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奇缘 硕果累累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香港。一个年轻的中学女教师从报纸上见到了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来港举办画展的消息,便带着她的学生们前往观展。她神游在画家那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前,久久不愿离去。带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年轻的女教师去中文大学听画家的讲座,还斗胆请大师指点。大师的寥寥数语使她茅塞顿开,萌发了拜师学艺的念头。“我傻乎乎地问师母:我能跟你们回大陆学画画吗?”很幸运,聪慧娟秀的女教师被大师收为入室弟子,开始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她,就是香港女画家潘娴女士。那年她从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已三年,复进修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正投入美术教育工作。
  正式拜师后,潘娴辞去工作,跟随刘海粟夫妇一起生活学习,曾三次随老师登黄山,“那时候山上的条件很艰苦,吃的食物很简单,基本就是馒头、榨菜、鸡蛋汤;画画的纸和墨汁也都是挑夫运上去的,但那是人生最快乐的日子,”30年后的今天,潘娴说起那些日子,脸上依然写满喜悦。
  老师的言传身教,令勤奋认真的潘娴进步飞快。“老师教我画画,还教我如何盖印,盖在哪里。”刘海粟教导她:学问积累要靠细水长流,并给她赠言:博搜广采冲天劲,勤奋学画持以恒。
  肩负着老师的期望,潘娴遍历全国名山大川,黄山、峨眉、泰山、长城、桂林、海南……搜尽奇峰打草稿,她的山水画秉承老师的泼墨泼彩,既有苍润雄健之风,又不乏女性的精细妩媚。
  潘娴是中国书画的多面手,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而入读历史悠久、声誉远扬的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成为平山郁夫、下田义宽教室的研究生,更使她拓宽了自己的艺术领域。
  相对于一般的画家,潘娴兼具现代学院的系统性培育及传统师徒的传承身教。她是幸运的,以至于她常常不敢相信自己的幸运而问恩师刘海粟:您为啥会答应收我做弟子呢?大师的回答是:我看中的是人品。
  恪守着老师的教诲,带着30多年的勤奋努力,不久前,潘娴在刘海粟美术展出作品约60余幅,包括国画、书法、油画及丙稀等中西作品,从传统写实、浓墨泼彩至当代抽象等不同手法都有收录,书法作品中既有蝇头小楷《心经》,也有大幅的“龙”、“马”等大字。
  “能在以老师的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办个展,我既开心又诚惶诚恐。”相信天国的刘海粟看到弟子的成果也一定会喜笑颜开的。
其他文献
五月的天气已经有些闷热,因为要去采访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我的内心又激动又紧张,使得闷热感愈加强烈。“叮咚”的门铃声响过,一位和蔼的、极佳气质的老太太给我开的门,我想那一定就是曹老师的爱人夏老师。问候过后,夏奶奶把我让进客厅,不一会儿,听到一串非常轻快的脚步声,我抬头一看,曹老师拿着些资料正从楼梯上走下来,我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和耳朵,年近九旬的曹老师,身体如此矫健,充满活力!是的,在我面前,正是国
期刊
3月4日至5月31日,叶永青的“雀神怪鸟”2012个展在上海龙门雅集举办。他涂鸦般质朴的作品《鸟》曾于2010年拍出25万元的高价,曾一度引发网络热议,但关于他的争论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停歇。  1.  我在策划2010年第七届深圳水墨双年展特展“在线人间”时,想到叶永青的“工笔写意鸟”之造型系列,在于提出一个诘问:这类远看似逸笔草草、有些像简笔花鸟鱼虫,也有些像卡通漫笔或涂鸦之画;近看却是用点线一笔
期刊
置身于久远的环境中几乎让所有人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自己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前的世界,对于有些地方、有些建筑、有些人而言,时钟像是永远定在了历史的某一刻。它将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俨然铸就成一个综合体。在这样的路径中,某个特定的交集便成就了一种强磁的感官体验和气质。  于11月在上海松江举办的“艺韵阡陌”海上绘画邀请展正是顺应这个脉络,以尝试、拓展的态度,将现代海派绘画作品与
期刊
现实主义(Realism)的震撼出场  1855年,拿破仑三世为了炫耀第二帝国在工业、商业和艺术上的非凡成就,举办了巴黎世博会。自17世纪以来,法国在文化艺术上发展迅速,逐步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为了展现法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巴黎世博会特别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世界美术展览会,展出了28个国家数以千计的在世画家的代表作,总数多达5000余件。令人意外的是,有一位艺术家的两幅作品落选了,后来这两
期刊
根据去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共有民营院团122家,占全市文艺院团总数的79%;上海持证的民营影视公司已达583家,为全市影视公司总量的89%……随着演艺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深入,一批文艺工作者逐步从“单位人”转换为“自由人”,一批从艺术院校毕业的新社会人,大部分选择以“自由人”的身份从事演艺工作。他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相对广阔,但是风险也随之而来,身后没有单位,谁来解决他们的职称和
期刊
《李陵碑》一剧,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常用名《托兆碰碑》(即《七郎托兆》连《令公碰碑》)。50年代反对鬼魂出场,“托兆”的情节被删去,虽然杨继业的经典唱段得以保存,但全剧显得支离破碎。本来这出戏是由梦境引起的,删改或淡化这个梦,后面的剧情便很难自圆其说。80年代以后,许多演出已经恢复了“托兆”的情节。过去的有关资料当很有重新整理的必要,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净中王”金少山灌制的唱片了。  剧中
期刊
谈及斯洛伐克玻璃,一般所指的是在地处欧洲中心的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玻璃艺术。因为这一区域有着相当悠久的玻璃艺术史,并对今天的玻璃艺术家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将玻璃工艺变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和建筑媒介,创作了在自由艺术和建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高品质艺术作品。  阆风艺术自2010年举办“iglass”双年展以来,陆续展出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玻璃工作室经典和新锐的玻璃艺术家的作品,每件作品都充满着传奇色彩
期刊
事物总会有一个开始,从你,从我,从他,从你们,我们或是他们。  法国的戏剧理论家于贝斯菲尔德(Anne Ubersfeld)在《戏剧符号学》(Lire Le Theatre)中称戏剧是一门悖谬的艺术。因为它既是文学产品又是具体演出,既是永恒常在(可无穷无尽地再现和更新)又稍纵即逝(不能再生出一模一样的来)。同时,演出艺术是会随着时间的恒定性,物理性的向前而消逝的,而文本从理论上,又是亘世不变的,它
期刊
2013年,对于国际音乐界来说是一个大年,西方的“歌剧孪生巨人”威尔第与瓦格纳诞辰200周年;而在中国上海,喜逢合唱指挥泰斗马革顺(1914- )先生百岁诞辰!我怀着无比兴奋与喜悦的心情采访到了马先生!  1933年,马革顺考入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师从奥地利人史达士博士学习指挥法,1937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美国西南音乐学院、威斯敏士特合唱学院研修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
期刊
姜建忠先生是一位很有主见并对社会对艺术有独到认知的人,这几年他在艺术上所为正如我当初对他的印象,他总是站在制高点上思考,并成为某个领域的亮点而引人关注。  这是一个思想的时代——当学院派艺术以僵化的艺术思想面对当下文化形态的转变,以行政权力取代学术话语时,现、当代艺术对其的批判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后者的开放性、其实验性、思想性无疑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是一大奇迹。。  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先生对中国艺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