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的考察与探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历代发展,成为今天的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等众多表演艺术于一身的舞台表演艺术。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戏曲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总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简要分析辽宁戏曲音乐形态,以期窥探民间音乐最具魅力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民间音乐;戏曲;辽宁戏曲音乐;音乐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33-03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戏曲音乐主要以突出抒情、叙事、戏剧、烘托舞台气氛、制造统一的舞台节奏等作用为其表现。戏曲音乐主要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其中声乐分为念白和唱腔两部分。念白即台词,主要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想法。而唱腔则是经世代发展从而产生诸多变化与改善。发展至今形成四大声腔分别为:昆腔、高腔、皮黄腔、梆子腔。在戏曲音乐的器乐伴奏中,分为武场和文场。武场是指用打击乐器(锣、鼓、钹、磬等)伴奏的场次,文场是指用管弦乐器(扬琴、笛子、二胡等)伴奏的场次。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长河,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随戏曲的发展而发展。但在发展初期器乐伴奏不全面,并且形式简单。但随着朝代的更替,统治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大力发展,乐器种类逐渐增多,唱腔也有了明确的分类。戏曲音乐发展至今形成非常全面,形式多样化,多剧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态。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对我国这种传统的戏曲音乐进行研究,尤其是在戏曲音乐的地域性方面的重视,笔者作文从辽宁戏曲音乐入手,探究民间音乐独特魅力。
  一、辽宁戏曲音乐概貌
  辽宁自新石器时代起,查海文化、牛河果红山文化等发展,祭祀场所建造甚多,这些都使戏曲音乐获得发展。商周时期,礼乐制度已传入辽宁。秦汉时,辽为中原王朝的边陲重地,据古文物壁画《凤凰阁下百戏图》记载,当时的歌舞音乐已经融合一体,乐器伴奏已有鼓、箫等一些乐器。唐时期,中原与渤海交流频繁,琵琶传入东北民间,而且唐时期兴盛的十部乐中就包括辽东的高丽乐。辽时期,辽阳为财赋中心,宫廷重视歌舞戏剧的发展。元时期辽宁大部分地区属于辽阳行省,元时民间艺术活动较活跃,元统治者重视辽东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元时建立了乐籍户,促进了西区传入辽东。明时期,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辽东的控制,在辽东大办官学,普及汉文化,大力兴建庙宇,这些庙宇除了有文庙、北镇庙外大多都是戏楼。且辽东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也促进了辽宁戏曲音乐的多样性发展。清军入关后沈阳称谓盛京,清满人注重对歌舞艺术的发展,他们对中原的戏曲有极大的兴趣,满人音乐与戏曲音乐结合,更是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发展。现代辽宁戏曲主要有京剧、评剧、辽南戏、海城喇叭戏、二人转拉场戏、凌源影调戏和阜新蒙古剧这几种。其中,京剧与评剧这两类戏剧是传入辽宁并没有做大范围改动的戏曲形式。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京剧传入辽宁后与辽宁戏曲音乐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戏曲音乐,符合辽宁人民的观赏习惯。辽宁京剧唱腔包括二黄、反二黄、西皮、南梆子、高拨子、杂腔小调。辽宁京剧唱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在唱腔处理上形成统一的整体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梆子在辽宁盛行有一定的联系,也与辽宁地区人民长期的观赏习惯有关。好嗓子是辽宁京剧唱腔必备的基本要素。2“两下锅”、“风搅雪”丰富多彩。在辽宁京剧的表演中梆子、皮黄两下锅的情况显见。辽宁京剧演员擅长兼演多种行当,并且在演出中经常是一位演员对各个行当融合着唱,这样一来使演员在塑造人物、创作唱腔时,有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素材和手段。3不拘一家。辽宁京剧对外来流派的音乐兼容并蓄,京派、梅派对辽宁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辽宁京剧的唱腔在旋律上多追求明快、大方,很少用花腔。在板式上,大慢板使用的较少些。从而形成了善于走高腔、在行腔上讲究对比、善用拖腔的风格特点。6善于运用大段道白和板。7联弹运用较多。8在语音运用上融入非常多的辽宁地方口音。在伴奏乐器上,建国前的辽宁京剧团多采用传统编制,海笛(主奏)、曲笛、大唢呐、笙、二胡、大低胡、月琴、三弦、秦琴、板鼓、大锣、钹、小锣、南梆子、花盆鼓、小堂鼓。有些剧团还加入了阮、琵琶、中胡、九银锣等。
