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面痂下活组织细菌定量培养与植皮存活率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2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伤创面是病原菌侵入机体造成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病原菌数量会与日俱增[1].及早、彻底清除烧伤坏死组织并封闭创面是救治严重烧伤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2],植皮是覆盖创面的根本方法.影响创面植皮存活率的因素较多,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培养是预测植皮存活率、判断感染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3].笔者通过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痂下活组织细菌进行定量培养和菌种鉴定,试图探讨其与植皮存活率的关系.

其他文献
患者男,29岁,因铁炉爆炸被蒸气烫伤后从2 m高的工作台上摔下患者昏迷,立即送入当地县医院给予等渗盐水500 ml+克林霉素磷酸酯0.9 g静脉滴注.伤后4 h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6℃,呼吸30次/min,脉搏96次/min,血压1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为深昏迷,瞳孔左4 mm、右2 mm,对光反射迟钝;右耳腔出血;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
瘢痕内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组织致密,为解决用普通注射器向瘢痕内注射类固醇等药物的难题,笔者设计了瘢痕注射器,对面部及功能部位烧伤后出现增生性瘢痕(面积﹤5 cm2)及少量瘢痕疙瘩的36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1例,其中男43例、女8例,年龄8~43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4例,热水烫伤15例,化学烧伤2例。烧伤总面积31%~85%TBSA,深Ⅱ、Ⅲ度。残余创面形成时间为伤后2个月~4年,创面直径0.5~8.0cm。创面数1~15处/人,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有脓液渗出、味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愈收入笔者单位。创面细菌培养
目的检测黄杆菌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BL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株黄杆菌属细菌分别以纸片法、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其产BLA和ESBLs;用K-B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检测黄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6株黄杆菌均为产BLA菌株,且>80%的黄杆菌产ESBLs;黄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MIC为32~25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1999~2003年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 结果从烧伤创面分离出不动杆菌69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2株,占75.36%;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其中产酶菌株的耐药率较高,平均为68.25%;不产酶菌株耐药率较低,为2
感谢两位读者对<变>文提出的问题,这对开展学术讨论、推动学术发展很有意义,现就两位提出的问题作初步解答.
患者女,27岁.2002年6月8日被100℃、质量浓度56%的三氯化锑溶液烫伤(以下称烧伤)右面颈、右上臂和右肩背部,伤后即用清水冲洗30 min,17 h后送入笔者单位.主诉创面疼痛,无其他不适,否认有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楚,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
期刊
感染和炎症反应是烧伤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或烧伤患者因体表生理防御屏障功能损害以及创伤、烧伤本身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细菌侵入、繁衍、增殖,引起全身性感染最终因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4].换言之,创伤后引起的较高死亡率与感染密切相关.炎症是白细胞、血浆蛋白在感染部位的聚集和激活;炎症反应也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炎症可以动员机体的免疫防
耐药菌株的增长是当前烧伤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期窦懿等[1]根据成人患者使用各种抗生素平均日剂量及相应的使用天数,统计分析了瑞金医院11年间收治烧伤患者检出常见菌与耐药率的变化,是一份难得的临床资料,有说服力地证明菌种和耐药率的变化与临床用药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资料在国内集中治疗烧伤的单位中有一定代表性.回顾20世纪80年代,国内烧伤领域较广泛应用了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曾收到较好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