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茹苦·海量简评李娟领衔主演的秦腔传统剧《双官诰》

来源 :中国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官诰》,又名《三娘教子》《机房训》《忠孝节义》,是秦腔传统经典剧目之一.剧情梗概是薛子约次妻刘氏(二娘)生子倚哥.妻张氏(大娘)生妒,家庭不和.子约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义.圣上患疾,广求名医,子约被荐进京为皇帝治病.圣上病愈,封子约为御史,后又赴边关疗治瘟疫,升为兵部侍郎.子约离家后,张、刘二妇偷情求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刘氏反诬三娘不良.王义假冒子约行医,病死店中.店家北上报丧,有子约行囊为证,家仆薛保误信,搬尸回家安葬.张、刘二妇遂弃子盗物另嫁.三娘含辛茹苦抚养倚哥,倚哥成人终中状元,与父先后回乡探亲,为三娘求回“双官诰”,御赐“忠孝节义”牌匾.其中《教子》是著名折子戏,集中展现了三娘含辛茹苦教子成人的美德,单折久演不衰,以至于有些院团长期以来把本戏戏名也叫《三娘教子》.因此剧剧情感人,唱功优势明显,众多青衣演员皆以演此剧出名,民国时期易俗社教练兼演员赵杰民,新中国成立后尚友社王玉琴皆以此剧为代表作,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秦腔大奖赛上,《三娘教子》折戏或唱段成就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
其他文献
上海越剧院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打造的《山海情深》,于2020年10月17日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在美琪大戏院正式亮相.该剧从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上海援贵干部蒋大海与女儿蒋蔚、苗岭婆媳应花与龙阿婆两个家庭从“误会隔阂”到释怀理解的情感历程为主线,讲述了扶贫干部、志愿者和苗岭人民共同努力打造当地产业,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潮,解决当地扶贫“后遗症”的感人故事.“山海情深筑脊梁”,代表着贵州苗岭的“山”与代表着上海的“海”之间架起的是父女情、婆媳情、姐妹情、母子情、干群情、家乡情,也是那些以苗女为代表的留守人
期刊
《路遥》(编剧唐栋,导演傅勇凡,西安话剧院出品)是一部具有独创精神和艺术魅力的话剧作品,它不仅使观众在审美层次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在精神层面也受到心灵的震撼.看完这部戏,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当年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演出后,著名戏剧研究家戴不凡说的一句话,《关汉卿》是“一直在战斗着的今日梨园领袖”田汉,“把战斗在13世纪的梨园领袖的形象写出来了”.在此我想说,《路遥》这部话剧是剧作家唐栋把文学家路遥写活了,他不仅让路遥的伟大形象立在了舞台上,而且扎根于观众的心里.
期刊
一说到表演内涵,人们就自然会想到由演员装扮角色进行表演,角色的饱满度因演员的才能而不同.演员作为表演主体实现对角色的制造,抑或完成主体向客体的转化,正所谓“以人物(角色)自居”或“死在人物(角色)身上”.这其实只是对表演由“演员到人物”的“单极”模式的描述.由于人物和剧情的复杂性,个中似还应有由“人物到人物”以及人物自身不同情感造型和境遇变异的“双重”或“多极”模式.其大体表现为在表演主体隐匿情况下“由一向多”的裂变,以多元主体应对多元角色,从而全方位地完成表演任务.这或许可称为对表演内涵的再延伸.看吴美
期刊
2021年1月16日,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嵊州市越剧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联合创排的原创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成功首演.该剧取材于发生在嵊州市仙人坑村的一个真实故事,叙写了嵊籍核弹技术工人余家平(原型王荣浩)与妻子梅阿楚(原型王贤琴)之间平凡而感人的婚姻爱情生活.这是嵊州市越剧团在近十年的地域题材现代戏探索中首次将视角落在平民身上,剧中从主人公憧憬岁月静好的个人信念,到奋发图强的时代集体信念,真切地唱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核桃树之恋》呈现的年代质
期刊
以戏剧之笔描绘现实,赋传统戏曲以现代之美,是当代戏曲人共同的理想和使命.让戏曲回归现实,关乎戏曲在题材层面与时代的距离;让戏曲走向现代,则关乎戏曲在审美层面与人民的距离.然而,戏曲从对历史的回望转向对现实的观照、并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绝非易事,戏曲人既要有扎根现实生活、坚守剧种特质的毅力,也要有突破自我、艺术革新的智慧.唯有如此,才可能创作出具有现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剧目;也正因如此,上海越剧院新近创排的《山海情深》才成为一部兼备现实情怀与现代追求的佳作.
期刊
奥地利和匈牙利皇后伊丽莎白,也就是大众熟知的茜茜公主,从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到压抑悲凉的宫廷生活,自始至终都同抑郁、孤独和痛苦为伴.1992年,制作人米歇尔·昆策根据历史和传记改编,推出还原时代风貌和人物性格的音乐剧《伊丽莎白》.该剧一经首演便迅速风靡全球,成为德语音乐剧代表作品之一.此后,日本宝冢歌剧团对其进行改编,在1996年首演后,成为1998年宝冢宙组的开山之作.
期刊
2020年年底,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哥伦比亚建交40周年,国家京剧院经典剧目《大闹天宫》参加了第31届加勒比戏剧节线上演出,并连续八天在哥伦比亚胡利奥·马里奥·桑托·多明戈大剧院空中剧场播放,吸引了哥伦比亚各界人士在线观看,点击量达到250万,成为本届加勒比戏剧节及系列庆祝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
四平调盛传于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地带,是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凭借其厚重的文化基底和包容的艺术气质,在广阔的农村地域传播.纵观其历时80年的发展,四平调唱腔的形成与发展自成一派,吸收了评剧、京剧,以及河南曲剧的唱腔特色,构建出节奏朴实、情绪连贯、曲调婉转的独立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期刊
辽剧是辽宁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从诞生发展至今仅有70年的历史.辽剧生在辽宁、长在辽宁,受东北地区文化土壤的浸染,以其迷人的艺术风格和民族韵味深受辽宁人民的喜爱,从而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稳固的群众基础.在过去的70年里,辽剧先后经历了从皮影戏到辽南戏再到辽剧的几次嬗变.在每次嬗变中,新艺术元素与艺术形象的出现都成为辽剧发展的时代印记.今天,这些印记共同构成了辽剧富于时代气息的艺术特征.
期刊
《中国戏剧》编辑部约我写篇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关的文章,题目太大不知从哪儿下笔,想来想去,只能说说我创作革命历史题材剧本的一些感受.rn搞戏剧创作30多年,先后创作上演过《从湘江到遵义》(合作)、《古田会议》《风雪漫过那座山》《万水朝东》(合作)、《抉择》《百色起义》《行知先生》《淮河新娘》《香山之夜》,小剧场话剧《乡村往事》《孤村》等十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剧本,其中有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共产党领袖的,有写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的,也有写共产党军队战士的,写国民党部队的共产党人的,写中国乡村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