  其次便是辽宁的评剧。辽宁评剧的唱腔包括:正调(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散板)、反调、越调。评剧传入辽宁后,专业的音乐工作者陆续参与了评剧唱腔的改革,他们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说唱音乐、民歌的特点,极大的丰富了评剧唱腔。并且对评剧音乐的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60年代后,随着现代剧目的不断增加,专业音乐家继承传统评剧魅力,充分运用作曲技法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唱腔与板式。在乐器伴奏上,最初的评剧伴奏乐器多为竹板和节子、板胡或二胡、唢呐或笛子。清光绪年间,评剧乐队改革,出现文场使用板胡、笛子,武场去掉竹板而改用板鼓和梆子击节。20世纪20年代将中型板胡胡瓢改用小型胡瓢。30年代初,还加入了越调二胡。建国后,三弦、琵琶、低胡、笙、箫等乐器的增加使评剧音乐逐渐向健全的戏曲民族管弦乐队发展。[BW(S(S,,)]
  二、辽宁特有戏曲音乐
  1.辽南戏
  辽南戏形成于辽宁盖县,又名影剧、影调戏、盖平戏,是建国后在辽南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剧种。辽南戏唱词变化多样,丰富的唱词为辽南戏唱腔带来多种处理方式,并形成板腔体和曲牌连接的方法。同时,辽南戏的唱腔与曲调吸收借鉴了河北滦州皮影戏的成分,同时融入辽南民歌、民乐、曲艺音乐的内容。后,经戏曲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辽南戏。辽南戏唱腔分为主体唱腔(平调、二龙松)、辅助唱腔(大悲调、梅花调)、杂腔小调(打枣、锔大缸、喇叭牌子)。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唱腔分为男女两大系统,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旋律和基调。形成最初,只选用盖州影调音乐中最具特色的平调,采用“老调装新词”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辽南戏受京剧影响,从而在唱腔上采用新技术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唱词以齐言体上下句式为主,以长短句话为辅。其中,齐言体包括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三种,长短句包括三顶七、搭拉句子。现如今辽南戏改称为辽戏,具备独特的唱腔曲牌〔二龙松〕、〔鸡啼令〕、〔节节旺〕。辽南戏在器乐伴奏上,文场初期以四胡、二胡、三胡、扬琴、竹笛、唢呐为主。1963年改四胡为铜筒蒙以蟒皮的高音四胡,并且增加了中音四胡笙与大提琴。70年代后期,辽南戏音乐部分受京剧的影响增加了高胡、琵琶、阮,剔除高音四胡。武场起初使用板鼓、大锣、钹、堂鼓。1959年加入了花盆鼓,70年代后期改花盆鼓为定音花盆鼓,并且增加定音堂鼓、三角铁、水钗、筛锣。在现代的演奏中还加入了古筝、二胡、板胡、提琴等乐器。   2.海城喇叭戏
  海城喇叭戏是流行海城、营口、鞍山、辽阳一带的民间剧种,其主奏乐器为唢呐,因称喇叭唱腔。这种海城喇叭戏包括柳子腔和杂腔小调两部分,属曲牌体结构。柳子腔又称柳腔,它的曲牌大体分为红柳子、锔缸调、小上坟、罗罗四种。杂腔是外地传入的乐种主要有喇叭牌子、擀面调、骂鸡调。再者杂腔小调以东北民歌为主,唱腔语言以东北方言结合京剧梆子念白的特点形成独特魅力。喇叭戏的唱腔旋律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简练平稳、吟诵性较强。其唱腔为曲牌体结构,大量使用衬词突出艺术魅力。在器乐伴奏上,由于早期的演出大多以秧歌为载体,所以主奏唢呐一般两人对吹,也用大鼓、大镲、小镲伴奏。后期受到京剧梆子评剧的影响,文场加入笛子、板胡、二胡,打击乐增加了板鼓、大锣、钹。建国后增加了笛、笙、二胡琵琶、阮等乐器。
  3.二人转拉场戏
  二人转拉场戏是辽宁地方剧种,也称蹦蹦、小秧歌。二人转分为单场戏和拉场戏。它是在秧歌基础上借鉴了民歌小调、海城喇叭戏、皮影戏、莲花落、梆子的特点逐渐演化而来的。此戏曲形式的唱腔结构以曲牌体结构为主,一般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单曲体、多曲体、多只曲牌联缀。此戏曲的曲牌包括常用曲牌、常用曲牌、专用小调、小曲、杂腔杂调。二人转拉场戏的形成初期只有旦行与丑行,后来才衍生出生行。此戏曲音乐的乐器伴奏,主奏乐器是板胡,采用首调演奏法,大鼓、钹、竹板等都是常规演奏乐器。后逐渐加入板胡、三弦、大鼓、堂鼓、笛子、笙、中胡、琵琶、大锣、钹、小锣等乐器。
  4.凌源影调戏
  凌源影调戏是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在凌源一代的皮影戏为基础发展的起来的。此戏曲主要采用借鉴展衍曲调、变化旋律落音、拓宽演唱音域等方式来增添演唱形式。凌源戏的唱腔为板腔体,唱段由曲头、曲身、曲尾三部分组成,它沿用了其母体皮影戏的唱词辙韵的规范,分为平声辙和仄声辙。唱词结构沿用了七字句、十字句、五字锦、三赶七、搭拉句子。凌源影调戏的唱腔主要是平调、凄凉调、悲调。其唱腔的板式主要有二六板、慢板、快板、散板、紧打慢唱。在器乐伴奏上,文场只有一把四弦和一把二胡。武场有鼓板、锣、钹、手锣,至80年代乐器才逐渐增加。
