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效应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为了探索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方法]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结果] 该技术特点是氮肥在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的分配比例为30%、40%~50%、20%~30%,呈“山”字型分布,穗肥要求在水稻幼穗分化期1~2期施下。应用该施肥技术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结论]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山”型配方施肥产量增长9.02%~12.4%,节本增效2 095.8~2 649.3元/hm2。
  关键词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效果
  中图分类号S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42-03
  Effect of Rice ‘Mountain’ Type of Formula Fertilization
  ZHONG Guomin, FANG Keming, GONG Wenliang et al
  (Jingdezhen City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Jingdezhen, Jiangxi 333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ric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for many years, the rice ‘mountain’ type of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ed up. [Result]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rice basal, tillering, panicle distribution ratio were 30%, 40%-50% and 20%-30%, showing ‘mountain’ type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in rice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12.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could reduce ineffective tillers, increase spike rate, filled grains and seed rate, grain weight and rice yield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rice ‘mountain’ type fertilizer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9.02%-12.4%,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ction was 2 095.8-2 649.3 yuan/hm2.
  Key wordsRice; ‘Mountain’ type formula fertilization; Effect
  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是景德镇市土肥站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门农业实用技术。该技术特点是氮肥在水稻基肥、分蘖肥、穗肥的分配比例约为30%、40%~50%、20%~30%,呈“山”字型分布,穗肥要求在水稻幼穗分化期1~2期施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既不增加施肥量又不增加工时,只需对水稻前期、中期、后期的氮肥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2014年笔者在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枫林村和浮梁县湘湖镇湘湖村开展晚稻“山”型配方施肥技术田间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在昌江区丽阳镇枫林村和浮梁县湘湖镇湘
  湖村开展试验。枫林村供试田块肥力指标为:有机质61.7 mg/kg,碱解氮289 mg/kg,有效磷48.1 mg/kg,速效钾 87 mg/kg,pH 4.89;湘湖村供试田块肥力指标为:有机质63.7 mg/kg,碱解氮316 mg/kg,有效磷46.2 mg/kg,速效钾 97 mg/kg,pH 5.13。两地试验田均鳝鱼田。晚稻品种枫林村为中优329,湘湖村为泰优淦3号,均于6月26日播种,7月24日移栽,分别于10月29日和10月26日收割。栽插规格为 23.4 cm×23.4 cm,每蔸2粒谷。供试肥料有尿素、氯化钾、45%复合肥(15-15-15),都來源于景德镇市美英农资服务部。
  1.2试验处理
  共设3个处理:处理①(CK1)为空白对照,不施任何化肥;处理②(CK2)为农户施肥; 处理③为“山”型配方施肥。各处理肥料运筹方式见表1。
  1.3试验田设计在供试田块中,取一部分用于试验。每个处理1个小区,重复3次,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66.7 m2。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筑坝防肥水相混。
  1.4试验田间管理
  除施肥处理不同外,试验田各处理间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5考察指标及方法
  试验前对试验田的土样进行检测分析。插秧后在各小区定点10蔸水稻,每隔10 d调查分蘖情况,至分蘖稳定后结束。及时观察、记载各小区的水稻生长发育情况,收割前将定点调查蔸采回室内考察水稻性状[1-2]。收割时,对各小区单打、单晒和单秤。
  2结果与分析
  2.1水稻分蘖
  从表2可以看出,从前期分蘖速度看,处理②分蘖速度要比处理③快;但到8月23日达到分蘖高峰后,处理②分蘖衰减速度快于处理③;从有效穗数看,处理②和处理③相差不大。在枫林村试验中,处理②有效穗比处理③多0.3根;在湘湖村试验中,处理②有效穗比处理③多0.2根。从成穗率看,处理③成穗率要高于处理②。在枫林村试验中,处理③成穗率要比处理②高49%;在湘湖村试验中,处理③成穗率要比处理②高33%。研究表明,习惯施肥可加速前期分蘖,分蘖较多,但无效分蘖也多;“山”型配方施肥可减少无效分蘖,增加水稻成穗率。   2.2水稻性状
  2.2.1
  水稻株高。从表3可以看出,在枫林村和湘湖村的试验中,均以处理③的株高最高,分别为77和96.89 cm。其中,枫林村试验中处理③株高要比处理②高2.49 cm;湘湖村试验中处理③株高要比处理②高277 cm。可见,“山”型配方施肥有利于水稻株高的增长。
  2.2.2水稻成穗。从表3可以看出,枫林村试验中以处理③穗长最长,其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处理③穗长比处理②长0.49 cm,每穗实粒数要比处理②多8粒,结实粒比处理②提高了5.1%。湘湖村试验中也以处理③穗长最长,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处理③穗长比处理②长0.71 cm,每穗实粒数要比处理②多16粒,结实粒比处理②高5.2%。两地试验表明,处理③稻穗要比处理②大。可见,“山”型配方施肥有利于形成大穗。
  2.2.3水稻千粒重。从表3可以看出,在枫林村和湘湖村试验中,均以处理③千粒重最高。在枫林村试验中,处理③千粒重达24.84 g,比处理②重0.35 g;在湘湖村试验中,处理③千粒重达24.81 g,比处理②重0.21 g。可见,“山”型配方施肥可以增加水稻千粒重。
  2.3水稻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从理论产量看,在枫林村和湘湖村试验中,处理③理论产量均比处理②高。从实际产量来看,枫林村试验中以处理③产量最高;湘湖村试验中以处理③单产最高。经方差分析,两地试验区组土壤肥力间不存在差异,而各处理产量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可见,“山”型配方施肥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2.4经济效益
  从表4可以看出,在枫林村和湘湖村两地试验中,均以处理③产值最高,分别达23 996.25和23 712.75元/hm2;处理③纯收入也最高,分别达22 233.3和21 949.8元/hm2。其中,枫林村试验的处理③纯收入比处理②增加2 092.8元/hm2;湘湖村试验的处理③纯收入比处理②增加2 649.3元/hm2。试验结果表明,“山”型配方施肥的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其经济效益最好。
