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出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尤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内容更是要求转变旧有教学方式方法,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师生关系,向课堂要效益,拒绝摧残人性的、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的那种题海战术等等加班加点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打造高效课堂。这个高效语文课堂就是指,老师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把课本语文知识化为学生的知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语文课堂上面,老师要轻松的教,学生要轻松的学,不再漫步于苦海之中,做那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事情。本人就是从这样的动机出发,就如何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出几点看法。
  
  一、改变陈旧师生关系,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强调了老师的师道尊严,但毕竟是过去封建礼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思想产物,它强调的是老师课堂上面高高在上,学生不能和老师平等,更不能做老师的朋友。这种教学思想早已过时,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这样描述过师生关系: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他的这句话道出了师生关系的真谛,就是要求老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民主和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是心灵上对话。所以。语文老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的语文情境,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高效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突出以生为本,突出他们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体现这个主人翁地位呢?我认为,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大胆地用“启发式”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悼念资料的能力,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享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语文。其次,语文老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原来的老师基本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和一个容器,肆意地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上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其实,语文老师应做一个“产婆”,巧妙地运用产婆术,精心设计一个个“圈套”,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圈套”,做一个合格的“阴谋家”,实际上就是变老师的“教”的过程为学生“学”的过程。在如此“阴谋”的课堂上面,学生不仅体会一学习的乐趣,而且还充分发现自己,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做人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一节课有了好的开头,就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半。可以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导人新课,还可以采谜语导入新课,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导入新课……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重识学生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富潜力
  
  尽管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一个教师授课,尽管本来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掌握新授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可以看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个巨大的待我们老师去开发的个体,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生为本,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要和学生做一个朋友,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勾通。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具体规定。可以说,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它道明了阅读对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多读、多写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学习文化,靠阅读;掌握知识,靠阅读;获取信息,靠阅读;提高觉悟,也离不开阅读。阅读,对一个正常生活着、学习着、工作着、追求着的人来说,其意义有如布帛黍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切知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有课内教学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高等教育转入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求,以科学研究为视角,指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以及产学研校企合作、成果转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教学就是发展学生语文之智,提高语文之能。时下,在教学改革大潮中,信息网络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智能创造了新的机制和诱人的前景。特级教师陈仲良先生曾就预言:“21世纪的语文教育将有第三次更为壮观的改变,转变为和语言——人的发展型。”“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计
我从1990年至1992年和1992年至1995年曾进行过两轮初中数学异步数学实验(实验班同时也进行语文异步教学实验)。两轮实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每一个字眼下都徜徉着一种感情,正如脸谱,喜怒哀乐样样具全。课标中指出:“……要充分挖掘语言的人文内涵”。作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