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校生职业发展稳定性的学校教育理念模型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致技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的原因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应以学校教育理念模型促进技校生的职业发展,具体措施为:在教师层面树立多元智力教学观,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自我效能;在学校层面提升办学理念,发展特色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场发展的稳定性;在校园文化层面,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接触社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机会,缩小对企业的认识偏差。
  关键词:技校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稳定性;学校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96-04
  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汽车维修等行业对一线技术工人数量的需求迅猛增长,对技师水平的要求亦逐年提高。然而,目前此类行业的基层工人整体综合素质较差,多数员工并未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仅是通过简单的岗前培训便上岗,因此工人的职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技能培训的技校生,无论在专业技能抑或综合素质方面均比未接受过培训的“蓝领”更胜一筹,故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优势。由于技工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当高校就业大军面临“就业难”困境时,技校生的就业形势却一片大好,甚至出现技校生“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技工院校学生提前半年便被“抢定一空”。然而,在“高就业率”的背后,依然难以实现“高就业质量”,技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现象普遍。不少技校生毕业后难以忍受枯燥乏味、工资低、发展空间小的基层“蓝领”工作,“跳槽”率、转行率较高。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个体发展受限、教育资源浪费,更不利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技工院校在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应不断关注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的稳定性。笔者的研究旨在分析技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的原因,进而探讨一种能保持技校生职业能力发展稳定性的学校教育理念模型,以期促进技校生职业发展的稳定性,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进而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校企完美无缝对接,创造学生个人发展与企业效益双赢的局面。
  导致技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的原因
  导致技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的原因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可归结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职业”与“现实处境”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否定当前职业”与“职业目标模糊”之间存在矛盾等方面的内容。
  “理想职业”与“现实处境”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少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对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和职业的特点、现状的了解较少。在校时毕业生往往理想化职场,心理预期过高。当身处企业之后发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时间抑或职场人际关系等并非事事如意,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因此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出现“跳槽”、转行等情况。
  “否定当前职业”与“职业目标模糊”之间存在矛盾临近毕业,毕业生普遍出现“对前途感到迷茫”心理,这种迷茫心理甚至会持续到毕业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不少毕业生向职业指导教师抱怨“不喜欢某职业”,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我定位模糊,并在迷茫中蹉跎、停滞不前,少数毕业生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也有部分毕业生的职业目标不切实际,职业能力低与自我发展目标高之间存在矛盾,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盲目否定目前的职业,缺乏对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导致草率放弃当前职业。
  职场挫折与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低之间的联系职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职场中出现人际、技术发展等挫折在所难免。然而部分毕业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个性发展不健全、认知偏差等原因,不能客观、正确地面对挫折,而是选择逃避,导致职业生涯中断。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学内容未能呈现企业的真实情况。部分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轻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部分学校虽然较为重视职业指导,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缺乏企业经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时有限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无法向学生全面真实地呈现企业现状。一般而言,学生对企业、行业、社会情况了解得越多,准备得就越充分,自我定位就会越准确,职业发展的稳定性也就越强。
  (三)社会因素
  可总结为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价值取向单一与成功焦虑恐惧症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风气浮躁,对个人价值和成功的定义较为单一。“钱”与“权”是社会上被普遍认同的衡量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有限的薪水和基层的职位感到不满。再加上城市高昂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使“成功焦虑症”在社会各个角落弥漫,年轻的毕业生往往耐不住“成功”的诱惑,急功近利,难以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而是放弃技术职位,选择从事销售等收入更加快捷、有弹性的职位或下海经商。但是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转行容易成功难,未经深思熟虑和深谋远虑的盲目冲动的辞职、“跳槽”或转行之举是职场发展的大忌,也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社会认可度低与自我效能感低之间的联系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视“读大学”、“做白领”为正途,做社会精英、“白领”是家长最为认可的子女的出路。在此价值观导向下,“读技校”、“做技术工人”则属于社会的非主流抉择。由于社会的评判标准较为狭窄,对一线的生产技术人员缺乏应有的了解、认同和肯定,这种集体潜意识影响了技校生对自我的价值评判。部分学生为未能读大学而感到遗憾和自卑。与此同时,社会的认可度低亦可从毕业生的薪酬、职位中体现出来。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任务重、工作环境差,但是其薪水涨幅较小,且其职业发展路径有限。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在企业所受的重视程度则更高。此外,我国技工的薪资水平、职业发展、所受重视和尊重程度远不如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工。以上多种因素导致技校生产生低自我效能感,这是致使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的部分原因。