  3小结与讨论
  (1)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山”型配方施肥可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3]。
  (2)水稻“山”型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其原因主要是习惯施肥在基肥、分蘖肥时把肥料全部施下,因水稻移栽后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低,肥料易挥发、淋失,肥料利用率低,到水稻生长中后期肥料不足,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降低[4];水稻“山”型配方施肥调整氮肥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中的分配比例,满足水稻各时期吸肥要求,符合水稻吸肥规律,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范福仁.生物统计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方萍.实用农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金耀青,張中原.配方施肥方法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 方克明,钟国民,占木水,等.测土配方施肥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75-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超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的适宜栽培技术。[方法] 试验以“晋超甜1号”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密度、施肥量、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栽培试验及相关调查、统计试验,得出适合该新品种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果]研究表明,种植“晋超甜1号”合理的栽培条件为施肥量1 528 kg/hm2、密度67 500株/hm2;分期播种经济效益排序为: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正常春播。[
期刊
摘要 2011年鄂爾多斯市成为全国采矿临时用地改革政策试验示范首批试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临时用地,移土采矿,及时复垦,还地于民”。该研究介绍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效,指出鄂尔多斯采矿临时用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政策试点的市场风险测评与应对机制不完善,后期管护得不到保障,试点矿区审批系统性不强。鉴于此,根据国土资源部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其他试点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改革现行采矿用地供应方式、用
期刊
摘要‘宁运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亲本M002146253104与B006103919811进行杂交配制,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筛选获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黄瓜新品种组合,于2012年获得了品种权。该品种可以进行爬地栽培,免除搭架,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品种,文章在多年制种实践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其配套的网室人工制种技术。  关键词‘宁运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了造成蔬菜连作障碍的原因;然后,介绍了用于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对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克服蔬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技术;自毒物质;应用  中图分类号S34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70-01  蔬菜连作障碍是设施栽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之一,造成蔬菜病害严重、产量和质
期刊
摘要 以中水集团为例,结合国家的相關政府补助项目,对其远洋渔业在新阶段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5年的数据可知,中水集团的远洋捕捞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趋合理,产业链不断延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补助。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植、人才培养与后备渔场开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远洋渔业;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赭曲霉毒素A毒素的替代ELISA检测。[方法]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得到赭曲霉毒素A(OTA)模拟表位序列为IR(V)PMV(L)XX (X为任意氨基酸),化学合成法体外合成OTA 模拟表位肽,通过化学交联法将OTA模拟表位肽与BSA连接,做成无毒抗原,建立无毒OTA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同样通过化学交联法将OTA多肽-BSA与HRP 相联,建立OTA
期刊
摘要[目的]降低草鱼池塘养殖生产成本,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示范推广作用。[方法]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开展了草苗种、泥鳅池塘双主养模式养殖试验。[结果]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8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苗种60 000尾/hm2的养殖模式,以及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2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
期刊
摘要为探索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的增效技术和套养模式,在主养河蟹池塘中进行了套养翘嘴红鮊的试验。于2月底至3月初,投放100 ~ 200只/kg规格的蟹种9 000~9 750只/hm2;2月底至3月初,套养翘嘴红鮊鱼种300~375尾/hm2;3月,套养尾重150 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750~900尾/hm2,以白鲢为主。结果表明,平均产商品蟹1 252.5~1 275.0 kg/hm2,翘嘴红
期刊
摘要[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烟蚜茧蜂在大棚内的繁育数量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育苗大棚内栽培烟株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烟蚜茧蜂繁殖数量及释放到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蚜虫的繁殖速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效果最优,处理第30天蚜虫数量达到14 616.7头/株;接种烟蚜茧蜂后,烟蚜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接种烟蚜茧蜂15 d后达到峰值,以空气相对湿度为
期刊