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持技术探究不同介质中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手持技术探究三种不同介质中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借助氢气、氧气、温度以及pH传感器,便捷、直观地测定实验过程中氢气、氧气、温度和pH的变化过程。实验数据表明:强酸条件下以析氢腐蚀为主;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弱酸性条件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同时发生的。
  关键词:析氢腐蚀;吸氧腐蚀;手持技术;实验探究
  一、 提出问题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其实质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在表面形成原电池,电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形成条件均为重难点知识。
  学生在理解铁的腐蚀原理时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铁的析氢腐蚀,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铁的吸氧腐蚀。但对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共存却持有怀疑的态度。
  查阅文献得知,近年来化学教学工作者利用铁的析氢和吸氧腐蚀实验进行改进,以及利用数字化仪器(氧气和压力传感器)间接地研究铁的析氢和吸氧腐蚀。现象不够直观,不能定量地表示出铁的析氢和吸氧腐蚀,而且压力变化无法排除温度变化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原理,我们借助氢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pH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同介质中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细微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概念。
  二、 实验过程
  (一) 实验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反应原理:
  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反应原理:
  与氧气的接触后,铁最终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再脱去一部分水后生成铁锈。
  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中利用氧气传感器、氢气传感器和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进行实时监测反应中氧气、氢气的浓度和反应中溶液的pH、温度的变化。
  (二) 实验药品与仪器
  还原铁粉、炭粉、2mol/L醋酸溶液、2mol/L盐酸溶液、2mol/L氯化钠溶液、四颈烧瓶。
  本实验采用朗威公司的数字采集器、传感器(分别为氧气、氢气、温度和pH传感器)。
  (三) 实验过程
  1. 中性条件下的吸氧腐蚀
  (1)称取1g炭粉和8g铁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四颈烧瓶中,再向四颈烧瓶中加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至刚好浸没pH传感器,迅速地塞紧各个单孔胶塞,装好传感器。
  (2)分别开通四个传感器窗口,开启仪器采集数据,采集反应过程中氢气、氧气、温度和pH的变化情况,采集数据,利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绘图。横坐标选择时间,采集氢气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pH。
  (3)实驗结果及讨论
  实验结果是氧气减少速率较慢,无氢气放出;即在中性条件下,吸氧腐蚀速率较慢,无氢气放出,即发生吸氧腐蚀。
  2. 酸性较弱条件下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1)将实验1中的“2mol/L的氯化钠溶液”换成“2mol/L醋酸溶液”,其他实验操作步骤不变(实验结果见图1)。
  (2)实验结果及讨论
  酸性较弱的条件下,pH呈增大趋势,但变化缓慢;温度变化不明显;氢气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但达到最大值时,氢气的含量下降;氧气的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下降。
  酸性较弱的条件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共存,但以析氢腐蚀为主。随着酸性的减弱,吸氧腐蚀逐渐增强,后期以吸氧腐蚀为主。
  其中酸性较弱的条件下,氢气的含量呈增加趋势,但达到最大值时,氢气的含量下降。因为
  H2 2Fe3 2H 2Fe2 Eθ=0.771-0=0.771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能亲眼看见或者亲手操作,实验教学让教学内容增加直观性,从而加深感性认识,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很大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顺利地完成课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任务,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观察;实验;教学  一、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趣味性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我们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其中生命教育一直都被视为向人们传授生命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生命科学作为探索生命的起源、发展、进化的一门科学,自然在生命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学教学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个体从胚胎到出生到成熟再到死亡的整个历程,以及这个历程当中所有的情节。生命教育既关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有着更深的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应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地提出改进策略,从而提高物理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后进生;转化策略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影响着一个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后进生永远是教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
摘 要:在高一教学阶段,物理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具体学科教学目标综合性逐渐提高,即各任课教师需要在传授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这就对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种情况,物理教师就可以将合作教学这一创新有效手段运用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以在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助力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
综述了油菜雄性不育及其不稳定性的分子机理和运用基因转导法创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对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提出建议。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基于微机械技术设计制造的惯性测量组合研究的现状和前景,针对武器系统旋转体实弹飞行过程中惯性参数测试的需求,介绍一种使用MEMS技术设计制造的MIMU(微型
该文简单地论述惯性测量的基本原理及零速修正的方法,主要论述测量数据的实时及测后卡尔曼滤波/平滑,提出了一种格网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本刊录)
Q值的准确提取已成为长期困扰物探从业者的一个技术难题。常规的时频分析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广义S变换可以根据实际信号灵活地选择窗函数,具有更好的时频分辨率。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