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牛津英语3AM4U1《Insects》为例,浅谈如何基于英语学科素养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明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情感与文化三个纬度。
  第一个维度,理解与表达是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表现出对语音、词汇、语法等陈述性知识,以及话题、功能等程序性知识的灵活有机整合。
  第二个纬度,语用与语感是学生通过学习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形成对语言既定形式和用法习惯的敏感性。
  第三个纬度,文化与情感是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态度,心理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何为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内容所构成的学习模块,是整个学科学习中具有能量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每一部分的学习目标有效达成,才能保证整体的学科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的着眼点是“单元”,它突出内容和过程整体性和联系性,需要教师设计有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三、 为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1.系统论的认识
  系统理论认为事物由要素构成,并形成一定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英语整体式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英语教学的各要素,各教学因子的整合上,体现了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的基本原理。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言是个活的机体,不能切割成一块一块去“学”。学习了英语的一条条,一项项知识,绝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整体。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英语的运用,而不是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教学应使学生能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为实现交际而运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才能够表示他们学会了英语。
  2.学习论的认识
  学习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原理论,英语教学正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进行学习而采取有目的的行为。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同教学形式与手段,制定与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见到备课时较多关注如何使用教师目的语的现象,这是缺乏英语教学经验,而不得不关注自己的教,导致忽视学生的学。针对这种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整体式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展开英语教学。
  3.语言学的认识
  整体语言观强调语言实质上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英语整体式教学强调通过把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让语言以完整的形式出现,体现整体性的教学观念,使语言教学的各个部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整体语言理论还指出,人们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为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首先要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再观察其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在头脑里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完整图像,所有语言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根据这个理论,语言不应该被肢解,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注重对学习材料进行感知,即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这样更合乎语言学习的规律。
  四、 如何实施单元整体设计
  1.整体设定教学目标
  以3A Module4 Unit1 《Insects》为例。
  上海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都有所呈现,并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是螺旋上升的。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将单元目标细致地分配到每个课时里,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设定单元目标时,教师首先需要了解之前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以及下一册课文相关内容,同时思考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备哪些词汇、句型,再联系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句型,最后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在单元目标分配到课时目标时,教师要遵从提高核心语言复现率的原则,将核心板块内容整合在第一课时,而第二课时会对核心语言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再进行巩固,在第三课时争取做到核心语言的完整表达。
  2.整体创设语言情境
  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应当成为情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每一课时的小语境中,让学生完成一个小活动,通过几个课时活动的完成,最后在单元语用输出时完成一个大活动。而这些小活动都是为最后的大活动而服务的,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整体组织教学内容
  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并突出单元中每一课型的特点和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每个单元有很多活动,我们无需一定按照教材安排的活动顺序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先教授单词或是句型,再整体导入对话。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文化背景来重新设计教材中的活动,如果教材中的活动过难或过易,可以用一些教材外的合适的活动来替换。
  4.整体设计教学方法
  在“单元整体教学与评价”的实施中要求教师将语言知识放在语篇和语境中整体呈现,并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有机结合,同时渗透对学生技能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主动思维和课堂互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5.整体安排时间资源
  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以及学生初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6.整体设计单元作业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每个单元以话题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线,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应该充分领略教材的精神,以单元话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话题选择语言材料和设计活动,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将一个单元的话题进一步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采取实践、合作、交流的學习方式,完成一个个互为联系而且围绕特定主题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亲身体验,对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
其他文献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并标注段序。大概过了六七分钟,学生默读结束,我提示大家可以在自己课本标题地方补充内容!之后,选同学站起来回答。)  生1:我和同伴普雷沃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困难。  生2:我和同伴普雷沃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困难并走出了沙漠。  同学们,文章只写了他们遇险与逃生吗?请大家再读课文,跳读课文,如果是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逃生的内容,就跳过去。看一看,排除了这两部分内容,还剩
期刊
平时,一有空闭我就会整理一下自己一些书信。这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封检讨书,往事一幕幕映入自己的脑海里。  我正在上数学课,当时很多同学正在很认真地听课,不时还有同学提出问题,当时整个课堂很活跃,同学们学习兴趣很高。但是这时,我无意发现平时很专心听课的李小春同学正低着头很专注地看着什么,他的数学书也摆在桌子上,他这样做是让老师以为他在听课,但他的双手却紧紧地围着书本,像是想要遮挡着什么?我故意装作没
期刊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目前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閱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
期刊
农村教师由于所处地方环境与城市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别使得很多从事语言教学的农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承担着城市教师所没有的教学语言任务。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无情中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的重要性、规范性、趣味性、艺术性。下面简单谈谈语言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的特性  什么是语言的规范性呢?笔者认为语言的规范性指的 是教师在运用语言的 过程中除了会运用普通话教学与推广普通话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遣
期刊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之作。这篇散文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历程,就像散步一样,把作者在生活中的烦恼,一点一滴得洒在荷塘小路上。我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和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打开自己情感的闸门,跟随作者的心灵脚步,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去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  下面是成果展示课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展示的《荷塘月色》这一名篇的预习和讨论成果,首先品味课文从朗读开始,而且必须是要把握好
期刊
一、普通高中生物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一)定义  1.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指由教师集体备课、群体探讨,个人钻研、再集体商定而制定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定义  该模式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二
期刊
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学生以字符为中介进行网上交流,所表现出的是难以控制的虚拟人格,容易使其忘记现实社会的责任与道德要求;而网上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因此,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中小学
期刊
【案例背景】  在今年三月的一次数学课堂上,我打算采取“质疑,解疑”的模式展开这节数学练习课。主要是因为班里有六、七个小男孩特别聪明,喜欢接下茬,也有将近10名同学升入五年级后明显感觉到学着吃力。我想知道他们的困惑到底在哪?也想让那些聪明的小伙子在讲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锻炼他们完整的表达能力。以下是这节课的两道习题和一道思考题。  下面是学生的困惑:  11题:一个面的面积能立起来吗?  12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备课环节的内涵笔者很欣赏这样的一句话“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高考地理考试内容以能力考查为主体,能力考查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叙述表达能力等,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在高三教学中,仅以一轮专题《区域工业协调发展》为例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杠杆平衡时F1、L1、F2、L2 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分层递进的猜想及实验探究过程,逐渐获得物理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已有所了解,对杠杆的平衡有初步认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科学探究要素,但实验探究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