因为缺少关注度而愈加走低。
三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不强。人才问题一直是基层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难点,受限于编制以及能力要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中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空有理论基础又缺少实践调研能力。因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有缺失,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阻碍重重。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早期,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物质层面,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层面的经费下拨数量不足,资金分配数量本就有限,经济效益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本就容易受到倾斜,而政府对于难以踏入市场门槛的非物质文化产业放任不管,就很容易出现前期申报虚有其表,后期申报名存实亡的场面。
另一方面是技术层面,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坐落在偏僻山村中,相应的文化馆在技术保护层面上就难以衡量尺度。戏剧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标志性代表之一,随着文化的流传和地域特点也产生了变化,一旦两种地方都对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鉴定争夺,问题也就产生了。
三、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对策
1.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政府只是作为牵头人,将传承人与社会公众结合到一起。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应当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好平台,让他们可以大展拳脚,政府可以组织各地专家、传承者召开研讨交流会,共同鉴赏挖掘非物质文化的内涵,让其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底蕴得以展现。社会公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保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作为责任的主体之一,可以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方式,让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具象化的概念,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去。
2.持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载体,加强对文化馆的建设的同时也是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长期坚持,那么资金保障就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备项,可以将民间艺人保护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以此激励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具体可细分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以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前者注重提高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工作人员的專业素养,推动培训向深处发展,后者强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中的成果落到实处,为整体队伍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强化技术支持,结合当下5G及人工智能技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特点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通过媒体介质存储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整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纸质材料、录音影片、数字化资料等。文化馆要做到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重,并做到两者相互促进。
3.部门联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保障工作能有序开展,一方面需要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来支撑,地方政府及文物保护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运行办法,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工作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馆与政府的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管理工作千条万绪、琐碎冗杂,文化馆只有与各管理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新高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信息文化资源,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化工作者们应当群策群力,把此项工作做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各界相知相通、文明交流相互借鉴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高峰《试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传播》,《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2] 申彦舒《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启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赵红艳,1975年12月生,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大学本科,馆员,群众文化非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