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一维模型与走时标定的区域三维速度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区域介质三维速度模型并以之获得准确的区域震相走时,是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充分利用已有的一维模型、GT事件、地质资料等实现三维模型构建,尝试基于目标区域内已有的部分局部一维模型,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建立初始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T事件走时数据并参考其它地震地质资料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使得其走时偏差图与GT事件走时偏差图一致,进而获得能够提高区域地震定位精度的三维模型.使用不同模型进行的地震定位实验表明,以此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的定位偏差较初始模型减少约20%,较好地起到了减小区域震相走时残差,
其他文献
岩石圈流变学结构是控制不同构造环境下岩石圈形变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震后形变研究对揭示断裂带内的力学性质和区域性岩
介质电阻率变化的方向性与主应力方向的关系研究一直受到岩石电阻率实验和地震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在电极面4cm×8cm,6cm×12cm,8cm×16cm和4.6cm×10cm的10块分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o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
石头画自然、灵动,既要针对石头的形状来设计又要有绘画技能技巧,是较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线条和图形的画法,并能用图形和线条进行组合绘画时,根据石头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地电阻率定点连续观测中存在的偶极接地线的干扰问题,本文将台站区域地层简化为3层均匀介质模型,将接地线等效为偶极接地的电阻体,建立了接地线干扰地
为了研究中国境内各阶非偶极子(ND)磁场,通过最新的地磁场模型 CALS10K.1b 计算了10000 BC-AD 1990年 ND 磁场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及能量变化;22,23和24极子磁场零值线主要呈现出从我
高频假设下的地震射线理论以及相应的地震成像理论表明,在射线稀疏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而有限频射线理论更符合实际地震的传播规律,即地震波的走时不仅与中心
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审视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一道历史题,分析语文、历史两门学科处理同一材料、解决同一问题的异同,指出只有开展引导学生提高自觉语文思维意识的教学,只有命制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及规范化切面用于早孕期胎儿唇腭裂畸形筛查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1月本院生产的25例唇腭裂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产前均给
讨论了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深埋条件下的影响系数特征。采用这类装置的目的在于减小甚至消除来自表层产生的干扰,以提取深部可能的地震信息。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应用边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