  5.阜新蒙古剧
  阜新蒙古剧为辽宁少数民族剧种,此戏曲形式源于蒙古贞人。蒙古剧的唱腔语言用本族蒙古语。其短调曲牌以二四句式为主,长调曲牌讲究句式对偶,其唱腔均为曲牌体。在器乐伴奏上文场使用四胡(主奏)、二胡、马头琴、笛子、笙、唢呐、九音锣、蟒号。武场用鼓、钹、木鱼、小鼓、大锣。
  总 结
  通过研究,笔者逐渐深入辽宁戏曲音乐的自身规律特点。通过分析辽宁戏曲乐谱,笔者也进一步发现辽宁戏曲音乐在其他地方戏曲结合,吸取其他地方戏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最为重要的便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深深的感受到将民间音乐融入中小学课堂中的必要性。笔者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在音乐文献的阅读过程中,在谱例唱腔的感悟中总是每每感觉中国音乐的广袤精深。这些音乐应该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推广,至少让每一位少年,对于各地区、各地域的民间音乐有浅略的涉猎即可。如此一来,我们的一代代才不至于成为一位“无知”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凌瑞兰.辽宁音乐理论志(上)、(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02,03).
  [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辽宁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提出与发展,双重乐感理论的发展与运用的覆盖范围从音乐家到包括音乐教育的整个音乐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世界各国也都开始重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即是如此。随着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学研究项目《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题,“双重乐感”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音乐学界所谈论。  [关键词]双重乐感;民族乐器
期刊
[摘要]近年来,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由于识谱教学本身的枯燥性,识谱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识谱教学美感的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识谱教学;美感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26-02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识谱教学意义重大  识谱是
期刊
献给母亲的歌
期刊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院歌
期刊
[摘要]西洋花腔女高音有着轻巧美妙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平滑灵巧的旋律线条,被誉为声乐界的“百灵鸟”。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继承中不断追求创新与融合成为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花腔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并简述当代中国民族花腔的发展情况,最后选取《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花腔唱段为例,以此来论述西洋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花腔女高音;民族声乐;技巧;教学
期刊
期刊
王晓岭 陆军政治部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音协《词刊》主编、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主要作品有:歌曲《当兵的人》《风雨兼程》《阳光路上》《强军战歌》《祖国赞美诗》《军中姐妹》《当那一天来临》《让我们舞起来》《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失的电波》《青春之歌》《祝福》;舞剧《红楼梦》《草原
期刊
梦绕魂牵儿女情
期刊
月光如水 华灯初放  风中的倩影是槐花的香  亲爱的人 听钟声响  我等你在银锭桥上  北京的夜色多么迷人  知心伴侣 成对成双  幸福的感觉有多长  走过长街 穿过小巷  京腔京韵 南调北腔  每一段故事都让人难忘  亲爱的人 依偎身旁  灯火阑珊天微亮  北京的夜色多么清爽  无眠的心 你我一样  愿我的北京更美好  披着星辉 迎接霞光
期刊
我们的晚年充满阳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