  促进技校生职业发展稳定性的学校教育理念模型
  鉴于以上对技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不稳定因素的分析,笔者的研究旨在从调整教师教学观念、提升学校职业指导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建构促进技校生职业发展稳定性的学校教育理念模型(如图1所示)。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制约和影响。
  
  
  
  
  
  
  
  
  (一)调整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多元智能观,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决定其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的发展历程,是达成职业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者,是学生对职业认识的启蒙者。因此,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树立多元智能观,提升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诚然,多数技校生的文化基础不如普通大学生,小部分学生甚至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但教师应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相反,应该从多元智能观出发,积极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躯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组成。我国的中考、高考更多是从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维度考核学生,而技校学生的这些能力恰好稍逊于人,但他们在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方面可能比中考、高考优胜者更胜一筹。举例而言,技校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如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能快速高效高质地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电脑故障排除及硬件安装。可见,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独特的专长和优势。因此,教师应摒弃单一评价指标而采取多元智能观评判和衡量学生的能力。当学生觉察到自身价值时,便是其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开端,也是客观而清晰地制定职业发展目标的开始。
  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在多元智能观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还可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某种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会产生预期的结果。将之运用于教学中,则表现为由于教师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同时,被期待的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期待调节、校正学习行为,强化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教师的期待之所以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更加热情、友好,创造了社会赞许和接受的氛围;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被寄予厚望的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教师会对这些学生给予更为直接、清晰的反馈,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来到技校的学生,多数曾在中学阶段学业受挫,备受家长及教师的否定甚至批评。对于这些长期处于低自我效能感状态下的技校生,教师的积极、正向的关注与期待将是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当学生从教师的投射和反馈中获得希望,他将逐渐拥有“我能”的体验,并逐渐走出自我,走向外界,通过各种活动和行为去提升能力、建立自信。当学生充满自信、内心力量足够强大时,他便能够积极应对职场上的挫折与挑战,并能清晰了解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客观看待职业发展,从而保证其职业发展的稳定性。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特色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的稳定性
  发展特色教学:避免与大学培养模式“鸡蛋碰石头”社会对技校生的了解不如对大学生的了解全面和客观,甚至有些人对技校生存在偏见,认为技校生就是“差生”的代名词。而扭转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发展特色教学,走一条有技校生特色的道路。试想,若与大学生比拼理论知识、研究能力,那无疑就是拿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但是,技校生的特色为动手实操能力强、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因此,学校应该发展特色专业教学,突出专业优势,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寻找一条优势最大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项目教学,结合校企合作、中段实习、毕业实习等培养模式,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进而呼吁社会重视技工群体。
  优化课程设置: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齐头并进如果说专业技能是毕业生生存与发展的一把利剑的话,那么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则是毕业生的盔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如果说专业技能决定毕业生能够在职场上提升多高的话,那么综合素质则决定毕业生能够走多远。重技能而轻素质的技工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缺少了综合素质,即使学生的能力再强,也将是蹩脚的巨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依托公共课程的培养,如语文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数学课程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及逻辑性;外语课程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德育类、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则能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及执行方案,为最终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基础。可见,公共类课程不可或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职场环境、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有效途径,是使技校毕业生区别于企业内的“普工”、“蓝领”的重要课程。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接触社会,缩小对企业的认识偏差
  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比起大学校园的各种社团活动、知识讲座、文化宣传,技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相对较弱。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并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起到传递正能量的效果,是学院发展、行业发展和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可分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种。物质文明氛围的建设是有形的,包括校园环境、标语装饰等。一个环境整洁、墨迹飘香、书卷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学生去除浮躁、静心读书;精神文明氛围的建设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是指各类社团活动、知识讲座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丰富的活动可让学生感到充实,给予他们各种锻炼的机会,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帮互助、自我提高,促进学生了解“未知我”,发掘自我潜能,为提高职业发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技校不可忽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鼓励学生积极接触社会缩小对企业真实情况认识偏差的最直接的途径是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了解企业。部分学生虽有从事社会兼职的经历,但其兼职内容通常与专业相关度不大。因此,应倡导“加强专业实习”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利用寒暑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见习或实习。与此同时,专业系部应积极组织中段实习、毕业实习,通过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实习大纲,让学生在企业中有效地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教导学生做实习的“有心人”,明确实习目的,并带着疑问和思考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不浑浑噩噩地被动实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如此一来,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了解增多了,对职场环境的认识也会增强。这些努力均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稳定性,缩短学生毕业后的“盲目期”、“茫然期”,降低“跳槽率”。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鼓励进修大专、本科学历在当今社会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的大环境下,学历与技能并驾齐驱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双重保障。因此,学校应倡导“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积极进修大专、本科学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这将是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教师教育观念、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氛围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师良好的教育观念是基础,学校正确的办学理念是根本,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保障,三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果三者结合得当、作用发挥良好,可收到由点带面、由内而外的良好效果,从而给学校带来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局面。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必定能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从而不断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促进职业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产学研紧密对接 毕业生供不应求[N].深圳特区报,2012-06-14.
  [2]深圳技师学院八成毕业生提前被抢订[N].深圳商报,2012-06-14.
  [3]李强.为什么农民工“有技术无地位”——技术工人转向中间阶层社会结构的战略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10(6):8-18.
  [4]罗明空.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1):64-73.
  [5]祝士明.澳大利亚职教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6):85-88.
  [6]王学风.新加坡高职教育的特色[J].职教论坛,2001(8):61-63.
  [7]史卉,贾雪.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79-81.
  [8](美)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Richard Gerrig,Philip Zimbardo.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0]宋玉华,郑涌波.“皮革马利翁效应”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11):54.
  [11]田乃清.高职院校构建文化体系思考[J].江苏高教,2013(2):136-137.
  (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2004年7月,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拓)成立,进入沥青搅拌、沥青再生设备研发制造领域.10年后的今天,铁拓已成为国内沥青厂拌热再生设备技术领先、销量第一的知名品牌.
城市快速路隧道工程常因地理环境限制和城市远期发展规划需求对空间利用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采用双连拱形式隧道能够较好地平衡隧道结构在空间占用和建筑限界净空、净跨需
当城市越来越大。即便不会堵车的地铁(轻轨),也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提出了市域快线的规划建设。
文中将Quasi-Z源逆变器应用到UPS系统中,使逆变电路可以工作在直通状态,并通过控制直通零矢量来实现升降压的功能;分析了Quasi-Z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证明了它不仅
据工信部披露,我国5G第三阶段测试将于2017年底启动,2018年相关运营商将进行预商用。作为4G时代后即将统领全球的技术,5G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各个国家争相研发的"科学武器"。但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开发有标准规范的流程,并且具有显著的“行业导向”特征。详细探讨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的课程开发流程,分析其课程开发流程中体现的“行业导
摘要:阐述重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架构,以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及未来工作需要,以寻址为主线、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通过线性的学习过程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寻址导向;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01-04  中职学生有自身特点,即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动手操作能
自然状况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对于电力消费的影响已经被很多学者所研究。廉丽姝等(2003)利用曲阜市1997—2001年月用电量、月气象资料及SPSS
近期,徐工新款再生设备——XLZ230Ⅱ路面冷再生机正式下线。该设备是一款节能环保型道路施工机械,可实现旧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即在旧沥青路面上铣刨、破碎,然后与水泥、水、
论述了数字化弧焊电源系统的特征及弧焊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以TMS320LF2407为控制核心的弧焊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控制技术,给出了其数字化控制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